焦慮障礙又稱焦慮性神經症,是廣泛和持續性焦慮或反覆發作的驚恐不安為主要特徵的情緒障礙,常伴有植物神經系統症狀和運動不安等行為特徵。臨床上可分為廣泛性焦慮障礙(慢性焦慮障礙)和驚恐障礙(急性焦慮障礙)兩種表現形式。
廣泛性焦慮障礙是最常見的焦慮障礙,在普通人群中年患病率在1.9%-5.1%,女性患者是男性的2倍。筆者所在單位的中醫門診,身心疾病佔門診量的40%左右,精神障礙類疾病則佔據20%左右,焦慮障礙、抑鬱障礙最為常見。
現代醫學認為廣泛性焦慮障礙的發病是遺傳因素、神經生化因素、神經內分泌因素及社會環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
廣泛性焦慮障礙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精神性焦慮:精神上的過度擔心是核心症狀,有些表現為對具體事件擔心,但更多患者是不能意識到自己擔心的物件或內容,總是出現提心吊膽、惶恐不安的感受。多伴有警覺性增高,容易出現驚嚇反應,難以入睡,睡眠中容易驚醒,情緒煩躁易激惹。2、軀體性焦慮:表現為坐立不安,肌肉緊張。多伴有緊張性頭痛,胸、頸部及肩部肌肉痠痛。3、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可涉及多個系統,主要表現如胃痛、腹脹、腹瀉、胸悶、氣短、烘熱汗出、面色潮紅或蒼白、口乾、頭昏、頭痛、尿頻、尿急、感覺異常、性功能障礙、月經紊亂等症狀。
診斷廣泛性焦慮障礙,首先要除外器質性疾病所致的上述症狀。這常常需要一定的臨床經驗來鑑別。目前的診斷仍採用ICD-10精神疾病的分類診斷標準。臨床常用廣泛性焦慮量表GAD-7、焦慮自評量表SAS來評估病情。輕度、中度焦慮障礙往往單用中藥起效較快,症狀可以明顯改善。
焦慮障礙在中醫學屬於“鬱證”、“驚恐”、“驚悸”、“心悸”、“怔忡”、“不寐”等範疇。焦慮、抑鬱常伴發,中醫對焦慮、抑鬱的區分往往不太嚴格,因中醫很多藥物及方劑既具有抗焦慮作用,也具有抗抑鬱作用,但筆者認為區分焦慮、抑鬱對中醫臨床有較大的指導作用,我們先從幾個方劑分析。
《傷寒論》梔子豉湯主治“虛煩不得眠,若劇者,必反覆顛倒”“煩熱胸中窒者”,“心煩腹滿,臥起不安者,梔子厚朴湯主之”,主要描述的為焦慮症狀。
《金匾要略釋義·血痺虛勞病脈證並治第六》“虛勞虛煩不得眠,酸棗仁湯主之”。《備急千金要方》中記載“治大病後虛煩不得眠,此膽寒故也,宜服溫膽湯方”。黃連阿膠湯主治“少陰病、心中煩、不得臥”。焦慮、抑鬱均可以出現失眠。煩躁失眠焦慮更常見,早醒是抑鬱常見表現。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記載逍遙散主治“血虛勞倦,五心煩熱,肢體疼痛,頭目昏重,心松頰赤,口燥咽乾,發熱盜汗,減食嗜臥”,而薛己《內科摘要》在此基礎上加牡丹皮、桅子而成加味逍遙散以治療,此方為後世廣為流傳。逍遙散、尤其加味逍遙散主治症狀以焦慮為主。
《金匾要略百合狐惑陰陽毒脈證並治篇》中記載百合病“意欲食復不能食,常黯然,欲臥不能臥,欲行不能行,飲食或有美食,或有不用聞食臭時,如寒無寒,如熱無熱,口苦,小便赤,諸藥不能治,得藥則劇吐利,如有神靈者,身形如和,其脈微數,……百合地黃湯主之”。抑鬱障礙患者疲乏懶動,進食往往很少,既往愛吃的飯菜變得食之無味,此處描述更符合抑鬱表現。
《金匾要略·婦人雜病脈證並治篇》中指出“婦人髒躁喜悲傷,欲哭。象如神靈所作,數欠伸,甘麥大棗湯主之”。愛哭是抑鬱的主要表現。甘麥大棗湯仍為當代中醫最常用的治療抑鬱障礙的經典處方。
《傷寒論》少陰病,“脈微細、但欲寐”,更類似抑鬱症表現。
《嚴氏濟生方》:歸脾湯,治思慮過度,勞傷心脾,健忘怔忡。主治:思慮傷脾,發熱體倦,失眠少食,怔忡驚悸,自汗盜汗,吐血下血,婦女月經不調,赤白帶下,以及虛勞、中風、厥逆、癲狂、眩暈等。描述症狀以陰性症狀為主,抑鬱症常見。明代大醫家薛己深明此方要義,在方中加柴胡、梔子組成加味歸脾湯。在他的大量醫案中,常常將此方和逍遙散一起使用,典型的有:“朝用歸脾湯,以解脾鬱生脾氣。夕用加味逍遙散,以清肝火生肝血”。加味歸脾湯能處理焦慮、抑鬱伴見。
《傷寒論》:“傷寒八九日,下之,胸滿煩驚,小便不利,譫語,一身盡重,不可轉側者,柴胡加龍骨牡蠣湯主之”。柴胡加龍骨牡蠣湯以及厥陰病烏梅丸證描述症狀更符合焦慮、抑制並見。烏梅丸也是臨床治療早醒的經典處方。
因此焦慮障礙常用處方為逍遙散、丹梔逍遙散、酸棗仁湯、梔子豉系列方、黃連阿膠湯等,而抑鬱障礙常用處方為歸脾湯、甘麥大棗湯、百合地黃湯、麻黃附子甘草湯等。焦慮、抑鬱伴見,多為寒熱錯雜、補益兼施處方如柴胡加龍骨牡蠣湯、烏梅丸、加味歸脾湯等。
焦慮屬於陽性症狀,中醫多用清熱藥物。現代藥理證實抗焦慮常用中藥有:銀杏葉、地黃、人參、遠志、生薑、天麻、黃芩、酸棗仁、厚朴、白芍、丹皮、龍骨、延胡索、琥珀、連翹、鉤藤、夜交藤、刺五加、梔子等。芍藥、丹皮抗焦慮作用強,筆者臨床最為常用。筆者選用此藥物主要是借鑑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的胡隨瑜教授經驗,胡教授運用丹芍湯治療廣泛性焦慮障礙取得良好療效,處方組成:牡丹皮、白芍、木香、茯神、益智仁。
抑鬱症陰性症狀多見(也可見陽性症狀),中醫多用補益藥物再配合理氣藥物,健脾、補腎藥物最為常用。抗抑鬱常用中藥有黃芪、甘草、巴戟天、遠志、刺五加、淫羊藿、白芍、柴胡、石菖蒲、檳榔、人參、茯苓、白朮、鬱金、黃精、紫蘇、厚朴、酸棗仁、薑黃、鬱金、地黃等。
我治療廣泛性焦慮障礙,常用處方為:柴胡10g、白芍15g、牡丹皮15g、薄荷5g、茯苓20g、茯神20g、酸棗仁15-20g、夜交藤30-60g,命名為新訂逍遙散,其中白芍、丹皮、柴胡養肝清肝疏肝,芳香藥物薄荷能緩解焦慮,緩解胃腸道平滑肌痙攣及肌肉緊張,茯苓、茯神健脾安神,酸棗仁生用抗焦慮作用強,炒用鎮靜安神作用強,可臨證選用,但長期使用會導致水鈉瀦留,注意配伍茯苓。夜交藤價格低,改善睡眠效果好,常重用。由於酸棗仁、柴胡價格偏貴,考慮患者成本較少再加用其他藥物。但如消化道症狀重,常合用梔子厚朴湯,胸悶心悸合用溫膽湯、安神定志丸部分藥物,頭暈適當配伍天麻、白蒺藜,伴見抑鬱,配伍抗抑鬱藥物。此方對輕、中度焦慮,失眠、煩躁等症狀緩解往往較快,而重度焦慮起效往往要在7-10天以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