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理>

前文(什麼樣的知識才是力量?現代人焦慮的原因:缺少第三層的知識)講到:所謂第三層知識,就是在我們心目中形成的一種認知,這種認知解答的問題是:怎樣做才是對自己最有利的。而前兩層知識分別是直接觀察到的事實和科學知識。對於人來說,感覺自己缺少第三層知識,就會產生焦慮。這種焦慮其實是人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如果能夠正確面對,它將督促我們去補充完善自己的第三層知識。

瞭解了知識層次的概念,可以幫助我們分析一些社會現象,比如——

【兒童為什麼大多無憂無慮】

從兒童的視角來看,他們對世界的認識是非常少的。他們的潛意識中有著很明確的第三層知識:儘量多地去了解和認識這個世界,就是最有利於生存的策略。

兒童大多比較好奇,因為即使是來自直觀的第一層知識對他們也有幫助。在他們幾乎空白的經驗體系中,很快就可以基於這些第一層知識整理出有價值的經驗——第二層知識。而且這些知識會直接改善他們的生活。

所以可別搞錯了,不是知識少的人就快樂。看似無知的兒童實際上恰恰有著足夠多的三層知識,這才是他們無憂無慮的原因。對於一般的成年人來說,前兩層的知識固然多些,但由於身處更加複雜的社會環境中,第三層知識往往不足,很難確定什麼才是對自己最有利的行為。這時如果忘掉自己學過的知識,只會讓他們更加焦慮。

【為什麼有些很努力的學生學習卻不好】

學生階段在事後回憶起來,往往是快樂的;但在當時的體驗中,卻不那麼快樂。本質上那個時期有著很相對明確的目標——成績越高,對自己越有利。但關於如何提高成績的第三層知識,卻是很多學生沒有能夠掌握的。這在當時會帶來一定的焦慮。

人是追求快樂的生物,焦慮當然不快樂。擺脫焦慮有兩條路,一條是艱難的路:去補充第三層的知識。另一條是簡單的路:自我欺騙——雖然你並不知道怎麼做是最有利的,但你說服自己,把看起來辛苦的事情當作是最有利的行為來做。

這種做法在第三層知識嚴重缺乏的狀態下也不失為一種有用的策略。因為凡事參與的人越少,往往價值就越高。而辛苦的事情是人人都不喜歡的,很可能它就是最有利的。

但在很多時候,這種策略是無效的。我們稱這種行為叫做:用戰術的勤奮掩蓋戰略的懶惰

有人說起他那些沒有考上大學的同學們,其中有些人辛苦地背誦課文,以至於標點符號都能準確地背出來。但他在那個時候就看出,那些同學們不可能考上大學——顯然他們沒有真正去思考怎樣才能有效地提高成績。

【為什麼很多人安於現狀】

做辛苦的事情最有利的機率並不高,但付出的成本很大,綜合算起來很可能得不償失。於是人們有時會選擇另一個策略:以不變應萬變。

這種策略也有其合理性,在第三層知識嚴重缺乏的狀態下,太多的作為不但無利益,反而更可能造成損失。所以在情況不明朗之前,不如先靜觀其變。

我們看到的所謂安於現狀,大都來自這種策略。這種策略還有一個很有名的副作用:拖延症。凡是被拖延的事情,都是那些費時費力,而我們潛意識中並又並不認為會帶來利益的事情。

但在社會發展速度不斷加快的大背景下,這種策略的價值和危害已經漸漸持平。逃離舒適區,已經漸漸成為與此策略正好相反的一種新興策略。

【從眾心理是怎麼回事】

人們做事喜歡隨大流,一窩蜂。因為人們相信,別人的眼睛是雪亮的。即使自己沒有看清當前做什麼最有利,但別人能夠看清。所以一旦發現大家都去做某件事,自己最好也跟著。

這種策略對於食草動物可能是有利的,一旦發現周圍同伴開始拼命奔跑,最好你自己也跑起來。因為很可能有食肉動物在發起攻擊,雖然你自己暫時還沒有看到什麼。在股市上,追漲殺跌的人群被戲稱為羊群,大概就是因為這種策略是典型的食草動物策略。

從眾心理雖然有時能讓我們得到一些利益,但也經常被有心人利用。實際上,所有的食肉動物正是利用食草動物的狂奔來篩選出那些衰弱的個體來捕食。

【為什麼大家都喜歡錢】

幾乎所有的人都喜歡錢,雖然錢沒有直接的用處,但錢的流通性最強。一旦我們能夠確定什麼事物是有利的,就可以用錢快速兌換成那種事物。

這就是我們在第三層知識相對缺乏的狀態下,所採取的第三個策略:儘量保持靈活性,保持更多的選擇權。

如果你不能確定股票會繼續上漲還是會下跌,尤其是已經有了一定的漲幅時,很多人會選擇先落袋為安。

但現代社會基本上處於持續的通貨膨脹之中,抵消了持有現金和存款帶來的利益。如果一直想辦法攢錢,卻不做投資,你的財富也將縮水。

一個策略在其出現之初,往往有其價值,但在被人廣泛瞭解後,它所帶來的利益和損害往往就趨於均衡。

缺少第三層知識,很難用任何策略來彌補。這也正是第三層知識的價值所在,這也正是人們焦慮的原因。

22
最新評論
  • 意識是人類與動物的最大區別,人類意識是何時產生的?
  • 抗擊抑鬱症(後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