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理>

閨蜜小林跟我抱怨:

我問她:“那你為什麼不拒絕她們呢?”

她說:“我不好意思拒絕呀,如果我不去的話下次她們可能就不再叫我一起了,我覺有些社交還是很有必要的。”

我太明白她這種左右搖擺、黏黏糊糊的狀態了。

因為這些情況在生活中是很常見的:

有時候我們很享受獨處的時光,但為了避免別人說我們“不合群”,我們就努力融入小集體。有時候我們很喜歡素顏的狀態,但受職場上“化妝是對別人的尊重”這個觀點的影響,我們還是化了個淡妝。有時候我們比較佛系,喜歡隨心自由的生活,但父母的期許、世俗的壓力卻迫使我們在事業上努力奮鬥,你的佛系會成了“沒有上進心”的反面教材,於是你只能努力拼搏。在“外貌焦慮”的時代,你會很在意他人對你外貌的評價,覺得自己處處不如別人,你會很自卑、很焦慮,走在街上眼睛都盯著地板,不敢抬頭看人。

為什麼我們陷入這種糾結的狀態裡面呢?

主要是所謂的世俗的標準、外界的評價和他人的眼光,這些都像無形的枷鎖牢牢地把我們銬住,禁錮我們的思想,約束我們的行為,讓我們難以真正跟隨內心真實的想法。

心理學上,這些來自群體的壓力感、以及自我層面追求優越的渴望,我們稱之為身份焦慮。

那我們為什麼會產生這種身份焦慮呢?

很大程度是因為我們對自我的認知不夠清晰,對自我的定位不夠明確,自我認識是比較模糊的,自我意志不夠清晰堅定,他們甚至不知道自己應該是什麼樣的。

那在這種“自我模糊”的狀態下,我們就會容易接受世俗定義的標準:

好的事業、好的婚姻、好的家庭、好的人際關係、房子車子票子三者都有,家庭愛情事業都豐收,你就是走上了人生的巔峰,你就是成功的。

為了不讓社會失望,為了不讓父母失望,為了不讓自己失望,你就要變得更好,想要成為更好的自己。

於是,你就會在不經意之間,把世俗的標準定義作為自己努力的標杆,努力追求更好的人際關係、更好的事業、更好的外形和更好的伴侶。

小林正是被這種成功的標準綁架了,所以即使她再不願意,她也會“強迫”自己去積極社交,即使她會左右搖擺,但不好意思拒絕的念頭始終會佔上風。

而且很重要的一點是,在我們猶豫不決的過程中我們還會有一種隱隱的擔憂:

害怕自己即使積極參與其中,自己可能會因為表現不佳而達不到期待,很難與約定俗成的成功典範保持一致,害怕自己得不到他人的尊重。

這種擔憂對我們來說也是一種精神折磨,讓我們容易處於一種緊張、焦灼的狀態,影響我們的情緒健康。

那我們該如何減輕身份焦慮呢?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點:身份焦慮不是洪水猛獸,不要“談份色變”,它並不是一無是處。

適度的身份焦慮可以很好激發我們內在強大的潛力,讓我們不斷突破自我、挑戰自我,讓我們變成更好的人,從而獲得更多的認可和尊重,讓我們獲得更高的自我認同感,自我價值感也會得到提升。

但是我們也要警惕,物極必反,過度的身份焦慮會容易讓我們被社會的觀念綁架,被父母的看法干擾,被他人的觀念所束縛,從而讓我們處於焦慮、惶恐不可終日的狀態中,會讓我們容易忽略自己內心的聲音和真實的想法。

因此,我們要學會在內心感受和外界標準之間找到平衡點,找到可以讓你感覺舒服的位置,這十分重要。

當我們學會尊重自己真實的想法和感受的時候,你會發現自己過得不再那麼擰巴,我們會過得更舒坦。

人生寶貴,取悅自己很重要!

18
  • 意識是人類與動物的最大區別,人類意識是何時產生的?
  • 心理學家:同樣睡夠8小時,早睡早起,真的比晚睡晚起更健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