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人生的不是經歷,而是我們賦予經歷的意義。——心理學家阿德勒
每天晚上睡覺前,我都要找個合適的聲音,相聲段子也好,聽書節目也好,伴著才能入睡。於是,很多時候,我都是,至少用20分鐘決定翻哪個牌,開啟後,10分鐘左右就睡著了。
人生在世,糾結就是常態。
所以啊,為了幫你減少糾結,我從讀過的一大批書裡,精選5本對我幫助大、印象深刻的書給你。
總的來說,今年我的圖書閱讀量不大,讀書以文學類為主,輔以心理類和成長提升類,零食就是散文、攝影、漫畫等。此外,還聽了一大批書,以心理類為主。
上正餐——
《無限可能》如果你總是苦惱讀書容易忘,想提升記憶力,提升閱讀技巧,那這本書應該能幫到你。
它從我們日常讀書學習用大腦的角度,講大腦記憶知識的機制;為了記住新東西,打破你以前的限制性信念,找到自己的學習型別,更好地採用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如何快速閱讀、有效學習、長久記憶、敏銳思考,等等。
比如,如何長久的記住一樣東西?死記硬背肯定不可取,他總結了幾個高效記憶技巧,像一圖勝千言的影象記憶法、編故事記憶法、地點記憶法等,運用起來都挺有用的。
作者是美國一個大腦教練,世界級專家,全網都有他的線上課程,被190多個國家的人收聽收看。他主要就是想告訴我們,怎樣喚醒你的大腦,提升做事效率。
書中的內容很有他個人風格,因為他小時候腦子受過傷,被老師判為腦子有病的那種,他不服氣,自己努力開發自己的大腦,成功後開始幫助別人,釋放大腦潛能。
同系列型別的好書,還有《高分閱讀法》,講如何閱讀、提高閱讀效率的;《認知覺醒》,講從各方面提升自己的認知能力的,比如學習力、閱讀力等,都不錯。
《風聲》麥家的小說再版。你可能還記得周迅、李冰冰他們演的電影,很精彩,但是,這個懸疑故事,小說跟電影是完全不一樣的結局,而且,相比之下,小說比電影更精彩,更絲絲入扣,讓人回味。
今年麥家出了兩本小說,還有一本是《人生海海》,講一個抗日時期的上校,後來在村裡被各色人陷害,最後被逼瘋的故事,讀完讓人感觸:人這種動物,有時能挺過大風大浪,卻挺不過和平年代人們的猜忌和群嘲。
不過,相比之下,《風聲》給人的觸動更多更深,在一個四面楚歌、沒有援助的情況下,“老鬼”依然把情報傳了出去,大孤獨、大寂寞中,依然堅持使命的精神,讓人敬佩。
故事核我就不劇透了,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讀一讀。
《人性的枷鎖》毛姆的這本半自傳小說,很多年來,我斷斷續續的讀了不只一遍。它裡面有關於宗教、藝術、愛情、生命意義等的思考,結合他本人的經歷,很適合年輕人在遇到人生十字路口時讀一讀。
主人公菲利普在成長中,打破一個個束縛和枷鎖,包括性格自卑、宗教困惑、職業發展、愛情枷鎖等,最終認清自我,實現自我成長。
菲利普的那些自我剖析、反省,很像我們在現實生活中,遭遇問題時腦子裡有的各種想法,不論幼稚還是成熟,都能在菲利普身上找到我們的影子。
《採桑子》別一看書名就以為是本詩詞書,不是,它是作家葉廣芩的一部家族小說。
葉廣芩是葉赫那拉氏後裔,好像是慈禧的侄孫女吧,她前面有13個哥哥和姐姐,是清末皇族的一大家子,這部小說講的就是這一大家子大宅門裡的故事。
14個兄弟姐妹,同父不同母,不同性格,不同職業,不同的人生際遇,看完讓人有一種滄桑感。
小說文筆優美,看故事同時還是一種文學享受,還有她的《狀元媒》也很好看,推薦。
《自卑與超越》今年看的心理學書不多,看過的書裡推薦這本。心理學家阿德勒的,很經典了,知道的肯定都知道,不知道的可以讀一讀。
他自己從小就是個自卑者,後來讀到醫學博士,當了眼科醫生,卻轉而跟著弗洛伊德學心理學,然後又跟弗洛伊德決裂,開創了一個叫個體心理學派,專門研究心理學。PS:這麼多棄醫從文的,魯迅、郭沫若、餘華、馮唐、毛不易……好吧,毛不易從音樂了。
這本書教你正確看待自卑,正確區分自卑感和自卑情結。其實,人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沒有一個人是不自卑的,自卑也可以成為前進的動力,等等。
今年除了閱讀、工作,我還有了一個可愛的寶寶。
懷孕時,疫情正嚴重,因為讀書寫作長時間坐著,導致腹直肌開的有點大。去做瑜伽修復,每個動作都太考驗耐力了,每次渾身痠疼我都在想,躺床上不好嗎,為什麼這麼為難自己?!
可自己不為難自己,就會喪失社會為難你時的抵抗力。所以,還是多為難自己吧,讀更多的書,健更多的身,這樣才能不給別人為難你的機會!
————
一個熱愛讀書、寫作、講書、旅行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