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貴有自知之明,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是什麼樣的人。
別人一句“搞不懂你”,你自己也懷疑自己了。
究竟,你是什麼樣子的?透過下面10條心理學來看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1、巴納姆效應——認清自己人們很容易被一些來自外界的資訊所幹擾、暗示,進而出現自我知覺上的偏差,那些一般性的、籠統的關於人格的描述被認為是最準確的、最適合自己的。可見,人們總是習慣於用他人的眼光來審視自己,而往往忽視了最真實的自我性格本質。
2、瓦拉赫效應——挖掘自己的潛能在生活、工作、學習中,假如你不能充分展現自己的才華,或飽受打擊之苦,那就停下來好好看看,給自己一個重新認識自己的機會,然後再決定自己的位置。
3、詹森效應——別在關鍵時刻掉鏈子指的是一個人平時表現良好,而在關鍵時候由於缺乏自信心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從而導致發揮失常的一種現象。不管是像詹森一樣的運動員,還是當今承受考試壓力的廣大學生,類似的例子總是屢見不鮮。
4、鳥籠效應——不做慣性思維的奴隸在生活中,很多人遇到類似的情況都會不由自主地想到:有鳥籠為什麼會沒有鳥呢?產生這樣的疑問,說明在潛意識裡,大多數人都認為:有鳥籠就一定得有鳥。
5、蘇東坡效應——跳出局外才能準確審視自己客觀地認識自己很重要,但是人們往往很難做到。蘇東坡有詩說得好:“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也就是說,人們對自己很難正確、客觀地把握,認識“自我”比認識客觀世界有時候還要困難得多,人們總是難以客觀認識“自我”。
6、巨人影子效應——學會低姿態審視自己指的是人們往往最容易忽略自己的缺點,不能正確、全面地審視自己,尤其越是自認為能力強的人,就越難以發現自己的缺點,從而犯下眼高手低的錯誤。
7、從眾效應——不做別人的影子當人們見到一種行為或觀點有很多人正在從事或認可時,便會自覺或不自覺地以多數人的意見與想法為準,下意識地說服自己跟隨大家的腳步,這是一種較為普遍的從眾心理。
記住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敏銳的眼光,審視形勢的變化,不失去自己的本心,才能比較科學合理地從眾。
8、皮格馬利翁效應——奇蹟生成法人們往往會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來自他人潛意識的影響,當你給予他人某種期待時,對方也會在不知不覺中受到你的影響,久而久之便會成為你期待的樣子。這就是奇蹟生成的秘密。
9、特里法則——讓過失成為你進步的階梯每個人在工作、生活中總是會出現錯誤,重要的是對待錯誤的態度,只有正視並敢於改正錯誤的人才有機會獲得更多有價值的東西,反之,將不進反退。
10、毛毛蟲效應——走適合自己的路當人們習慣性地跟隨別人的腳步,一味地沉浸在固定不變的模式中時,很容易忽視身邊一些更加有價值的東西。而這種現象在現實生活中屢見不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