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理>

這幾天的門診諮詢,讓我很感慨,我發現很多患者都是十來歲的孩子,要麼是家長陪同,要麼是電話私聊我說家長不認為他/她有病,覺得他/她在無理取鬧,求助我如何勸說家長同意陪同他/她去醫院看病。

在大多數人印象裡,十來歲的孩子,應該是最朝氣蓬勃的,精力最好的時候,怎麼會需要治病吃藥呢?

看完下面這三個案例,或許你就會明白,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孩子容易焦慮抑鬱了

案例一:某高二學生家長傾訴:“老師,我孩子很聰明,原來成績一直都很好,進高中時還考到了重點班,可是現在他的班主任老師幾次通知我們去學校,要求孩子轉班,說他成績跟不上,還經常和同學發生糾紛。我孩子越來越害怕上學,這幾周都沒上學,我們急死了。”接著家長又敘述了孩子的一些具體表現,談話中還無意說出了自己帶孩子去醫院看醫生,現在還在吃藥。透過和他孩子的單獨談話,發現這孩子有較嚴重的抑鬱情結,便徵求他同意後做了抑鬱量表的問卷測試和“房樹人”的投射測試。結果顯示該生的抑鬱指數超出正常值的十幾個百分點。在再次和家長談話中,提示他孩子目前需要接受心理諮詢的時候,家長卻堅決且肯定地說他孩子其實很聰明很正常,只是班主任老師對他孩子有偏見.......案例二:不久前一班主任領著他班的一名學生和家長走進我的諮詢室。班主任主訴:“一個多學期來我發現該生思想、行為和語言有點問題。比如,他將粉筆灰放進同學喝水的杯子;歷史課上他公然反對老師授課,說什麼歷史全部是虛偽的,是後來的人瞎編的。都不是真實的。平時,他在班上很不合群,好多同學對他敬而遠之......”家長哭訴:“我孩子在家很正常,是不是別的同學經常欺負他。他原來很優秀,小學時候老師們都很喜歡他,他怎麼會不正常呢?......

圖源網路

案例三: 我的孩子是在學校發病的焦慮也是源於學校,這跟在家沒有關係,他在家不焦慮的吖所以我們家並沒有問題我承認夫妻關係可能存在一點問題,但是你看其他孩子的父母都吵的打起來了人家的孩子也一樣感恩的能寫出感恩信那為什麼他(我家小孩)不能這麼做到了呢?這麼大了一點不會感恩父母......

這幾個案例反映出的抑鬱和偏執問題是顯而易見的。家長的阻抗心理也是明顯的。在近幾年的接診的患者中,我發現許多孩子的問題止步不前或者日趨嚴重都來源於家長的阻抗心理所致。如果家長能夠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孩子的成長和變化 能及時給予鼓勵支援,面對現實問題 配合心理醫生,許多問題是會往更好的方向發展的。

父母總喜歡誇 “別人家孩子”,而不願誇自己家孩子。這會給自己孩子這種感覺:你必須全能。否則“別人家孩子”總有比你強的地方。這很可能是,父母將 “我必須完美” 的嬰兒式渴望,投射到孩子身上,變成,“你必須完美”。 孩子一直都是完美化,應該自我把現實自我壓抑了。 現實自我是情緒化的 不完美的 導致強迫與焦慮。相反,一個人無可置疑地深受父母寵愛的人,會終生保持勝利者的感覺,而這種成功的信念,會導致他這一生,都能不斷地獲得成功。一個人內心的強大不是從乖巧懂事的歷練中成長,而是被愛與接納的環境滋養起來的。

14
最新評論
  • 意識是人類與動物的最大區別,人類意識是何時產生的?
  • 自閉症女孩出庭作證,遭到歧視不被相信,只好用超能力還原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