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理>

分析心理學大師榮格的自傳寫於他83歲的晚年,從幼年的記憶到青年的求學,從治療精神疾病的案例到與弗洛伊德的交際,從對潛意識的感悟研究到自己的著作,從遊歷世界各地探尋人類原始心理奧秘到對幻想的探索,榮格終其一生都沿著自己的心路歷程在行走,他的生活工作和樂趣幾乎完整一體,著述也是對心理路程的研究和感悟。無論是幼年的幻想,為找尋答案對知識的渴求,對自我和病患的治療,對真理的無畏追求,都始終如一,孜孜不倦的踐行著自己的事業,直到生命終止。

幼年的榮格就有很多奇奇怪怪的想法,父親是牧師,母親也是受過良好教育的大家閨秀,這樣的家庭成長起來的人應該有良好的修養和人格,教堂的各種儀式讓幼小的榮格感到厭倦,上帝要的是人們這些形式嗎?他思考著此類問題,還做了一個夢,夢中自己走到一個地下入口,進去是一座威嚴的宮殿,宮殿中央有一副高高的寶座,上面坐著的卻是一根巨大的像男性生殖器的東西。這個夢讓榮格從此遠離了教堂的儀式,那上面本來坐著的應該是上帝,現在卻夢到是汙穢的東西,顯然這是褻瀆神靈,他陷入自責不安,後來卻豁然開朗,認為這就是上帝的旨意,讓他明白信仰並不在於表面的儀式。而重點是應該去探尋更接近於上帝的真理。

榮格很小的時候就覺察到自己的兩種人格,即第一人格和第二人格,相當於弗洛伊德的自我和本我。第一人格就是那個外顯的自己,是兒子是學生是別人眼中的小孩,第二人格即內心的聲音,他不受自我理性的控制,做一些想一些不受自我控制的事情。而一般人很少會關注自己的第二人格,因為它不可知不可控,榮格卻對此大有興趣,他發現這也是治癒精神病患者的最佳途徑。從對夢的解析,對哲學、神學、宗教、鍊金術、歷史、文學的大量閱讀,對精神病案例的分析,對自我的觀照,對原始狀態人們的精神研究,無不體現出他對潛意識奧秘的探索和興趣。

弗洛伊德說意識如果是露出水面的冰山,潛意識就是水面下的冰山部分。榮格孜孜不倦的探尋著它的秘密,這是世界的本質,人類心靈的密碼,所有問題的答案。如果說意識是區域網,那麼潛意識就是連線世界的網際網路,這個比喻形象卻不夠準確,因為人類用意識創造的網際網路還不能包含潛意識的智慧。

在潛意識方面榮格做了很多探尋和體驗,他認為潛意識的智慧是共通的,它連線世界萬物和人心,甚至過往的歷史文化傳承,他幾十年如一日的研究和感悟讓他比一般人更接近真理或者真相,但這卻不能用科學的表達去完全闡述,甚至很難用科學去定義,所以會有神秘主義的色彩。這讓人想起老子的“和光同塵”。莊子的“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慧能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似乎都與榮格的體驗相通。東方的智慧要修道得道之人才能感悟,這樣看來榮格也幾乎算得道者,參透世界本質,洞察人心真相,在通往真理的路上都是殊途同歸,東西方無差別。

人的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同樣重要,身體有問題就會影響身體器官,心理有問題就會影響精神狀態。現代醫學發現很多身體疾病都源自心理問題,而心理健康也有可能治癒身體的一些疾病,所以從這個角度看,心理健康比身體健康更重要。

怎樣才能做一個心理健康的人呢?絕對心理健康的人是不存在的,因為每個人都有或多或少的心理問題。只能是保持一個相對健康的心理狀態,需要儘可能的做一個完整的人,什麼是完整的人呢,比如你出生家庭和睦,父母都能陪伴你成長,擁有一般家庭都有的成長學習環境和條件,這就是幼年的完整。如果單親家庭,或者父母亡故,跟隨其他親屬長大這就不完整,相應也會或多或少的存在心理問題。

成人後的完整包括知識、財產、人際關係、婚姻、孩子、家庭、工作、興趣等等因素,越完整的人擁有的幸福指數越高,心理自然也就更健康。探尋心理問題的方法之一就是去分析一個人內在外在的完整度,過去現在受其影響的程度,看他存在哪方面的缺憾,可以給與彌補的就彌補,不能彌補的就用愛去儘可能的撫平。以上關於完整度的感想,緣起於榮格在自傳裡對一位非洲女性的觀察。雖然原文只有兩句話,觸動了自己的一些想法,才有了這段完整度的描述。

7
  • 意識是人類與動物的最大區別,人類意識是何時產生的?
  • 怎麼讓孩子願意和父母交流,心理學家建議,先做好傾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