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理>

有沒有這樣一種情緒不那麼讓人心安,比如:小寶寶不讓媽媽出門,離開一會兒就會大哭小叫;上幼兒園的小朋友找各種理由不想去學校,一進大門就哭鬧不停;初戀的戀人相處不到幾天就得被迫分開;遠離家鄉生活的人回家享受天倫之樂,不得已又匆匆離開;還有現代生活中,我們形影不離的手機,一分鐘看不到就會狂躁不安等等;這些現象我們稱之為分離焦慮,其出現的一系列症狀和表現統稱為分離焦慮綜合徵。

分離焦慮是人與人之間產生親密的情感聯絡後,又不得不與之分離時,產生的一種傷心、不捨、不愉快的情緒反應。大多數表現在嬰幼兒階段,但其實成年人、老年人也可以有分離焦慮。在逢年過節的時候,滿堂兒女歡聚一堂,假期結束又要匆匆離開,老人心中不免抑鬱、煩躁。

由此讓我想到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和“超我”。人為什麼會焦慮?不愉快?是因為三個“我”發生了衝突,他們各自打了一架。本我為與生俱來的,為人格結構的基礎,具有很強的原始衝動能力;自我是人格結構的中間層,起調節本我和超我之間的矛盾;超我是人格結構中的管制者,由完美原則支配,屬於人格結構中的道德部分。自我是永久存在的,而超我和本我又幾乎是永久對立的。

再說到分離焦慮,最終的結果應該是自我或者超我勝利了,所以讓人產生一種不舒服的、不愉快的感覺。當然這也是人之常情,沒必要過分焦慮。隨著時間的推移,環境的改變,這種症狀都會有不同程度的緩解和消失,慢慢適應了之後就會恢復正常。某種程度上來講,這就是一種過渡的情緒而已。當然,如果是確診分離焦慮障礙,則需要專業的醫生進行診斷治療,它有嚴格的診斷標準,且不同年齡不同群體的標準不一樣。

對於嬰幼兒來說,我們要做的就是要充分的關注幼兒的感受,保護好其強烈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鼓勵幼兒自己做決定,增強自信;幫助幼兒適應群體生活,尋找更多的小夥伴,激發其對生活的樂趣和嚮往等等;對於老年人,平常儘可能的多溝通,多聯絡,也鼓勵老人可以有更多的興趣愛好,不會覺得特別孤單,最重要的當然是常回家看看。

中青年人的適應力算是最強的,難免也有工作和生活壓力太大,緩解時間過長的,呼籲大家放寬心,儘可能理性的看待問題,不要鑽牛角尖,凡事打點提前量,做好心理建設,健康心理健康人,才能節節高升節節高!

14
最新評論
  • 意識是人類與動物的最大區別,人類意識是何時產生的?
  • 歐文•亞隆《當尼采哭泣》,一部心理治療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