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理>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我們在影視劇裡經常可以看到,角色在即將死亡時,眼角會流下動情的眼淚。這種畫面通常都非常唯美,情景協調能讓觀眾感同身受。但在現實生活中,人在即將要死亡時真的會留下眼淚嗎?

根據科學研究顯示,會,但不絕對。因為人在瀕臨死亡的時候,身體的各個主要器官功能逐個喪失,此時處於停機的狀態,眼睛就會變得很乾澀。

此時,大腦神經還沒有完全停止運作,會指揮還沒完全衰竭的淚腺分泌眼淚滋潤保護眼睛,可此時,眼淚能否在眼睛裡適度儲存已經不受人主導了,所以可能會留下眼淚。

這一結論雖然科學,但在情感上比較不容易接受,他們更願意相信人在死亡前留下的眼淚,是由於某種強烈的情感,例如捨不得這個世界,或者平靜安寧的眼淚。

那麼,人有沒有可能在臨死前源於情感而留下眼淚,答案是必然的。

人在瀕死的時候,大腦皮層中的腦電活動一個區域一個區域逐漸停止工作,但思維依舊在神經元裡活躍。

由此產生類似靈魂出竅的感覺,過去的記憶以一種普魯斯特的方式飛速閃過,某個動情的時刻也有可能讓人產生眼淚。

人在瀕死的時候由於視網膜外周的血流量減少,視野周邊的區域會喪失視覺功能。此時,瀕死之人的眼裡會產生一些特殊畫面,例如看到隧道盡頭的亮光,或對時間、空間的感知出現扭曲等畫面。

他們能看到正常情況下看不到的景象,似乎這些或好或壞的景象能夠帶他們去另一個極樂世界。

死亡對生命而言,其實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它只是一個生命週期的結束,再長壽的物種也不能避免死亡。面對死亡其實不必太過恐懼,學會正確面對死亡,反而能找到新的奧秘。

在死亡來臨前,我們應該學著去感受死和生的存在及差別,瞭解生命不斷迴圈的過程,認知死亡的本質。

喬布斯曾說:“死的意義就在於讓我們知道生的可貴。一個人只有在認識到自己有死的時候,才會開始思考生命,從而大徹大悟,不再沉溺於享樂、懶散、世俗。然後積極的籌劃與實踐美麗人生。”

一個人只有意識到死亡的存在才會珍惜生命,換句話說,什麼樣的人才不真正懼怕死亡?認真全力活過的人。

因為他們在死亡終點到來之前,拼盡全力做過、感受過生命的美妙,所以能坦然接受生命的終結。

如果一個人一生都像是漩渦中的一片落葉或枯草,從未踏實做過某事,那麼一定不會甘心就這樣離開世界。

TED專家曾經做過一項統計調查,人在臨終之前都在後悔些什麼,排名前五的有這幾項:

一、沒有好好珍惜自己的身體

二、沒有和親密的朋友一直保持聯絡

三、沒有讓自己生活的更加快樂

四、沒有做真正的自己

五、沒有為夢想而活

後悔的理由千奇百怪,但都離不開一個核心:沒有好好珍惜生命的每一秒鐘。所以,正確面對死亡的第一件事,就是好好珍惜當下的每一分鐘,認真活過才不會懼怕死亡。

《我永遠愛你》一書中的小男孩每晚都會對陪伴自己長大的那條小狗說:“我永遠愛你”,他們互相陪伴,彼此真心相待。

等到後來真正告別的時候,他們都能夠平靜接受,私以為這簡直就是面對死亡的教科書。

傳統教育裡忌諱談起死亡,認為死亡是不吉利的,死亡就意味著毀滅和失去一切,這種理念會令人恐懼死亡,非常不科學。我們應該明白人生是有始有終的,不能只接受生而拒絕死。

死亡也是人生的一部分,唯有近距離的去感受死亡,才能正確的對待死亡,生死只是生命的一個轉化,對於一些精神的力量,它不會因為死而泯滅。

如果一個人的人生足夠酣暢淋漓,那麼即便死的那一刻留下了眼淚,想必也是心滿意足的眼淚,所以年輕的生命,盡情去探索吧!

- The End -

作者 | 湯米

參考資料:《Psychosomatic medicine》

12
最新評論
  • 意識是人類與動物的最大區別,人類意識是何時產生的?
  • 一位正在康復的抑鬱症讀者的心聲:“重生的路上,心懷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