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理>

近年來,有這樣一種現象受到了大家的關注:一些孩子常因一些微不足道的原因而離家出走,甚至是自殺。這使父母們感受到了家庭教育的難度和壓力。許多父母會說,“現在的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太差了!”的確,這種容易悲觀、遇到事情處處逃避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會較差。

為何孩子變得越來越悲觀脆弱了呢?

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神經科學家最近發表研究稱,悲觀主義的根源在大腦一個叫做 “尾狀核”的區域。

通過刺激尾狀核,他們能使動物更在意特定情況帶來的不利後果,而不是好處。研究人員表示,在一開始的刺激之後,這種悲觀前景的決策方式持續了整整一天。

在此前的研究中,他們已經發現了一種神經迴路,這種神經迴路構成了一種特定型別的決策過程,被稱為“接近-迴避衝突”。這個型別的決策需要權衡利弊,往往會引發大量焦慮。

本次研究中,尾狀核的異常活動可能在某種程度上干擾了多巴胺的活動。也就是說,在壓力的情況下,人就會變得悲觀消沉,甚至會產生傷害自己或者逃離的想法。

當孩子處於悲觀的情緒之下會影響心情、食慾、身體健康,悲觀可能引起的疾病主要是抑鬱症、心臟疾病,會導致胃腸道功能失調等疾病。

因此,父母需要培養孩子樂觀的心態。樂觀能讓孩子勇敢地面對生活中的一切,能增強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丁·塞利格曼說:“樂觀遠不僅是一種迷人的性格特徵,它實際上是一種心理免疫力,足以幫助人們抵禦生活中的任何困難。”

當遇到挫折時,樂觀的孩子總會看到事情積極的一面,以一種積極樂觀的心態去面對自己遇到的困難;而悲觀的孩子總會看到事情消極的一面,以一種消極悲觀的心態去解釋自己面臨的壓力。比如,當孩子在一次英語考試中不及格時,樂觀的孩子就會認為“這次英語沒考好,主要是因為單詞的基礎不紮實,以後要在這方面好好加油了”;而悲觀的孩子則會認為,“為什麼我的英語總是考不好,真的沒有學語言的天分”。

樂觀是一種性格傾向,能使人看到事情比較有利的一面,朝著更有利的方向努力。或許有些孩子天生就比較樂觀,有些孩子則天生比較悲觀。

但心理學家研究發現:樂觀的思想是可以培養的,即使孩子天生不具備樂觀品質,也可以通過後天的努力來實現。

積極心理學家塞利格曼說:“教導孩子樂觀的態度是教他學會認識自己,並對自己及世界所形成的理論感到好奇。”

那麼,父母該如何培養孩子樂觀的品質呢?

1.父母要有樂觀精神,更要教會孩子換個角度看問題

要培養孩子樂觀的品質,父母首先要有樂觀的思維方式。如果父母一遇到事情就在孩子面前抱怨,那麼孩子必然也會用這種消極的方式面對挫折和困難。

因此,父母要做一個樂觀的人,用樂觀的心態去面對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各種難題,並積極尋找解決的方案。慢慢地,孩子受父母的積極影響,也會變得樂觀。

雖然我們生活在同一個世界,但是我們看到的絕不是同一個世界,這其實是因為不同的人看待問題的角度不同。

每件事情都有好的方面和壞的方面,當孩子遭遇逆境時,如果習慣用常規的思維看待問題,就會總是想到壞的方面,那麼孩子會越來越悲觀;如果孩子懂得換個角度看問題,總是想到好的方面,那麼即使糟糕的事情也會變得容易解決,使自己獲得快樂。

比如,孩子回到家,對父母說:“今天真倒黴,丟了一支筆。”父母可以這樣告訴孩子:“還好,沒把書包丟了,你算幸運的。當然,撿到你的筆的人會很高興,如果他正好缺一支筆,那你還替別人解決了問題。”這樣,孩子不但不會因為不如意的事情受到影響,反而能樂觀積極地去解決問題。

另外,教孩子換個角度看問題。父母教孩子換個角度看問題,並不是讓他盲目樂觀,而是科學地對待困難和挫折,讓孩子從困難和挫折中尋找新的突破口。父母要相信孩子,只要他的心態好,他就會找到戰勝困難和挫折的辦法。

2.提升孩子的幽默感,調節消極情緒

在生活和學習中,孩子總會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種難題,其情緒也會有陰晴圓缺。但隨著孩子的長大,父母不可能一直陪在孩子的身邊,去消除孩子消極的情緒。這就需要父母教會孩子一些調節情緒的方法。

比如通過聽音樂、跑步、向朋友傾訴,或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等,讓孩子把自己的消極情緒發洩出來,從而使他變得樂觀起來。

幽默可以淡化人的消極情緒,消除沮喪與痛苦,舒緩緊張氣氛,更能帶給自己和別人喜悅和希望。

馬克·吐溫說:“一個成功的人是以幽默感對付挫折的。”因此,培養孩子的幽默感,可以讓孩子笑對生活中的一切困難。

幽默是一種人生態度,更是一種人生智慧,其心理基礎是樂觀、積極向上的心態。

著名幽默家克瑞格·威爾森說過:“在我的成長過程中,幽默是生活中的七彩Sunny,沒有它,就沒有我五彩繽紛的童年,也沒有我充滿歡聲笑語、幸福無限的家庭。”

有幽默感的人一定是思維敏捷的人,因此父母要培養孩子的幽默感,關鍵要打破常規,不要讓慣性思維束縛孩子的頭腦。比如,平時要多和孩子玩一些“腦筋急轉彎”的遊戲等。

父母從小培養孩子的幽默感,對培養孩子樂觀的性格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是提高孩子心理承受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孩子天生就有幽默細胞(比如在孩子6個月的時候,父母故意抱著孩子做“下墜”動作時,一些孩子會無師自通地意識到是大人在跟自己鬧著玩,臉上會露出笑容),父母要用心呵護和培養。

3.營造一個幸福快樂的家庭氛圍

樂觀的性格得益於父母所創造的環境。研究表明,孩子在牙牙學語之前就能夠感覺到周圍的情緒和氛圍,儘管當時的他還不能用語言來表達。

如果父母感情不和,經常吵架,那麼孩子也不會快樂,自然也就培養不出樂觀的孩子。因此,為了培養出一個樂觀、心理承受能力強的孩子,父母要努力給孩子營造一個幸福快樂的家庭氛圍。

兒童時期是一個充滿幸福和快樂的時期,父母有責任和義務對孩子進行快樂教育,不斷提高孩子對幸福和快樂的感受能力。

因為擁有這種能力的孩子,在生活中總能發現美好的一面,積極樂觀地去面對所遇到的各種困難和挫折。這就需要父母在生活中讓孩子不斷地感受幸福和快樂,讓快樂成為孩子的一種習慣。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陪孩子一起玩球、騎腳踏車、游泳等。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玩遊戲,比如扮馬讓孩子騎、追人、捉迷藏等,這不僅能增進親子之間的感情、訓練孩子的各種能力,還可以讓孩子從中找到樂趣。保持動態生活可以適度緩解孩子的壓力和情緒,並讓孩子從運動中發現樂趣與成就感。

快樂是一種愉悅的情緒體驗,孩子有了感受快樂的能力,就能看到溫暖和希望,從而樂觀地面對困難,這會使孩子的內心越來越強大。

4.孩子犯錯,父母應當用適當的方式批評

馬丁·塞利格曼指出:“父母批評孩子的方式正確與否,直接影響孩子將來的性格是樂觀還是悲觀。”因此,父母批評孩子的方式要恰當,應該具體指出孩子犯錯的地方和原因,並讓孩子明白所犯的錯誤是可以改正的,而不應將孩子的錯誤誇大成永久性的問題。

END


作者簡介:池沐,愛生活,愛文字,專注親子教育,願用溫暖的筆觸,寫溫情的文字,讓更多的孩子茁壯成長,關注我,一起攜手成長!

最新評論
  • 意識是人類與動物的最大區別,人類意識是何時產生的?
  • 哪款修身旗袍最有女人味?測出你的哪段時光最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