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導圖》的作者東尼•博贊形容養成習慣時大腦的工作情況是這樣的。
每次產生一個想法時,帶有這個想法的神經通路中的生化電磁阻力就會減少一些,就像在叢林中清除一條路一樣,一開始非常費勁,但是隨著你經過這條路次數的增加,這條路也會開闢的,越來越徹底,你說遇到的阻力也會慢慢變小,到最後這條小路會變得平坦而寬闊。
不知為什麼,最近特別喜歡腦科學,關於學習的解讀。曾看過一本《刻意練習》,書中講了天才的真相,是透過大量的、正確的、有目的,刻意練習而獲得成功的。所以誰的改變都是有故事的。
在這個資訊氾濫,物質橫流的時代,有些人正在經受著社會現實的浮躁。特別是上有老下有小,被房貸車貸壓抑著,被工作生活困繞著。他們想成長,想改變,有的嘗試了被困難嚇退了;有的腦子裡光想,嘴上光說,就是畏懼不行動。
那麼如何輕鬆成長?如何深度學習?那就看看豆瓣上,打岀8.5分的《認知覺醒——開啟自我改變的原動力》這本書,它能岀什麼樣的答案。
下面簡稱《認知覺醒》。這是本告別毅力,時刻對自我成長的區域看得見的書;作者更像一位心理諮詢師,多處解析了學不下去,學著困難,成長特慢的心理狀況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作者周嶺從告訴你為何要認知覺醒;到如何才能做到認知覺醒。前三章講了內觀自己,擺脫焦慮;後五章講了外觀世界,借力前行。
上一篇書評介紹了人體的三重腦、焦慮的根源、怎麼擁有耐心、提高你的元認知,建立自己的認知體系。
這是第二篇,想學習學不下去怎麼辦?成長困難太多想退縮怎麼辦?學習不見效果,想改變學習方法,怎麼改?要是遇見了這些問題,請跟我聊下去。
一,想學習學不下去怎麼辦?
既然你開啟的這篇文章,那麼你起碼有想改變的想法;也許你正在學習;或許學習中遇到了迷茫。總之,無論出現什麼狀況,都是正常的,“避難趨易”是人類的天性。
1,痛苦也是學習中的反饋
學習群裡有位小夥伴小劉,剛剛拿起書開始學習,前半個月像打了雞血活躍和激進。如今痛苦的無處可逃,我們說他上了“頻道”,他弄明白了什麼意思後,還慶幸自已真的走岀了舒適區。
他那曉得以後路經常都是這樣子。我便推薦這本《認知覺醒》只讓他看書中圖片,比文字容易明白,效率也快,主要能立刻平撫,他學習中遇到的痛苦。
經歷所有改變痛苦的感受,都是上天給我們的成長提示。證明你用心去努力了,是一個很好的開端。
二,學不下去就在“拉神區”鍛鍊
每位想改變的人,都是從舒適區走出來的,並且滿懷理想的去搏鬥。然而,一開始就從舒適區跨入困難期很容易讓人受挫折,打退堂鼓。不如在“拉伸區”好好鍛鍊,練到一定程度上,再進入困難期。
1,什麼叫“拉伸區”
拉伸區就是舒適區與困難期的過渡地帶。也就是說是改變鍛鍊區城。這個拉伸區特別重要,不要小瞧。下面詳細講下三個區城之間的必然關係。
舒適區:人類的天性,在生活中選擇最喜歡的,精神充沛,內容簡單,容易感覺無聊而常常陷入迷茫。
拉伸區:在舒適區邊緣,跨進感興趣的目標中拉伸,時常用力過度,又回到舒適區。
困難區:不得已而為之,精力不足,常常逃避;學習內容太難,進行不下去。
會不會一下子戳中了某個人的要穴。《認知覺醒》這本書“把準”了學習中的各項“命門”。所以決定用三篇書評展現岀來,這是第二篇,希望閱讀三篇連貫起來。
2,如何從拉伸區順利過渡到困難區?
在拉伸區練習,專注效果最佳。控制學習和工作內容的難度,也是順利過度的重要方方。
上面的小劉就是最好的例子,一開始,佔慾望強,想的多,學習強度大,沒有做到專注,貪的專案多,所以跳過拉伸區,進入了困難期。
將學習難度控制在拉伸區範圍內。用”番茄工作法”,它是由義大利人弗朗西斯科•西理落創立於1992年,核心就是先極其專注地工作25分鐘,然後休息五分鐘,如此使喚迴圈往復,這種工作法類似於高強度間接性訓練。
以前,拜讀文章時,裡面列了一條條弄不清咋多麼多。如今輪到自己了,哈!
二,成長困難太多,想退縮怎麼辦?
現代生活雖然緩解了生存壓力,卻又帶來了自控上的壓力。腦子裡存在大量任務和念頭的時候,往往是我們行動力最弱的時候。
1,為自己而做,把外部壓力轉化內內驅動力
成長是系統升級,每次升級都面臨考驗。困難和壓力總能把人的情緒和注意力抓得死死的,讓你很難看到其他的角度。
我並不是在跑步減肥,我只是在玩追逐的遊戲;
我並不是在讀書,我只是在弄清楚一件事情;
我並不是去見領導,我只是向一位優秀的人學習;
我並不是不想改變,我在一點點積累。
這叫動機轉移,把前面的半句轉化成後半句。一切都是為自己而做。這就是把外部壓力轉化成了內驅力。
《微習慣》一書的作者,也遵從了這一理念,他要求自己開始只做一個附臥撐,後來就當做玩耍之心。而胡適先生也說過,"什麼真理無窮,進一寸有進一寸的歡喜"。明白了心生動力,動機轉換的原理。我想再遇到困難時,想退縮可以試試動機轉換。
二,休息,成長困難可能太刻苦了,
很多情況下,見了太多的打卡群。三分之二的人虎頭蛇尾,那是因為在最難堅持時,還堅持了,後來至於磨損掉了學習的興趣。
《認知覺醒》就是弄清自己的各階段狀況,"心理學式“的成長。千萬別靠意志力支撐,表現的無比刻苦,而效果一般,反而消退了許多能量。
休息是為了貯備精力,有時間沉澱,讓大腦的知識點透過神經元的連線,形成現有的認知體系。
所以強迫自己少休息,更努力更刻苦的學習誤區,是不科學的。有些優秀的人從不過度消耗自己,只要感到精力不足,就停下來主動休息,這反而使他們的精力得到了快速提升。
三,想改變學習方法,怎麼改
學習得會掌握學習方法,怎麼改?讓學習更有效果。只有做深度學習。看羅振宇學習法PK費曼技巧。還有《認知覺醒》作者的學習法,如何誤撞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費曼的學習方法。
當代作家王小波說:人的一切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
1,新舊知識的縫接
羅振宇是得到App創始人,《羅輯思維》主講人。《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主講人。
他的學習法是每天要求自己寫夠五篇閱讀心得,不用長篇大論,短短几個字就行,因為真正的學習就像是縫釦子,把新知識連線到原有的知識結構中,每天寫五篇閱讀心得就是逼迫自己原來的知識結構,對新知識做出反應,然後把這些反應用文字固化下來,縫接的過程就完成了。
這樣才算是深度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大多數人獲取了方法,知識,而沒有和自己的認知體系對接,還是很難融入自己的知識結構中。
2,費曼技巧
另一位理查德·費曼(1918年5月11日-1988年2月15日),美國物理學家。1939年畢業於麻省理工學院,1942年6月獲得普林斯頓大學理論物理學博士,加入過美國原子彈研究專案小組,參與秘密研製原子彈專案“曼哈頓計劃”。
在學界大名鼎鼎,特別是費曼技巧學習法響於世界。即"透過自己的語言,用最簡單的話把一件事情講清楚,最好讓外行人也能聽懂”。
這個學習方法真的是把深度學習做到了極致。還有就是《認知覺醒》其作者周嶺經常用的學習方法是費曼技巧法,這還是讀者反饋給他的。
在這之前,作者周嶺根本不瞭解費曼這個人,還有他的偉大與學術業績。所以這個有效的深度學習法也是周嶺本人長時間總結出來的,竟誤撞了費曼技巧。
如同《高分閱讀法》的作者西岡一誠在書中講到,他編著的閱讀法,東京大學的學生也都在用,而並非是看過他的書以後才用上的。東京大學的學生驚到了西岡一誠,作者本來是學渣,正用《高分閱讀法》考上了東京大學。
所以深度學習法,正是諸多成功者透過摸索,研究,探討,實踐,總結岀的最有用的學習方法。他們所用的,所提供的如此相似,真可為成功有共同的理念與實踐。
各位辛苦你了,聽我聊了這麼多,總結一下:想學習學不下去怎麼辦?答案是:痛苦也是學習的反饋,讓自己多在拉伸區鍛鍊;成長困難太多想退縮怎麼辦?答案是:那就把外部壓力轉換成內驅動力,休息一下;學習不見效果,想改變學習方法,怎麼改?答案是:用深度學習法。
最後呈現書中的一句話為結尾:只有洞悉底層的內在規律,我們才能真正開啟自我改變的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