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的產生與發展
(一)現代(科學)心理學的產生
艾賓浩斯曾經說過:心理學有一個很長的過去,但卻只有一個短暫的歷史。
在中國,兩千多年前,儒家學說中就有論述心理學思想的不少論述。
論語陽貨篇:「子曰,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這兩句話把「性」與「習」分辨甚明。此處孔子所說的「性」,與周易繫辭傳孔子所說的「太極」,名異而實同,都是心的本體,都未說是善是惡。
得孔子心傳的曾子,所作的大學,只講「明明德」,「格物致知」,再傳的子思所作的中庸,只講「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出都未講善惡,足見性無善惡。有善有惡是指「習相遠」的「習」而言,習是習慣。
習慣是心的作用,心習於善則善,心習於惡則惡,如尚書太甲篇:「伊尹曰,茲乃不義,習與性成。」不義就是不善。性無善惡,歸於性,便是相近。習有善惡,順於習,便是相遠。
所以性善性惡以及善惡混諸說,但就習相遠而言,非就性相近而言,探討心性道理者不可不知。雖然如此辨明,並非就明白了心性,尚須格物致知與率性等實際用功,始能有所窺見。
在國外,亞里士多德的《論靈魂》是歷史上第一部論述心理現象的著作。
三個德國人共同創立了科學的心理學1、馮特在1879年在德國萊比錫大學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開始對心理現象進行系統的科學研究。在心理學史上,人們公認1879年是心理學的正式誕生之年,馮特被譽為“心理學之父”。
2、費希納創立了心理物理學
3、艾賓浩斯用實驗法研究高階心理現象
(二)現代西方心理學的主要流派
馮特建立心理學後,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50年代,心理學進入派別林立的時代。
1、構造心理學
代表人物,馮特和他的學生鐵欽納。構造主義認為,心理學應該研究人的直接經驗即意識,意識可以分解為感覺、意象和感情三種元素。
心理學研究的目的在於透過內省(即被試對自己經驗的觀察和描述)去了解在不同的刺激情境下各種元素的結構。
由於構造心理學派把心理學的內容規定過於狹窄,遭到很多心理學家的反對。
2、機能主義心理學
代表人物是美國心理學家詹姆斯、杜威和安吉爾。
他們認為,心理學應研究個體適應環境時的心理或意識的功能;意識不是心理元素的集合,而是連續過程,意識是個人的,變化的,連續的和有選擇功能的。
在研究方法上,機能主義認為不應侷限於內省法,可以採用觀察、測驗、調查等方法。
因為它強調心理學應該研究心理在適應環境中的機能作用,所以機能主義對應用心理學面向實際生活過程起了推動作用。
3、行為主義
代表人物,美國心理學家華生。
其最重要的特點是:
1、反對研究意識,主張心理學應研究行為。認為意識看不見,摸不著,無法進行觀察和測量。
2、個體的行為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受環境因素影響被動學習的。反對遺傳決定論,代之以環境決定論。
3、把對動物研究得到的結果,(行為的原理原則),用來解釋人的行為。
4、格式塔心理學
代表人物是韋特海墨、苛勒和考夫卡。格式塔(Gestalt)在德文中是“形狀”或“組型”之意,有整體的意味,這個名稱代表了這個學派的宗旨。
特點:
1、反對把意識分解為元素。認為人的心理現象是一個整體,知覺是心理組織的過程。
2、在知覺、學習、思維和問題解決方面做了大量實驗研究,有重要的貢獻。
3、名言:“整體大於部分之和”,整體先於部分而存在,並且制約著部分的性質和意義。
5、精神分析論
代表人物是奧地利精神病醫生弗洛伊德。
這一理論不僅是心理學中影響最大的理論之一,也是20世紀影響人類文化最大的理論之一。特點如下:
(2)不以人的意識和正常行為為物件,而以人的無意識和異常行為為物件;
(3)不採用實驗法,而是用臨床方法(精神分析法)作為研究方法。
(4)在很長時間內被拒於心理學主流之外,有時也被稱為 “非學院派的心理學”。
學派之爭的結束為心理學研究的發展開闢了更廣闊的天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新的心理學思想相繼產生,它們以新的思潮或發展方向影響著心理學的各個研究領域,從而加強了心理學研究的整合趨勢。
6、人本主義心理學
馬斯洛、羅bai傑斯和梅是人本主義公認的領袖人物。
1、亞伯拉罕·馬斯洛是美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第三代心理學的開創者,提出了融合精神分析心理學和行為主義心理學的人本主義心理學, 於其中融合了其美學思想。他的主要成就包括提出了人本主義心理學,提出了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代表作品有《動機和人格》、《存在心理學探索》、《人效能達到的境界》等。
2、卡爾·羅傑斯(Carl Ransom Rogers,1902年1月8日-1987年2月4日),美國心理學家,人本主義心理學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從事心理諮詢和治療的實踐與研究,主張“以當事人為中心”的心理治療方法,首創非指導性治療(案主中心治療),強調人具備自我調整以恢復心理健康的能力。
3、羅洛·梅(Rollo May,1909~1994)被稱做美國存在心理學之父,也是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傑出代表。20世紀中葉,他把歐洲的存在主義哲學和心理學思想介紹到美國,開創了美國的存在分析學和存在心理治療,他著述頗豐,推動了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的發展,也拓展了心理治療的方法和手段。
被稱為當代心理學中的“第三勢力”,因為它既反對行為主義,又反對精神分析。
主張心理學應以正常人為研究物件,應研究人不同於動物的一些複雜經驗。
認為人的本質是好的,是善良的,人不是受無意識的慾望驅使的,人有自由意志,有自我實現的需要。只要有適當的環境,人就會努力去達到某些積極的社會目標。人類本性中蘊藏著無限的發展潛力。
他們認為一切不安的根源在於缺乏對人的內在價值的認識,心理學家應該關心人的價值和尊嚴,研究對人類進步富有意義的問題,反對貶低人性的生物還原論和機械決定論。
7、認知心理學
20世紀40年代末,在資訊理論、系統論和控制論的影響下,誕生了認知心理學,認知心理學家將人的認知過程類比為計算機的資訊加工過程,即資訊的輸入、編碼、轉換、儲存個提取等的加工過程來研究人的內部心理過程。
認知行為療法對青少年特別有用
8、生理心理學
生理心理學探討的是心理活動和生理基礎和腦的機制。
它的研究包括腦與行為的演化;腦的解剖與發展及其和行為的關係;認知、運動控制、動機行為、情緒和精神障礙等心理現象和行為的神經過程和神經機制。
當前,它已發展為一個交叉的和綜合性的學科。生理心理學的迅速發展必定會成為推動心理學發展的新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