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理>

大家好呀~

今天,靈遙將為你帶來一本新書,名字叫做《治癒隱性虐待:從心理虐待中康復的六階段之旅》

01.什麼是隱性虐待?

說起虐待,很多人都會聯想到身體上的拳打腳踢,而忽略了另一種虐待,隱性虐待。

心理學中,隱形虐待又被稱為「心理虐待」,是一種施虐方使用長期精神暴力、言語暴力、情緒暴力,透過羞辱、無視、孤立、冷戰、貶低、咒罵、威脅、汙衊、中傷等方式,對受虐一方的精神與心靈造成嚴重傷害的行為。

心理虐待可以存在於情侶、親人、朋友、同事、上下級等各種人際關係中,既可以是情侶、家人間的相互找茬、冷戰,也可以是朋友間的貶低、羞辱,或是職場中的孤立、中傷。

02. 隱性虐待的危害為何會如此大?

隱性虐待它雖不會像拳打腳踢那樣,在一個人的身上留下傷疤,但是,其威力卻絲毫不亞於肢體上的衝突。

一方面,是因為隱性虐待的施虐方並不是一開始就如此明顯的施暴,而是披著「我是為你好」的外衣,等受害者對其產生好感後,再逐步「馴化」受害者。

因而,絕大多數受害者都不會認為自己是受到了「精神操縱」,只會認為是因為自己不夠好,最終才導致了施暴者的「變化」。

於是,在長期的折磨之下,受害者往往會出現情緒障礙與性格方面的負面改變,表現出嚴重抑鬱、焦慮、挫敗、低自尊、自我貶低、習得性無助等狀態,甚至厭世、輕生。

另一方面,是因為關係存續期間,施虐方會用各種方式,對受虐者進行洗腦,並在其試圖離開時,作痛哭流涕狀,給予其超乎正常感情濃度的「偏愛」。

於是,在多次反覆之後,受虐者便會體驗如毒品上癮般的情緒起伏,最終難以擺脫施虐者的精神控制。

因此,倖存者最終意識到這些糟糕經歷都是由心理虐待的施虐者帶來時,大多都已經身心俱疲,瀕臨崩潰。

03.識別心理虐待的關鍵:對於自我與關係的絕望感

倖存者第一次接受有關心理虐待的康復諮詢時,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曾經遭受過虐待。他們只是感覺自己的生活失控了,所以他們想要尋找答案。

因而,絕大多數人可能會在諮詢中,試圖向心理諮詢師合理化施暴者的行為,認為這不過是一次普通的爭吵、拌嘴。

的確,不和諧的事情經常會在家庭成員、同事、朋友與愛人之間發生,沒有人會反駁這一點。

但是,這些爭執並不該給你帶來自我懷疑。

也就是說,你或許會在發生衝突後,檢討自己在某件事上做得不對,但一定不會認為是你自己有問題、有缺陷、不夠好。

很簡單,只有當受虐者持續處在自我懷疑與自我厭惡時,才會沒有精力去關注誰才是真正的問題所在,誰才應該做出改變。

這樣一來,施虐者才能夠將暴行隱藏起來,讓受虐者陷得更深。

因此,對於倖存者來說,走出心理虐待的第一步,首先便是不要相信自己的感覺。

你要允許憤怒發生,允許自己去憤怒,才能喚起你對施虐者的厭惡,去做你該做的事情 —— 離開。

03.心理虐待是如何發生的?當心這6種操控手段

心理虐待確實十分隱蔽,所以也常常被人誤解。然而,這恰恰是施虐者使用策略的一部分,他們利用這一點維持虐待的隱秘性,並確保自己的控制力。

學習和了解這些施虐者常用的方法(就是下面的這些術語),能夠幫助你認識到虐待是如何發生,這將對你的康復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1. 煤氣燈效應

煤氣燈效應,最初見於20世紀40年代的一部電影《煤氣燈下》(Gaslight)。

影片中,男主安東為了得到妻子寶拉的財產,使出了各種手段。

比如,故意給寶拉一些東西,讓她「收好」,又悄悄藏起來,再質疑寶拉「沒腦子」,或是把家裡的煤氣燈弄得忽明忽暗,讓寶拉誤以為自己出現了幻覺

結果,他有意識地操控下,寶拉開始逐漸懷疑自己是否真的出現了幻覺,是否真的如丈夫所言是一個精神病患者。

施虐者在使用「煤氣燈操縱」時,他的目的其實很明顯,希望受虐者質疑自己,並懷疑自己掌控現實的能力,以便於更好地控制與嘲笑受虐者。

2. 惡意宣傳

如果心理虐待者不能讓倖存者懷疑自己並自我厭惡的話,他就一定會利用其他人的反對意見來攻擊倖存者。

當然,施虐者可能會同時使用這兩種策略:

一方面透過隔離倖存者,讓倖存者只能向施虐者尋求「幫助」;另一方面則會在「治療」倖存者的同時,對其反覆洗腦,讓倖存者更加堅信只有施虐者才是值得信賴的人。

3. 飛猴

慨他人以慷,往往是他們最常做的事情。

他們很有可能會在聽到你對施暴者的控訴後,表現出一副不可置信的樣子,然後再對你好言相勸一通,告訴你如何「更好」地與你的父母、公婆、愛人、主管與同事、朋友相處。

結果,好不容易鼓起勇氣打算離開施暴者的你,最終在聽信了他們的勸導後,乖乖地回到了施暴的身邊,繼續做起了溫潤的、待宰的羔羊。

4. 自戀攻擊

自戀攻擊經常發生在當倖存者試圖將「有毒的人」所犯的錯誤展示給他們看,或者希望與他們談論生活中顯而易見的需要改變和成長的部分時。

心理虐待者往往不會接受這些好心的建議,而是會以各種誇張的方式來懲罰倖存者更有甚至還會反將一軍,讓倖存者承擔責任,進而懷疑是自己出了問題。

事實上,對於人格障礙患者來說,無論是多麼溫和的指出問題的方式,都是其難以容忍的;所謂的掩蓋在不安下的「脆弱」,不過是一種操縱倖存者的手段。

5. 間歇性強化

間歇性強化很好理解,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操作方法。它屬於一種隨機獎勵機制,表現為故意採用「忽冷忽熱」的方式,讓倖存者的情緒跟著施暴者起起伏伏。

但是,最重要且必須要指出的是,在此期間,施暴者的情緒根本沒有發生變化,因為他本就喜怒無常;即使不以混亂為樂,也不喜歡安穩的生活。

6. 理想化 - 貶低 - 拋棄

理想化是從施虐者和新目標第一次見面時開始的。一旦你成為了施虐者的目標,他們就會緊緊地抓住你,打聽和蒐集他們能得到的一切關於你的資訊。

這一階段,任何倖存者都會因為自己遇到了一個如此優秀的人,而感到非常幸運。畢竟,誰不希望被一個像陽光般閃耀的人給捧在手心裡呢?

接下來的貶低,則會發生在倖存者完全上鉤以後。

這個階段,有毒的人會完全撕下自己的面具,丟掉最初吸引目標的美好特質,以一種完全相反的姿態,出現在關係裡。這通常會讓倖存者感到不可思議,並試圖回到過去那般充滿美好的日子裡。

但是,由於前期的美好,都只是施虐者為了引誘倖存者上鉤的「偽裝」,沒有什麼東西是真實存在的,所以自然就沒有辦法「復活」。

施虐者對於倖存者的拋棄是極為殘忍的。

對於倖存者來說,他們不僅僅失去了這段關係,而且連自我認知已經改變。縱使主動選擇離開,那也是因為別無選擇,只能離開。

因為,他們已經嘗試過任何讓這段關係繼續下去的方式,但不管他們如何努力地滿足施虐者的需求,做得都永遠不夠,他們永遠不夠好,總是會在某些方面犯錯。

至此,我們已經瞭解了心理虐待者常用的套路。

若你是不幸遇上了心理虐待者,不要太過擔心,下一篇裡,你將繼續讀到的是,走出了情感虐待,修復內心創傷的4個步驟。

敬請期待吧~

18
最新評論
  • 意識是人類與動物的最大區別,人類意識是何時產生的?
  • 22歲躁鬱症女孩的心聲:我的感情不被家長祝福,但錯並不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