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理>

現在整容的人群不僅僅侷限於明星了,各行各業的某些人都想要修飾自己,想讓自己變得更漂亮,然後希望可以找個好工作,嫁個好老公。在品質和才能決定前途的年代裡,相貌的重要性卻一再凸顯出來,頗為值得深思,難道只有內在美不行嗎?

在常人眼裡,“以貌取人”就是將人的容貌言行等外在的標準作為開始與選官制度相聯絡。

在如今的社會環境裡,雖然政府努力貫徹人員選用時的公平公正原則,企業也以找到才學識兼備的人才為首要目標,可是在千年的文化傳統的薰染之下,加之目前人才供求方面的買方市場,很多人依然有著這樣以貌取人的習慣。

對於以貌取人的現象,國外的專家也做過一些實驗。比如心理學家蘭德和賽格爾就做過一個實驗得出這樣一個結論:人的身材和相貌會讓別人產生一些偏見。

實驗的內容是,讓一些男人來看論文,要求在看完論文後給出評價。在文章的最後貼著作者的照片,這些照片有漂亮的,也有醜的,不過都是女性。

結果發現,無論這些文章實際上質量如何,那些漂亮、有魅力的女性寫的文章大部分被認為是好文章。而實際上,這些照片只是實驗者隨機貼上的,文章並不是那些女人寫的。

為了進一步證實這個觀點,實驗者又找了一些人假扮法官。他們給了這些“法官”三組罪案資料,上面寫的罪行程度相當。其中兩組在材料後附有“罪犯”的照片:一組眉目清秀,另一組面目可憎,而第三組沒有照片。實驗者請“法官”為這些人定罪量刑。

結果顯示,第一組多被判無罪,第二組多被判“有罪”,而第三組則介於二者之間。

其他的心理學家也組織過類似的實驗。他分別讓一位戴金絲眼鏡、手持資料夾的青年學者,一位打扮入時的漂亮女郎,一位挎著菜籃子、臉色疲憊的中年婦女,一位留著怪異頭髮、穿著邋遢的男青年在公路邊搭車,結果顯示,漂亮女郎、青年學者的搭車成功率很高,中年婦女稍微困難一些,那個男青年就很難搭到車。

這個故事說明,人的外貌不同,隨之就會有不同的際遇。事實上人的容貌醜俊和自身能力與素質並沒有什麼關係,但是在生活裡,人們仍然傾向於那些外表出眾的人。一般情況下,某身材好、長相英俊的人讓人羨慕並願意與之親近,相反,自身條件差的人容易受到冷遇。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光環效應。其實這一效應並不僅僅說的是外貌。比如一提到名牌大學的畢業生,我們不僅會認為他們有學識,還名聲很不好,我們就會覺得他一無是處,見到他就會覺得很彆扭,即上領帶,裝出一副斯斯文文的樣子,我們大多數情況下也會覺得他儘管相貌較好,外表打扮時尚的人,在生活的各個方面都能佔到素質的因素,這是一種以偏概全的認識方法,在這樣的認識下,會發生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52
最新評論
  • 意識是人類與動物的最大區別,人類意識是何時產生的?
  • 趣味心理學:經常做夢真的會影響睡眠嗎?常做夢到底好還是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