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部分人的認知中都覺得那些患有自閉症的人就是在性格上內向,面對他人的時候不喜歡說話,將自我封閉起來。
但其實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有些時候,那些每天都很活潑,很愛露出笑容的人,有可能是一個自閉症患者。
PART.01
真正定義自閉症的並不是他們安靜的性格,而是看其是否可以在日常的社交環境中與人進行有效的溝通交流。
孤獨症譜系障礙是一種先天性的神經發育障礙,其主要特徵是社會交往障、狹隘的興趣和重複刻板行為。
這個病症也分輕重,這個世界上沒有兩個相同的孤獨症孩子,不同程度的孩子通常也會有不一樣的表現。
比如說有一些自閉症人士在平常的生活中,他們一樣擁有樂觀的心態,臉上也會露出甜美的笑容。
這樣的小朋友在父母的眼裡是很正常,甚至是一個陽光健康的孩子。但是他們卻沒有發現孩子其他的一些問題,比如說不能用正確的方式與人溝通交流,又或者在興趣與活動上很固執,有刻板的行為等等。
還有一些家長會覺得在某方面小朋友是有不好的表現,但是會認為是年紀小,很多事情還不怎麼懂。以至於家長在聽到醫生的建議以後,心裡仍舊沒有多大的重視,依舊認為“孩子還小,長大了就好了”。
本來是患有輕度的自閉症,然而因為沒有得到及時正確的治療。隨著時間的推移,病情是逐漸加重。
PART.02
那麼到底患有孤獨症的孩子有什麼具體的行為呢?知道了這些才可以更好的及時發現以及治療。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01能說話並不代表會表達
我們首先需要了解一點,那就是“能說話並不代表會表達”,可能很多人還不知道這兩者的區別。
“能說話”是一個人能成功運用自己的發音器官發出聲音、發出語言的一種基礎能力;而“表達”則是用說話的能力正確地表達出心裡的想法或者自己的需求;“溝通”則更為高階,是我們能正確運用自己的表達能力,在不同的社交場景中靈活、恰當地表達。
比如說當我們問一個孩子:“你叫什麼名字?”,他也跟著說:“你叫什麼名字?”,你再問:“你吃飯了嗎?”,他也跟著說:“你吃飯了嗎?”像類似這樣的行為,孩子能說話、會說話,但是隻是機械式地跟著別人方說你,也就是俗稱的喜歡“鸚鵡學舌”。
不管對方說什麼話,他們能做到的是說出一樣的話,而不是根據對方的話進行思考,從而正確迴應或者用正確的方式表達出自己心裡的想法。所以自閉症孩子不是每個人都不會說話,而“會說話”的孩子也不一定就絕對不是自閉症孩子。
02擁有才藝卻沒有社交
有一些小朋友在很多大人的眼裡十分優秀,因為他們可以唱出好聽的歌聲,滔滔不絕地背誦唐詩,或者可以展現出驚人的繪畫天賦等等。
但是我們沒有看到的是,因為自己喜歡唱,所以他們不管是什麼時候都會大聲唱。而不會顧及旁邊的人是否喜歡,甚至是打擾到對方的休息。
擁有數學上的天賦,在課堂上會滔滔不絕地講述著關於這方面的知識。而完全不管老師問的是否是這個問題。
自閉症孩子因為理解能力和心智慧力的不足,在社交方面存在著諸多障礙。
所以家長不要以一個孩子某方面的才能就覺得孩子一定是“天才”,我們還要看他的能力是否是在恰當的情境中展現。
03看似“勤快”的行為可能是刻板
孩子從學校回來,看到家裡的門是開著的,就會立刻走過去把它關上;平常家裡的鞋子都要被擺放得很整齊,如果一旦有人把這些破壞後,就會哭鬧;
甚至平常走在路上,看到人就會熱情地打招呼,不管對方是否是自己認識的人等等。
這些行為在一定程度上,家長可能會認為是孩子熱情主動,但是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其實是刻板,不斷重複的一個行為。因為自閉症本身有一個很主要的特徵就是他們會有一些固執的興趣和重複的刻板行為,並且一旦嘗試改變他們的習慣他們很容易就爆發情緒。
比如有個孩子只喜歡用一個固定的水杯喝水,換了其他的杯子都不喝,有一天這個杯子打碎了他便開始大發脾氣。像這樣的一些行為如果出現了,家長們需要引起重視,並及時用科學專業的方法去幹預。
寫在最後
自閉症是一種先天性的疾病,問題到底是出自哪裡,如今也沒有明確的答案。所以當家長知道自己的孩子患有這個病之後,這個時候最重要的事情去及時的給他們提供幫助。
家長們也不要將孩子的一些問題選擇性地忽略,切勿錯過孩子最佳的干預階段。及時的發現,並且能用科學有效的辦法干預,那麼孩子的能力一定會有很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