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理>

  來自網友的分享,一位多年重度的焦慮(非意義上的“焦慮症”)。分享兩種有效且方法的自助方法很容易。認真執行一定是有效的。

  一、不要過於鑽牛角尖

  1. 我很窮,我不能和別人比較,我得不到我想要的;

  2、我害怕,我害怕我不能透過考試/我害怕找不到工作/我害怕這樣度過我的一生;

  3、我後悔浪費了我的生命,傷害了別人,傷害了自己

  4、我別無選擇,只能改變很多事情。

  我描述的焦慮不是病態的“焦慮症”的焦慮,而是普通人常見的焦慮(消極情緒)。如果你患有焦慮症,立即去看醫生或心理諮詢。這些自我調節的思維方式只適用於普通人的普通焦慮。)每一個患有嚴重焦慮症的使用者都會明白,當你焦慮的時候,你會陷入巨大的恐慌,急於擺脫這種情緒。一般來說,我們習慣於思考那些痛苦的情緒和非理性的想法,試圖說服自己不要再擔心了。

  但事實上,這完全是一種誤解。過度的冥想只會強化我們大腦中與焦慮相關的思維,並形成惡性迴圈,這根本無濟於事。執著於對每一種情感、感覺和思想的分析是有害的。這種與情感和思想的徒勞鬥爭就像西西弗斯,他不斷地把一塊巨石推到山頂。過度冥想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問題,而不是解決焦慮的方法。

  當你感到焦慮的時候,可以告訴自己:這樣情緒只是暫時的,我是一個正常的人,我有這樣的情緒也是很正常,完全是合理的;沒關係,我可以完全接受,我也不急於掙脫它的存在,我可以試著去感受這種消極情緒,這是我做人的權利,我知道它會在一瞬間消失的。

  相信我。記住這些話,告訴自己每一次,它都會讓你感覺更好。然後,不要沉浸在過去,不要調查自己做錯了什麼,不要試圖說服自己相信未來。相反,問問自己是否感到不舒服,是否應該去做一下運動:

  出去散散步曬太陽

  吃點好吃的

  聽會兒音樂

  打坐跑步

  與人交談

  身體和情緒有著相互的影響。如果我們做這些日常的事情,是可以改變我們身體的狀態,使得焦慮很快地消散,不再受到他的折磨。這是在選擇逃避嗎?不,這些日常的放鬆行為只會給你帶來一個新的視角來,帶來更好地舒緩焦慮和穩定情緒。上面所說的是焦慮症吉尼斯世界紀錄保持者,親自測試,最有效的。過去,我不是這樣的,那時,我滿心憂慮,寫在臉上。當我13歲的時候,我看起來像23歲。我上面描述的思維方式,請你在著急的時候一定要練習,效果是看得出來的。

  二、描述和分析我們擔心的事情

  1、我們怎樣才能接受過去的屈辱、遺憾和痛苦,停止憂慮?

  當然,我們不能永遠避免焦慮。怎樣才能讓過去的屈辱、遺憾和痛苦為我們所接受?我們怎樣才能“有臉看自己”,關係到我們對自己整體的接受程度。

  只有直面障礙,我們才能真正解決問題。對於焦慮,你需要用語言或文字的形式來表達、描述和分析它。具體來說,對焦慮的事物進行全面描述,具體分析其因果關係。以下模型是:ABC(具體指:行為、情感和分析)。首先描述那些深深影響你的痛苦事件,然後描述你受到的具體影響,然後分析痛苦的原因和後果。

  分析這一步非常重要。它意味著對生活中痛苦的過去的積極詮釋。焦慮分析的目的是把“壞”的事情敘述成一個“好”的故事:“壞”的事情是“壞”的事情,我們不能改變,但我們需要把“壞”的事情描述成“好”的事情後來發生的原因,從而在它們之間建立因果關係。

  “因禍得福”是最生動的例子。把“壞”的事情賦予意義,把它的因果關係和積極的事情聯絡起來:只有當這件壞事發生時,我才能遇到好的事情。我為這件好事所受的痛苦是值得的。沒問題。

  這種對痛苦經歷和情感的正面解讀,會讓人感受到生活的因果關係和關聯性。一切都變得有意義。因此,在我們的潛意識裡,我們會認為我們有能力控制和預測生活:因為我們能清楚地看到事物的因果關係,它們不會無緣無故地發生,所有事物也不是從天上來的。

  在口譯時,你可以使用更精明的詞彙和短語,如“現在我知道了”、“我明白了”、“我意識到了”等等。你用得越多,受益就越多。

  我們在生活中遇到的和將要面對的一切都有很大的關聯性,不再是零散和毫無意義的。這樣,我們就可以平靜地面對生活:過去的不情願或未來的不確定所造成的焦慮可以得到極大的緩解。

  此外,還有兩點需要記住:每天冥想,每週慢跑4-7次,每次20-30分鐘。我覺得很有用。

  2、對於現在和未來的焦慮,如何減少

  我的方法是告訴自己:既然命運一定要有這種經歷,好吧,沒關係,那就去經歷吧。當我們經歷可怕的事情時,我們通常看不到之後積極的一面。即使我們告訴自己會有好事發生,我們也不敢相信。”“事情剛剛發生,你別無選擇,只能接受,”塔爾說我們必須有勇氣去接受純粹的壞事。

  有了跑步和冥想的堅持,現在和未來的焦慮就會減少,人們就會平靜勇敢。

13
最新評論
  • 意識是人類與動物的最大區別,人類意識是何時產生的?
  • 心理學:中產家庭的子女,社會資源更豐富,為啥比你孩子更拼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