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理>

情緒與健康的關係(上)

人的情緒變化和人的身體變化息息相關,情緒生活是人的心理活動中對健康影響最大且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情緒對健康的影響,是指情緒對一個人的身體健康有增強或損害的效能。生理學告訴我們,任何情緒活動總伴隨著生理的變化,而這些變化對人的身體影響是不同的

一般說,人在愉悅時,呼吸平和、血管舒張、腸胃蠕動加快等,這些生理反應均有助於身體內部的調和與保養,有益於人的身體健康。可以說,健康的情緒是健康的源泉。但人在悲傷、憤怒等不良情緒時,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消化系統等生理功能均會出現異常,導致機體平衡失調,引起疾病的發生與發展。

國外一項長達30年的關於情緒與健康關係的追蹤調查發現,長期處於焦慮、悲傷等不良情緒的人比情緒穩定的人得結核病、心臟病、癌症等的比例高出三倍。何裕民教授在《管理自己的健康》一書中指出:“人理想生命狀態可活到120歲,甚至可達150歲,在這壽限內,接下來就是無窮無盡的減壽因素,抽菸減壽、通宵熬夜減壽、情緒拂鬱減壽……”在N項減壽因素中,情緒拂鬱排序靠前,足見不良情緒對健康的損害。我國民間也早有“怒傷肝、喜傷心、悲憂驚恐傷命根”的說法。古代醫學經典《內經》中也明確指出“大怒傷肝,暴喜傷心,悲憂傷肺,驚恐傷腎”。

喜悅。一般情況說,是正面情緒,俗話說“人逢喜事精神爽”,“你要是心情愉快,健康就會常在,你要是心境開朗,眼前就是一片明亮”。但如果“喜”太過,就會對健康造成損害,甚至釀成人生悲劇。范進就是一個由於大喜而導致精神失常的典型例子。現實生活中,因大喜而造成不幸的案例也並不罕見,如:

有的老年人在麻將桌上,因贏錢而過於激動,導致血管破裂,腦溢血而倒地不起。據醫學調查發現,每逢節假日,心臟病復發比平日數量有明顯增多的趨勢,專家指出,家庭聚會時,很多人都會過度興奮與激動,從而引起血壓升高、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對於老年人來說,過分興奮很容易導致心理紊亂、心絞痛和心肌梗死,甚至造成猝死。

大喜會“樂極生悲”,而過度悲傷同樣也會損害健康。我國古書記載,伍子胥過韶關,說他陷入進退維谷,無所適從的境地,因極度悲憂,夜間鬚髮皆白的史實就是見證。“悲憂傷肺”,林黛玉憂思患肺癆,說的正是憂傷情緒對肺的損害。

現實中,也有類似這樣的舉例,我的老鄰居是一對老年夫妻,他們共同生活了四十餘年,生活過的很幸福,可天有不測風雲,老先生突然去世了,李阿姨無法接受這個事實,一下子人變得完全兩樣了,她足不出戶,整天守著空屋,對著老伴的照片發呆,她說,只要眼睛一閉,老伴的身影就會在眼前晃來晃去。兩年了,李阿姨還沒有從悲傷的痛苦中走出來。由於長期處於數度悲傷情緒中,日積月累,李阿姨患上了抑鬱症。

親人亡故,人人都會悲痛欲絕,嚎啕大哭,這是適當的情緒表現,是一種調節方式,可使聚積的悲傷得以釋放和緩解。但如無休止的哭泣,越哭越悲傷,持久的哭泣會傷肺傷身。醫學專家告訴我們,過度悲傷是導致焦慮、抑鬱,進而走上不歸之路的元兇,他們向大家溫馨提示:多憂鬱,少樂觀,凡事太糾結,是癌症的“嚮導”;少憂鬱,多樂觀,萬事想得開,是防癌的有效措施。(待續)

胡光玉 親和源康橋會員

18
  • 意識是人類與動物的最大區別,人類意識是何時產生的?
  • 「聽說?我說!」做心理諮詢意味著心理有疾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