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得病,除了肉體本身零部件出問題,人的情志也常常發生問題。
中醫稱之為“七情致病”,現代醫學叫心理疾病。
回顧一年來自己門診看病的病例資料。
有很多被醫院診斷為焦慮症或抑鬱症的患者(雖然我從來不給病人下這個診斷,因為這個結論常常讓病人揹負巨大壓力)。
也有更多處於這個邊緣的病人,比如失眠、各種疼痛不適等等。
有很多病人經過治療恢復正常,中藥和針灸治療此類病症有其優勢。
也有不少患者,多次調方也無效。能力不夠,深感抱歉。
近年臨床上,心理疾病逐年增多,這是不容忽視的事實。
有三甲醫院的抽樣調查顯示,心內科就診的患者中,心理疾病發病率是42.5%。
也就是說,接近兩個患者裡邊,就有一個人是有心理疾病,或者伴發心理疾病。
在青春期、產後、更年期、老年以及心血管疾病的人群中,這個疾病的發病率更高。
所以話說回來,誰心理又絕對正常了呢?誰還不鬧個病呢?
WHO全球疾病負擔研究預測,到了2020年,抑鬱症將成為冠心病之後的第二大疾病負擔源。
當然,我列舉這一連串的數字,並不是要說心理疾病多可怕。而是要對病人說,得這個病也並不是什麼不得了,了不得的事兒。你看,發病率這麼高,我中招的機率也很大啊,得了抑鬱症也沒什麼啊,大家心理多少都有問題的,我和其他人沒有分別。
人之為人,總有七情六慾。
身處紅塵中,總需面對和處理家庭及社會的各種關係。
這是誰都逃不開的。
碰上事兒,誰又能保證自己不焦慮一下,抑鬱一下呢!
瞭解它,正視它,才能戰勝它。
透過自己的努力,透過家人和醫生的幫助,把最好的自己調整回來。
同時,我想提醒我們醫生朋友們,一定要重視心理疾病。可能以前你是忽略它的。
在醫院門診,心理疾病的識別率只有10%~20%。
由於醫學模式、文化因素,以及我們思維盲區的原因,往往醫生和病人都忽略了這個問題。
心理疾病會引起一系列的身體症狀,醫學上稱為“心理疾病的軀體症狀”。
這些身體症狀包括心慌、氣短、胸悶、胸痛等心臟疾病的表現。
諸如失眠、異常汗出,
還有各種疼痛,比如肩痛、腰痛、胃腸道不舒服等等。
這些軀體症狀有個特點,就是用身體的病變無法解釋,或者即便有身體的病變,但症狀嚴重不匹配。
臨床上,每天都會看到很多此類“身”與“心”不調的病症。
正視病因,治療才更有針對性。
人體的適應性、免疫力,都是有彈性範圍的。
我們醫生做的,也就是幫病人調整回這個可適應的彈性範圍之內。
最後,給大家一個簡單實用的方法來快速判斷自己有沒有抑鬱症。
請你回答以下3個問題:
(1)你是否睡眠不好,已經明顯影響白天的精神狀態或需要用藥?
(2)你是否心煩不安,已經到對以前感興趣的事情失去興趣?
(3)你是否明顯身體不適,但多次檢查都沒能查出病因?
3個問題中,如果有兩個回答是,那麼符合心理疾病的可能性就在8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