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今年“後浪”一詞曾在網路上引起軒然大波,“後浪”是時代的希望,自然應當給予更多的關注和期望,但同時也不能忘記“前浪”,他們也曾為這個世界的美好出過一份力。
截至2020年,最後一批90後已經三十歲了,已然步入了中年,不少人感嘆中年已經到了,老年還會遠嗎?那麼問題來了,在退休年齡從60歲推至65歲的當下,五十歲算不算老?
正常情況下,人類活到五十歲左右,女性開始出現閉經,象徵生理現象消失,身體機能出現全方位下降;男性精子活躍度及質量均下降,身體能量亦下降,男女都進入了生命衰退的階段。
但由於生活、醫療條件的大幅度改善,很多人的生命限度得到了延長,此種情況下,我們應該如何區分?
著名精神分析學家埃裡克森認為,個體在發展的過程中,會經歷八個不同的階段,當個體進入五十歲的時候,無疑已經步入了老年。毋庸置疑,五十歲左右可以定義為老年。
當然,定義是根據人的不同發展階段劃分的,具體的人生後半程怎麼走,應該由每個個體自己決定,而不必迎合定義劃分的標準。
但埃裡克森關於老年階段的見解,還是很值得我們分析學習的,他認為個體進入五十歲以後的老年階段,主要任務不再是創造社會價值,而是獲得“完善感”,尋找人生的真正意義和價值。
在我國,很多老人對退休後生活的安排都是在家幫助兒女帶孩子,享受兒孫繞膝的快樂,但往往天不遂人願,選擇在家帶孫子的老人大都生活得不快樂,整日糾纏在瑣碎的矛盾裡。
因為兩代人的育兒觀念、生活理念相去甚遠,共同育兒會產生很多矛盾和麻煩。最好的方式是放手不管,兒孫自有兒孫福,牽掛太多反而吃力不討好。
錢鍾書曾說:“洗一個澡,看一朵花,吃一頓飯,假使你覺得快活,並非全因為洗澡洗得乾淨,花開得好,或者菜適合你的口味,主要因為你心上沒有掛礙。”
古人云,“五十而知天命”,個體經過歲月磨礪,該見識的悲歡離合都見識過了,該完成的該得到的,如果前半生足夠用力,基本上也都會得到;至於得不到的,那便是命運不願給的,必然不屬於你,不必放在心上。
個體在這一階段要尋找的應該是自我內心的自洽,是向內追求圓滿,而不是向外。心要向內求,但身體要向外。
不少老年人退休後整日窩在房間裡,也不出去走走,身體健康急劇下滑,沒幾年就駕鶴西去了。
抖音上有一位叫蔡小姐的老奶奶,高齡的她每天最快樂的事情就是吃吃喝喝,從來不擔心自己的所作所為不符合身份。
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想吃什麼就吃什麼,每天逍遙自在,這才是老年生活的正確開啟方式。
前年,85歲的遊戲玩家楊炳林突然在網路上走紅,孫媳婦將其打遊戲的場景拍下來發到了網上。
老先生退休前曾是位技術幹部,退休後一閒下來,突然有了很強烈的失落感。為了平衡生活,他開始打乒乓球,後來加上了麻將,再後來將麻將替換成了遊戲。
1998年至今,他每天早上6點鐘醒來後,喝一碗營養早餐,然後坐公交去活動中心和老友打一會兒乒乓球,回家洗澡、吃飯。
每天下午3點到6點,7點到11點則是楊老先生的遊戲時間,如今楊老先生儼然已成為一個技術過人的真正玩家。
遊戲讓楊老先生的生活達到平衡,讓大腦始終保持在敏捷狀態,且透過遊戲也真正感受到了快樂。
不管是抖音蔡小姐,還是老玩家楊炳林先生,他們晚年快樂的共同點,就是懂得自己去尋找樂趣,完成個體生命的自洽,沒有過多參與兒女的生活,能全心全意關注自己是幸福的關鍵原因。
- The End -
作者 | 湯米
參考資料:
Goyal M.S., Blazey T.M., Su Y., Couture L.E., Durbin T.J., Bateman R.J., Benzinger T.L.-S., Morris J.C., Raichle M.E., Vlassenko A.G. Persistent metabolic youth in the aging female brain. Proc. Nat. Acad. Sci. 2019;116:3251–3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