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必要為眼前的錯誤懷疑自己,而應該直面錯誤,並在以後避免類似的錯誤。
——阿德勒
當孩子不能上學了,焦慮抑鬱伴隨著折磨人的軀體症狀,爸爸媽媽想盡了辦法,威逼加利誘,找說客,請大神,什麼方法都用過了之後,一點作用都不起,孩子仍然沒有辦法去上學。在家長的眼裡,這時候的孩子好像不尋常的地方只是不上學這一樣,孩子的精神狀態,軀體症狀,內心感受雖然也是明顯的發生了變化,但與不上學相比,在家長眼裡彷彿都可以忽略不計,無論是到哪裡尋求什麼樣的幫助,首先說的就是孩子不上學了,在父母這裡不上學成了焦慮抑鬱的第一症狀。在得到心裡諮詢師的幫助時,最後得知孩子的問題原來是家庭的問題和家長的問題,從起初的不理解不承認到慢慢反省懺悔,可能就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
能夠認識到自己是錯誤是非常可貴的,能不能去直面自己的錯誤並改正它,這就是很考驗人的一個功課。特別是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犯下的這個錯誤 ,並不是那麼清晰明確,不是哪一天哪一時做錯了什麼,籠統地說,是一直以來的觀念錯誤導致對孩子的持續不斷的傷害,造成孩子失去人生的方向和目標,也就失去了前進的動力。當然,焦慮抑鬱的成因是非常複雜的,個人的體質,家庭、學校、社會因素,突發事件和人際關係的適應能力不強都是原因,但家庭環境和父母的的養育方式還是最主要的原因,這樣一來,明明知道做錯了,想要去改正,想要儘快去彌補這一錯誤對孩子造成的影響,說說容易,做起來不容易。
接納和愛是我們最常說到的一個改正已往錯誤的方法,可這個方法不是一蹴而就,因為實質上這不是一個方法,這是家長的認知和觀念的改變,當一次次爭得孩子諒解的討好式的舉動並沒有及時得到孩子的迴應時,父母就會對這樣的努力產生極大的懷疑,我已經接納他的一切了,也無條件的愛他了,怎麼他還是那個樣子,是專家錯了吧?其實這就是你根本沒有意識到什麼是接納,什麼是無條件的愛,觀念和認知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改變是何其難,孩子能不能好,能不能快點好,其實全在於你,時間表掌控在你的手裡。那到底要怎麼改變。
先從你已經認識的明顯的錯誤改起。比如是家庭環境不穩定造成孩子沒有安全感,你就要從家庭的建設開始做起,夫妻關係出問題的要檢討自己的言行,雙方都作出改變,夫妻也需要接納和理解,夫妻關係變好之後帶來的就是家庭環境和家庭氛圍的改變,這對幫助孩子是最快、最簡單、最有效的辦法。然後夫妻共同面對孩子的問題就會順利很多。
其實我今天主要想說的是父母在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之後要勇於面對,積極改進,而不是陷在深深的自責裡不能自拔。自責會讓你在孩子面前小心翼翼、戰戰兢兢,該說的話不敢說,該做的事也不敢做,特別是在溝通中,一旦受阻,就再也沒有了信心,一味的自責只會消磨你的信心和勇氣,反倒不利於去幫助孩子走出困境。在全然的接納孩子之後,進過了長時間的學習和思考觀念和認識已完全轉變,並且也掌握了一些與孩子溝通的方法,只要是在做正確的事,該堅持的時候還是要堅持,無條件的愛不等於五底線的縱容。這個時候要分得清體諒和縱容,孩子暫時無法正常作息,你就讓他多睡會兒,這是體諒,不是縱容。孩子休學在家暫時靠遊戲支撐,你不去蠻恨地阻止,這是體諒,不是縱容。孩子一次次以上學為條件要錢,你妥協,這是縱容 ,不是體諒。孩子不按約定好的時間來使用電子產品,你一再讓步,這是縱容,不是體諒,當然前提是這個約定是你和孩子雙方協商後共同的約定,最好在要求孩子的同時,你也主動去和孩子約定改掉一個不好的習慣,比如抽菸,無節制地看手機等。在約定時不要想著一下子就把孩子從這個境況中拖拽出來,要做可能完成的約定,一點一點的讓孩子去作出改變,每天進步一點兒,抓住進步去鼓勵。反之,不切實際的約定只會讓孩子再次體驗完不成之後的挫敗感,如此反覆,孩子就會對自己越來越沒有信心。家長在陪伴一個焦慮抑鬱或者是叛逆的孩子,需要的是不僅是智慧,還要有足夠的耐心。如何才能做到,只有透過學習和感悟,學習關於青春期孩子的一些基本特徵,分清楚孩子目前是處在哪個狀態,學習接納的功課。用心去消化和感悟所學的知識和經驗,恰如其分地應用到自己和孩子的身上,和孩子共同成長,共同進步該站出來為孩子領路的時候就站出來,該在後面遠遠地看著孩子往前探索時就退到後面來,當你感到這一切都自自然然得心應手時,就離勝利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