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理>

真正的平靜在於恐慌的對岸,不接受恐慌,就永遠到不了安寧的彼岸。

2019年2月18日,國際著名醫學期刊《柳葉刀·精神病學》,發表了歷時3年的“中國精神衛生調查”成果。這一份全國性精神障礙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焦慮障礙已經成為了我國頭號精神障礙疾病。數不清的人飽受它的折磨,甚至因為恐懼而不敢出門。現代焦慮症治療先驅克萊爾·威克斯,就曾經在20多歲的時候患上焦慮症,這段經歷最終讓她投身於治療研究中,她提出了一整套簡單而易行的康復計劃,並寫了《焦慮症的自救》一書,用來幫助世界各地的患者學習自我治療。

克萊爾·威克斯

我想說的是,千萬不要被這本書的標題嚇到了,並不一定是精神焦慮症的患者才有必要閱讀這本書,因為每個人在日常生活工作中,都會碰到一些事件或者一段時間會被焦慮纏繞,我們會為孩子的調皮而心煩不已,我們會為生活的壓力而夜不能寐,我們也會為自己的前途而持續迷茫,這些都可能會引發一定程度的焦慮。如何才能有效緩解這種焦慮的情緒,通過了解焦慮發生的原因,和透過無數人檢驗出行之有效的方法,《焦慮症的自救》這本書向我們呈現了不少的乾貨。這本書以真實案例為模板,還原治療過程。教會你怎麼判定焦慮,從而怎麼戰勝焦慮,最終治癒焦慮。

為什麼會產生焦慮?大多數人的焦慮都是發生在面對難題時的束手無策,可是內心的壓力又壓迫著我們必須要去解決這件事情,所以內心的對抗產生了。這種心理活動會導致生理的一些變化,例如腎上腺激素的大量產生,而這又會加劇我們內心的對抗,最後導致出現明顯精神焦慮的症狀。

如何治癒焦慮,最直接的辦法就是直面焦慮,心甘情願的接受它的存在。就像你的心臟一樣,能夠適應任何情緒變化,不會說停就停,你的任何想法和恐懼也傷害不了它。當一個人達到這種境界時,大概就真的沒有什麼事情可以影響你的生活了。

一個人沒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就沒法控制自己的行為,最後就沒法控制自己的人生。說白了,只有放寬心態,保持平靜的情緒,一個人才能安心生活,做自己的事情。那麼要想去控制這種行為,最先要做的就是完全地去接受事情的發生,包括接受恐慌。試著去調整自己,保持呼吸,保持內心的安靜,試著去放下,不想太多,凡事遇到問題一步步來,不過多去在乎結果,正視它才能戰勝它。當你不再驚慌的時候,自然就沒有什麼能夠影響你。時間會治癒一切,但是首先你得知道自己要做的是什麼,放寬心態,讓自己的內心歸於平靜,你自然就會慢慢治癒,不再焦慮,從而會更加有自信,變得更好。

走出自我設限,走出自己狹小的思維,去認識更多的真相開闊眼界,然後帶著不斷的思考去真正做到和解。也可以說當你面對和接受自己的現狀,然後透過飄然和等待,就一定能等來柳暗花明和自信樂觀。接受你原本的自己,就接受了最好的生活。

《焦慮症的自救》

出版社: 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譯者: 王澤彥 / 趙妍

定價: 59

ISBN: 9787555113973

14
最新評論
  • 意識是人類與動物的最大區別,人類意識是何時產生的?
  • 媽媽訓完爸爸疼,"慈父嚴母"成主流,但或許會帶來這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