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理>

"你到底能不能聽懂我說的話?"

上週末我帶著女兒逛超市,剛路過玩具區域時耳邊傳來一聲嚴厲的訓斥,我尋著聲音傳來的方向望去,一個四五歲的小女孩坐在地上哭鬧,原來是為了纏著媽媽買玩具。

"我就是想要,想要"女孩哭得越加厲害。

一旁的媽媽依然無動於衷,依在超市貨架邊上玩起了手機,看樣子是要準備打一場"持久戰"了。

這時一個溫柔的聲音響起來,原來是爸爸開口了:"這樣吧,寶貝,你先仔細看清楚這個娃娃,然後咱們再回家看看家裡的娃娃,看看它們有哪裡不一樣,如果的確有很多地方都不同,咱改天再過來買,咋樣?"

這位爸爸蹲在女兒旁邊耐心地勸導著,而一邊的媽媽一臉冷漠。過了好一會兒一家三口才一起離開,在我的腦海中浮現出四個字:慈父嚴母

"嚴母慈父"模式成為主流

犯罪心理學教授李玫瑾老師說現代家庭的育兒模式,母親應該嚴格且堅定,父親則要理性且和善。相對"嚴父慈母"模式,她認為,"嚴母慈父"更適合現代家庭。

在我的原生家庭裡,父親從來都是嚴肅而嚴格的形象,小時候像這種撒潑打滾要買東西的行為,我的父親通常都是採用"武力鎮壓",所以我從小便學著怎樣做一個懂事的小孩,盡力不去惹怒父親。

相信大部分80後寶爸寶媽,都跟我有一樣的感覺,習慣了"嚴父慈母"模式。而現在的媽媽,承擔著教育孩子的責任,常常不得不收起溫柔,板起面孔讓孩子養成好習慣。而爸爸反而成了孩子的同盟,常常和孩子一起"對抗"老母親。這種模式看來很"坑媽"但很常見。

媽媽訓完爸爸疼或許會帶來這些問題

長久以來,人們有一個觀念:教育孩子上需要一個白臉一個紅臉。比如鏘寶剛表現出很調皮的狀況時,姥姥就告訴我:"孩子要有個怕的人。"但其實這種"雙標"的教育方式,會給孩子成長和家庭生活帶來很多問題。

一方面,孩子容易形成"雙面人格"

成長在這種家庭模式的孩子常常會有恃無恐,因為無論自己怎樣調皮,爸爸終究都會和自己站在同一條"戰線"上。現在的孩子個個都很聰明,他們在嚐到幾次這樣的"甜頭"以後自然就能總結一條家庭生存法則:在媽媽面前乖巧聽話,在爸爸面前則蠻橫無理。可能有人認為這正是孩子情商高的表現,其實這樣很容易使孩子在同一時間內表現出兩種完全不同的自我,久而久之孩子習慣性地把真實自我隱藏在兩種表現之中,凡事都考慮對什麼人說什麼話,做什麼事兒,反而容易喪失真正的自我。

另一方面,教育理念不一樣影響夫妻關係

種模式也是很多家庭矛盾的導火索。一開始大家還是心照不宣地各自扮演角色,可以時間一長,角色彷彿成了自然。媽媽怪爸爸太沒原則,爸爸怪媽媽太過嚴格,夫妻倆經常因為育兒觀念不一致吵得不可開交。

夫妻育兒搭檔需遵循這三個原則

在育兒時,爸爸媽媽就是一個團隊,共同的目標是為了讓孩子更好的成長,成為真正的自己。無論是"慈父嚴母"還是"嚴母慈父",都不應該絕對化。也不應該讓教育孩子,成為任何一方的責任。而是要通力配合,遵循這三個原則。

第一:育兒觀念要一致

第二:教育孩子要做到嚴有據慈有度

"嚴有據"就是說嚴格要有依據,不能因為這件事兒觸及了大人的"點"就莫名其妙地嚴格。比如有次在遊樂場看到一位媽媽,因為自己特別愛乾淨,所以只是因為孩子用手抓了沙子,馬上就拎起來訓斥;"慈有度"是說慈愛也要有個限度,不能因為自己心情好或正在忙,就無限制地溺愛孩子降低要求。舉個例子,現在很多父母都會給孩子規定手機時間,但是忙起來很多家長都會把孩子塞給手機,不再去管那個規定時間。

第三:不同性別要不同方案

男孩和女孩有不同的成長路徑,也有不同的心理需求。而且爸爸媽媽就是孩子的榜樣,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他們性格的發展。因此,在制定教養策略時,也要考慮性別的差異。

比如,女孩和男孩相比,心思更加細膩和敏感,母親應該嚴格,父親應該更溫柔一點。對女兒來說,父親是她生命中出現的第一位異性,來自父親和善且有力量的愛將會溫暖女兒一生,這會使女兒將來面對親密關係時能夠理性地去選擇,也不缺乏愛和安全感。

而男孩好動、喜歡冒險的性別特質決定他們需要一位嚴格的父親角色作為他的行為榜樣,也讓男孩自幼便有男人就代表著力量和責任的認知,有利於培養男孩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後記:

無論是"嚴母慈父"還是"嚴父慈母"的家庭模式,父母都應該明白,我們對孩子無條件的愛並不等於就要無條件去滿足,溫柔要有邊界。同樣,嚴格也需要邊界,適當放手,孩子則會更好地成長。

12
  • 意識是人類與動物的最大區別,人類意識是何時產生的?
  • 抑鬱症有多可怕,你知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