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理>

靈魂透過軀體呼吸,

痛苦,無論是源於體膚,還是心理意象,

都真切的發生在軀體上。

——安東尼奧·達馬西奧

有位60歲的大爺,在炎炎夏日裡穿著冬天的棉大衣,兒女怕他身體受不了,陪他去醫院做身體檢查得知父親身體與常人一樣,醫生建議他們帶老人去做心理諮詢,在心理醫生長達一小時的溝通下終於找到老人夏天穿棉大衣的原因。

老人與妻子感情和睦,生有一兒一女,兒女長大都各自成立自己的家庭,老夫妻相依相偎溫暖著對方,有天老太太到鎮上趕集,回來的路上不幸發生車禍,兒女們趕回來辦理完母親的身後事,兒子希望父親能從老房子搬去跟自己住,好強了一輩子的老人不願意麻煩兒子,拒絕了他的意見。

少年夫妻老來伴,老伴突然離世,剩下他獨自一人面對所有,他的世界從此變成寒冬。心裡無盡的寒意讓他在炎炎夏日穿上了棉大衣。

我們終其一生不過是追求愛與被愛,當痛失所愛,我們能做的就是接納,60歲的大爺之所以在夏天穿棉大衣,是無法接受老伴離去,留自己一人面對所有,這是典型的心理問題引起身體的反映。

加拿大心理學博士莫妮卡·布里永所著的《心理治療如何改變人》書籍裡有類似的案例。

莫妮卡·布里永根據40年的臨床經驗,以及在神經科學和心理治療領域前沿的調查研究成果,系統、深刻地回答了“心理治療如何改變人”這個複雜而有意義的問題。

她不僅以中立的角度介紹不同的流派和技術,更分析了來訪者的感受及改變,探討了諮詢過程中的難點與解決方案,同時也展示了心理諮詢師的工作性質以及對來訪者心理干預措施的目的和效果。

無論是心理諮詢師,還是正在經受痛苦想要尋求幫助的人,都可以從這本書中獲得啟發。

接受改變,就要接受改變的常態化,

世間沒有什麼是一成不變的。

因此,改變就是任由自己被無情的風雲變幻所裹挾。

——弗朗索瓦·魯斯唐

一位女士,她與母親有競爭性,她的母親得了肺病,透過對母親肺病的認同。她也會出現久治不愈的咳嗽,但沒有患病。透過對母親不適證的內化,她取代了母親的位置,企圖用這樣的方式來獲得父親的關注,但這個過程也同時在懲罰自己。

其實人的一生就是不斷面對喪失的過程,只是有些是個體獨特的喪失,有些則是每一個人都要面對的喪失。有的人失去了母愛或父愛,有的人失去溫暖的家庭,或者我們都需要面對死亡、分離等。如果我們無法哀悼,無法面對現實,那麼我們就會卡在那裡,活在過去,一個僵局就此在內心不斷地煎熬,也許最終以身體為代價去表達。

人的想象力用身體來表達一些東西,但又不會讓身體真正的生病,有意思的是,這既不是虛邪,也不是當事人有意識的操縱,當事人的身體功能的確失調了,但卻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我們所經歷的挫折、疾病、變故、職業轉型,慘痛的損失,喪親之痛,都會激發劇烈的情緒動盪,改變我們對人生的看法,以及對自己在世界中所處地位的認知。

正如夏天穿棉大衣的老人,童年沒有得到父愛的女士,他們的內心深處對外界建立起了厚重的防禦牆,希望以此來保護自己。

當同樣的問題發生在我們自己身上,我們唯有接受改變,就要接受改變的常態化,世間沒有什麼是一成不變的。尋求心理治療師的幫助,引導自己,走出困境。

關於心理治療的改變,其實有很多模型,即使在精神分析體系內,也有很多改變的模型,《心理治療如何改變人》書中為我們呈現了以下三類:

第一類:透過系統的詮釋使來訪者達到領悟修通內在而改變。

第二類:鼓勵建立關係,使來訪者與一位嶄新的客體形成嶄新的人際關係。在這段人際關係中,他的創傷得以修復,以這樣的方式完成改變。

第三類:有些流派認為,在促進來訪者不斷述說的過程,來訪者能夠發現自己的無意識慾望,進而能做到在慾望面前不止步的一種勇敢和生活方式與態度,這也是一種改變。

當我們孤獨地支撐到極限,當我們無法賦予苦難相應的意義,當我們內心的痛苦超出了應對和轉化的自愈能力,一定要尋求幫助。

《心理治療如何改變人》這本書有寫莫妮卡·里布永博士的40年經驗,對專業人士而言,它能夠在一個高度上去回顧自己的治療過程;對心理學業餘愛好者而言,這本書能夠在發生問題的進行自我分析,完成簡易的心理自助。

因為在我們反省的某一時刻,會出現一個扳機點,即突然意識覺醒,人突然間“看清”了自己的處境,“知道”自己必須怎麼做才能改變。

我們的所學所見所聞,都是在幫助自己向陽而生。

15
  • 意識是人類與動物的最大區別,人類意識是何時產生的?
  • 當自我跟自然發生衝突,就會導致心理障礙,道法自然才能超越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