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趙小明 文字整理:邢娟 編輯排版:駑馬 崔貫利
上一講我們瞭解了,在人一生的成長中,我們有很多人格成長的機會,重視社會對你的影響,這才是一個學習靠譜心理學的方式。
01
榮格有一句很經典的話:
誰向外看,他就睡著了;
誰向內看,他才會醒來。
大師這麼說,就是鼓勵你一切向內看。當你閉上眼睛生活,向內看,不就是閉上眼睛生活,讓你做睜眼瞎?讓你完全看不到你或你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社會因素?
西方心理諮詢把一切問題都歸結為個人問題,或者是和你原生父母的問題,這種心理諮詢的模式,讓一個人完全看不到社會和同伴對你的影響。
這種歸因方式對你的成長也不利。
很多心理諮詢師的成長是虛假的成長,再加上中國一大堆無知的心理網紅整天寫文章,“所有的憤怒都是出於你對自己的憤怒”,“反正不管這個人有什麼樣的問題,全部都是自己的問題。”這樣大量的洗腦,導致大眾也跟著洗腦。
馬克思主義哲學以及拉康的精神分析,提出一些關於人的社會性成長的觀點。
這些都是區別於傳統的西方心理諮詢方式的,這種觀點包括社會身份對一個人人格的重大促進作用。中國心理諮詢師哪個懂得這一點?
你想想社會身份對人的支援性作用多強呀。
一個人有社會身份他就有存在感,很多問題都可以解決。
孩子也是一樣,孩子也需要被看見,孩子需要在社會生活中被中心化,避免被邊緣化。
如果一旦能看到真相,你會發現:把一切都歸結為個人,把一切歸結為原生家庭,肯定是假冒偽劣學說。所以大家記住:思想工作並不比西方心理諮詢落後,反而比西方心理諮詢的模式先進。
只有懂得了這一點,你才能看透心理諮詢的利弊,才知道如何更好地利用西方心理諮詢的這些優點來為我們中國人服務。
否則最後導致的結果就是,你把西方心理諮詢的缺點全部拿過來了,導致諮詢中問題越來越嚴重。
02
把一切都歸結為個人,歸結於原生家庭,如果成年人用這樣的模式去生活,他以為他在社會生活中奮鬥,其實這根本就不是奮鬥,是在吃苦。
因為你根本就沒有看到社會上其他東西。
你沒有看到社會生活中的關鍵要素,你還配不上奮鬥這個詞。
西方極個別的大師也說了這樣的話,“西方心理諮詢誕生100年了,西方的心理健康水平是更高還是更糟糕了呢?實際上更糟糕了,為什麼呢?”
有一本書《我們擁有心理治療100年了,但世界變得更糟》。
西方傳統的心理諮詢模式是把一切問題都歸因於個人,歸因於原生家庭,然後從內在把你改變成符合西方社會制度的、被馴化的標準的一個人,讓你忘記了去改變社會。
現在全中國心理學的學術界的頂級專家們都認識到了這個問題。
我國快速發展過程中呈現出的社會心態與行為,無法用西方心理學進行解釋。
心理學是哲學社會科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構建具有中國文化心理特徵的心理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是當前中國心理學發展的緊迫任務。
以中國人的心理與行為為主要研究物件、以揭示人類心理發展規律為基本任務、以服務社會現實為主要方向,選擇中國人熟悉的概念、術語,尋找適合中國人的心理測量工具,發展解釋中國人社會心理與社會行為的模式理論,以此來構建具有中國人文化心理特色的心理學知識體系。
社會上“偽心理學”大肆流行,而那些真正對國家安全、社會穩定、人民幸福有用且得到科學研究證明的“真心理學”,不是被湮沒在資訊爆炸的海洋之中,就是被侷限於高校教學系統之內。
現在無數的中國父母們,也是處於這兩頭:
一方面自己在大量的聽父母課堂的課;
一方面讓孩子大量參加各種各樣的補習班。
真正能夠幫助孩子成長的中間這部分東西他們同樣看不見。
等孩子生病之後把孩子送去做心理諮詢,或者去聽各種各樣的父母課,但這些都不能解決問題,原因是缺少中間這一重大的板塊。
03
什麼是陪伴?
陪伴,就是透過孩子和孩子之間的關係來共同促進。
作為一個老師,從上而下,給孩子們一個明確的指導,引導他們透過同伴之間的互相促進來修補性格共同成長。目的是為了彌補西方心理諮詢的先天不足。
我最近接了一些心理諮詢個案,也是跟小三有關的。
大家想想,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把一切責任都歸到老公出軌的妻子個人身上,這合理嗎?難道是因為她小時候和她爸她媽的關係問題,導致她老公在外面有外遇找小三?
你作為心理諮詢師,怎麼忍心做出這樣一種歸因?
你做出這種歸因,你臉不紅嗎?
你做這種歸因的時候,你良心何在?
所以很多心理諮詢師已經完全被西方洗腦了,完全失去了自我意識。
所以說成人的成長模式和孩子的成長模式都應該有所革新,借鑑先進的思想工作的模式——陪伴式成長模式。
我覺得只有這樣的一種能夠更全面地照顧到每個人在生活中的全部因素,這才是有價值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