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理>

1.允許“不”。人是習慣性的動物,老話講:習慣成自然。比如,長期吸菸的人,如果想戒菸,他需要克服的不僅是對尼古丁的生理依賴,更要斬斷“抽一根就能解悶消乏”的心理依賴。要對“癮”說“不”,不再被“癮”牽著鼻子走。就像戒菸一樣,一開始改變這種習慣,不舒服是肯定的,不管是生理上還是心理上的,你也只是與這種不舒服共存。

強迫抑鬱的療愈,也是如此。藥物雖然可以快速改善症狀,補充腦內神經遞質,但性格缺陷如果不改變,還是會被強迫心癮牽著鼻子走。允許你習慣性的“不”:情緒低落、焦慮不安、反覆檢查、擔心憂慮......就只是“允許”而已。

注意:不是允許了,就舒服了、就不難受了,這是對允許偏差的理解。所謂允許,其實你是讓你“放手”,不再去“抓”。因為這世界上就沒有哪一種事物是永恆不變的,都是不斷變化的過程。不管你是有意識的還是無意識,都停下“繼續作為”,就是允許的開始。

2.保持覺知的正念練習。曾國藩12條修身12法中,有一條“主靜”的就是:“每日不拘何時靜坐四刻,體驗來複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鎮。”他透過靜坐也就是正念練習(每天1小時),讓自己從紛雜的事物中解脫出來,培養覺知、培養不糾纏的平等心。《戰勝強迫症》一書曾言:保持覺知,不做任何心理反應,如此一來,我們就會從妄想的迴圈中解脫出來,回到當下,內心的一切痛苦就會自動消失。沒有了糾纏,又何來痛苦呢?

3.哭出來。俗話講:會哭的孩子有奶吃。在我們都還是小寶寶的時候,沒有語言能力,無法表達自己的需求,哭就是唯一引起大人注意的工具,如此來實現自己的目的。小孩子透過哭滿足基本生理需求——吃飽喝足;成年人,透過“哭”訴諸升職加薪的願望,當然這可能是在同事領導面前扮苦,也可能是心裡默默使勁兒。更重要的是,它除了原始的動力驅使作用,還是一種真實情感的宣洩,在我的來訪者中,有人甚至說:我已經不會哭了。習慣性壓制已然剝奪了你的本能。

莎士比亞寫道:流淚可以減輕痛苦。

如何開啟這個排洩情緒垃圾的出口呢?找到一處空曠的地方,遠一點的市郊田野或者徒步森林公園,周圍沒有人時,回憶曾經讓自己最動情傷感、傷心的事,有意識的引導自己模仿哭,丹田下沉氣,然後用傷心的能量引導鼻子酸楚的感覺,哭出聲音,哪怕是假裝哭,反覆練習,壓抑的情感就會被一點點釋放。

4.精神補給——強化自己的優點。每個人身上都一定有閃光點,不管現在的你如何落魄、如何否認,這是上天賜予的,客觀存在的。回想一下自己曾經的高光時刻,學會認可自己,憧憬未來願望的實現,這種積極的心理探索是精神上自我的營養補給。心朝陽光,萬物沐金光。

19
  • 意識是人類與動物的最大區別,人類意識是何時產生的?
  • 對大腦進行電刺激,可拯救受強迫症、抑鬱症等精神疾病困擾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