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山東省聊城市第四人民醫院心理科 馬瑞鴻
編輯/沐棋
作為凡胎肉體,人類自古以來就不是一種純粹冷靜理性的生物。很多時候,我們的行為都會受到情感的牽絆,或是親情,或是愛情,沒有人能乾脆地撇下所有情感聯結,將自己置身事外。
人為情所困的,不止是愛戀,還有血緣關係。也正是因此,當愛情和親情發生巨大沖突時,很多人會感到茫然不知所措,左右為難。
最近,有個在法院工作的朋友所審理的一件訴訟案,恰好把這種陷入親情與愛情的糾葛,表現得淋漓盡致。
當事人鳳兒(化名)在幾年前結了婚,有了自己的小家。她哥哥因做生意,需要向銀行申請一大筆貸款,找到妹妹,請求她做幫忙擔保。鳳兒毫不猶豫地答應了,還把自己和愛人的身份證給了哥哥,一切手續由哥哥代為辦理。
可是天有不測風雲。哥哥的生意出現了很多不順,導致貸款還不上,銀行起訴了他們。法院判決她哥哥歸還銀行貸款,並凍結貸款人及擔保人賬戶,因哥哥名下無任何資產,導致鳳兒丈夫的銀行賬戶被法院凍結。
現在的問題是,鳳兒要麼自己償還幾十萬貸款,但這會搞得夫妻關係極度緊張,甚至走到離婚的地步,要麼就起訴說自己根本沒收到判決,但這樣做,就會讓代為簽收判決書的哥哥,因妨礙民事訴訟受到懲罰或懲處。鳳兒食不下寢不安,到底夫妻親,還是兄妹更親,她難以取捨。
如果只按照法律、程式和規則,或許會有可以解決的辦法,乾淨利落,但唯獨“情”是最說不清道不明的,人一旦陷於其中,就會無法割捨。
鳳兒可以不還貸款,也可以脫身出來解除丈夫銀行賬戶的凍結,因為一切手續自己都沒有簽字確認,但風險就是把自己的哥哥推到觸犯法律的邊緣,一旦這樣走下去,後面就是無盡的內疚。
如果鳳兒毫不猶豫地選擇幫助哥哥還貸款,她便是時下熱議的扶弟魔,寧願挖空自己的小家,也要補貼孃家兄弟,並且照顧兄弟一生吃喝拉撒、娶妻生子,甚至兄弟的孩子都全部包辦的女人。
但鳳兒顯然不是這樣的人,否則她就不會矛盾糾結。讓她難以取捨、寢食不安的動力是什麼呢?
夫妻屬於現在的家庭系統,兄妹屬於原生的家庭系統,因為婚姻的關係,它們又同屬於一個大的家族系統。在家族系統裡,有一種神秘的力量在發揮著統治作用,這就是所謂的家族良知或家族的靈魂(心靈)。
這個良知有一個最基本的功用,它把我們和我們的家族聯結在一起。因此,不管我們做了什麼,只要做到的是對整個家族有利的事情,我們就會自我感覺良好。如果做了危及歸屬於整個家族權益的事,就會覺得慚愧、不舒服,就會良心不安。
鳳兒究竟會做出何種取捨,不是我們這篇文章要探討的重點,我們要探討的是究竟誰親。
在《現代漢語》中,“親”的解釋是“關係近;感情好,跟‘疏’相對”,而《爾雅》對“親”的解釋是“近也”。
從家庭系統排列的觀點來看,人際關係的親疏遠近應該是這樣:在時間和位置上離我們越近的,我們越會覺得親,越近的人,對我們的影響也越大,所以,夫妻比兄弟姐妹更親。
但每個家庭都有非常強的內在聯絡,不管家庭成員外在的表現如何,能否感覺到家庭的存在,這種聯絡都會發揮著很大的影響。
內在的聯絡如果被肯定、被承認,就會產生強大的內在力量和內心的平靜,這對一個人形成自信是很有幫助的。如果不被承認,就可能造成家庭內的不愉快,即使一個人能跟他的原生家庭進行地理隔斷,也仍然會帶著家庭的負擔和能量,持續地被家庭的命運、家人的行為和感受所影響。
在我們的家庭裡面,這些關聯性和相似性,是超越一般人的想象的。
德國著名心理學家海靈格,曾建立了家庭系統排列理論,這個理論顯示了家庭是一個按照一定秩序運作的系統,而且是一個巨大的能量場,身處其中的每個人都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即使家族裡有人孤苦伶仃、貧困潦倒,甚至作奸犯科被全族逐出,它都會影響後代子孫的運勢。
中國古代的思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積德行善以護佑子孫”,其實也都包含了這樣的理念:家族裡的各種力量是相互影響的,一個人的修為到了一定的程度,就不能獨善其身,而是要帶領他的整個家族往前走,這也許是家族內的一種平衡。
古代同族的私塾,就是那些相對有錢有權的人,主動出錢建立私學,目的是照顧家族裡上不起學的家庭的孩子。
這也許是家族系統裡的整體法則和平衡法則,在起作用。
海靈格在家庭系統排列裡有一個深刻的洞見:人的問題和解決辦法,都源於愛。
上文中,如果鳳兒愛她的哥哥,就會幫她的哥哥償還一部分債務,如果鳳兒的丈夫愛她,想幫她緩解矛盾和糾結,也會做點什麼,去幫助她的哥哥。
但是“愛”又分為“盲目的愛”和“覺悟的愛”,假如鳳兒當扶弟魔,寧願挖空自己的小家,也要補貼孃家兄弟,這無疑就是盲目的愛。
她必須遵循愛的次序,考慮現有的家庭優先於原生家庭,照顧丈夫的情緒要優先於照顧兄弟姐妹的情緒。
生活中,我們解決問題如果能源於有覺悟的愛,處理家庭問題,如果能注意到家庭系統的“整體、平衡和次序”三個原則,也許就不用再糾結類似於“夫妻親還是兄弟姐妹親”這樣的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