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理>

導讀:

Photo: Taken at The Saatchi Gallery by Maggie

Start From Here:

課程首先是老師的自我分享,隨後過渡到學員的分享。老師講了很多她自己的故事,說到學習心理學帶給她自己最重要的能力在於自我察覺和自我接納。不知道別人怎麼想,在這一點,我十分認同。在過去的人生成長經歷裡,常常有覺得自己這個做的不夠好,那個做的也不夠好,直到最近幾年,才意識到,其實自己從來沒有認真想過自己到底是誰,有什麼優缺點,又要如何去面對自己。很流行的一句話,與自己和解,說的應該就是自我覺察並自我接納的意思吧。聽起來簡單,做到的又有幾人呢?

年輕時,總想著改變一些自己看不慣的人和事。到後來發現都是徒勞,於是漸漸學會了不再試圖去說服別人,與差異共存。然而對於我這樣一個非黑即白,嫉惡如仇的人來講,不容易。即使現在看到價值觀不一致的人,還是很難做到真正心平氣和的共處。今天老師把她理論化:“改變很難,接納是唯一的出路,同時接納也是改變的開始”。說的太好了,趕緊拿小本本記下來,以不斷提醒自己去這麼做,不管有多難。

關於從眾心理,老師講了幾個很有趣的實驗。我就在想我自己,雖然個性上是個不會盲從的人,然而,在現實生活裡,在特定情境下,從眾的事情肯定時有發生。今早一起來被巴黎聖母院著火的訊息刷屏了,朋友圈一片嘆息,基本分兩大類,一類是還沒來得及去,你就不在了,可惜!另一類是貼上自己和巴黎聖母院的合影,表示自己去過這麼令人驚歎的建築傑作,看到她被毀了自己的難過心情,彷彿去過,她就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了。當然,也有個別感嘆說想做的事兒要立刻去做,不要等,以致最終錯過,珍惜當下,不要感嘆世事無常等等。每次看到這類朋友圈刷屏,我從開始的反感,再到後來的無奈。然而,這樣的事情,天天都在身邊發生著,我們又該如何面對獨立的人和社會人這兩個屬性呢?

學員分享部分我的心理經歷了幾個變化,從最先開始不願分享,到聽了一些分享後,想想還是覺得應該和大家分享一下不同的案例,畢竟,如老師所說,心理學課上,大家更容易放開自我。我相信大家也經歷了和我同樣的心理。因為一開始極少數人舉手分享,到後來需要排隊分享。到最後舉手的人太多了,我又放棄了分享的念頭。老師說,這個班是個很慢熱的團體。大家分享的學習心理學的動機原因無外乎工作、孩子成長、家庭。在大家分享的同時,我也在想,到底為什麼來學?包括想學沒有學這幾年,也時常在想,為什麼要學?想來想去,竟然只得到了兩個字,想學。自己也覺得哭笑不得。

老師最後總結說,不管你們現在說的什麼原因,當你學完的時候,你可能會發現自己真正來學心理學的深層次原因,那個你現在可能並沒有意識到的原因。我對此深信不疑。一直都相信,人做的每一個選擇,必定有其背後的邏輯,那個邏輯也許不是顯現的,但始終會以某種形式存在著。我之前做的種種看似毫無關聯的選擇,一直以為能有一個什麼東西把他們串起來,形成一個有邏輯可言的生命程序。一直在尋找,一直未找到,不知道這次心理學課程的學習,會不會幫我找到呢?

本文完成於《普通心理學》第一次課 2019.04

16
  • 意識是人類與動物的最大區別,人類意識是何時產生的?
  • 抑鬱症女兒自殺,粗線條媽媽沒有母親失去孩子該有的情感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