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理>

生活中經常會有這種人,明明知道事情這樣做不對,但是依然會去這樣做,等到能管他的人出現以後認錯就非常的快。

這類人的心理往往就是“你是誰啊,憑什麼管我”,等到真能管的人出現了也就會痛快地說“我錯了”。

就像有的商家,明知賣的東西有問題,但是依然會賣,如果買家不回來找也就過去了,回來找就會百般耍賴,只有等到相關部門來處理了才會有一個處理態度。

換句話說,這類人就是不自覺,就像驢一樣,不抽不動或者就是亂動,而且會把僥倖的心理當成聰明。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人,而且這樣的人數量並不少,根本原因就是素質有待提高,再根本一點的原因就是“人太多,管不過來”。

長時間的封建主義使得社會中有一種長時間存在的心理就是“誰有資格來管”,換句話說很多人就是在有指令的情況下才知道該怎麼去做,當沒人管沒人指揮的時候就成了一團亂麻。

歷史類的電視電影不管是貪官還是清官,主題都只在說哪個官老爺管得好,哪個官老爺只會貪,其實真正的問題是出自下面的人夠不夠自覺。

貪官之所以能貪,其實也是因為一些人不夠自覺,不僅是一些人被逼迫地去服從,還有一些人就是主動的去遷就,往往是主動沒有原則的去遷就才使得一個貪官兒就能牽邊一群人。

自古的清官之所以又清苦又累,其實也並非全是被貪官給害的,往往是更多的底下的人給拖死的。

也就是說很多時候,並不是官好壞的原因,而是很多人只是在等著被管,沒有主動自覺的意識。

很多電視電影就是這樣的劇情,一個正面主角可以說所有的事只要他不出現,其他的配角基本就是不動的狀態,只是在乾等著主角提出什麼方案發出什麼指令,而不是配角主動想出一個可以配合的方法。

生活中也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就像玩遊戲,很多玩家只是在執迷於大神,但是不想著自己去提升技術,或者說沒有自己的主見去主動配合。為什麼大神也很難在路人局裡帶贏,因為大神玩的是幾個人的遊戲,不僅要玩好自己的,還要指揮其他人該怎麼做,如果大神不說話,其他的玩家往往就是迷迷糊糊不知道做什麼。甚至是大神一著急話說重了還會被隊友說“你竟然吼我”。。。

所以說,很多時候最可怕的不是弱的人,也不是不會的人,而是沒有主動自覺意識的人,沒有主動自覺意識的人就像上邊說的不可理喻的驢,不會也不主動去學,弱也不主動去練,只等著有人來抽打,甚至是抽都抽不動。

從心理上講,沒有主動自覺意識的人也是缺乏安全感的人,因為缺乏安全感而不自信,也就很難主動去承擔責任獨當一面的做事。不管做什麼都需要有個人帶,不然就不知道甚至是不敢去做事情。

剛才說了,有主動自覺意識的人,不會的東西自己會主動去學,弱的東西會主動地去練習,而不主動沒有自覺意識的人就會別人指一步才走一步,甚至是東西都擺在面前都不會主動去拿,還需要有人引導著才會去拿。

之所以會這樣,剛才還說了一個原因就是“人太多”,當人越多的時候,規則規範就很難適合每一個人,也就很難形成統一的認識;同時所傳達的資訊也很難保證每個人都懂,也就使得一些人不知道怎麼把規則規範做適當的調整,這就會使得管理出現很多的所謂的不公平。

這就像一個佇列,老師在前邊說整理好儀表,前邊的已經準備好,中間的還沒繫好釦子,最後邊的還沒穿上衣服,老師的指令就會從前到後越來越重,前邊的會說“不錯,等著”,到了中間會說“快點快點”,到了最後邊就成了吼“怎麼還沒穿好衣服”。這就會使老師對中間的和最後的產生不一樣的管理態度,最後的就會產生逆反心理“明明中間的也沒準備好,為什麼要吼我”。

所以說,人一多管理就會很難,如果人一多,團隊裡的人沒有主動自覺的意識,管理就會更難。

本身一個團體如果靠管理,而不是靠成員的自覺而執行,那這個團隊就是一盤散沙。

就像網上的一些節奏帖,同樣一件事,前邊的是從社會影響的角度考慮,中間的只是單純的從是非對錯的角度考慮,而後邊的則是純粹的從護主的角度考慮,這也就使得一個貼子能被帶成各種各樣的節奏。

主動自覺不僅是對個人的要求,也是團隊的需求,而這種主動自覺就需要從自己做起,因為人太多,真正管事的人又少,也就只能自己去主動自覺,說不好聽的就是主動去爭取做自己能做的事,而不是乾等著。

剛才說了,很多時候人很多,往大了講就是中國的人口太多,別人不可能管自己一輩子,也就需要有個自己主動自覺的意識。

因為人多,資訊傳達就會有延遲,就像上邊的例子前邊的聽到老師的指令已經準備好了,最後的還沒穿衣服。

所以,人的主動自覺首先就是需要主動自覺地去學習去看,而不是等著別人告訴。

很多人總是認為與自己不相關的東西不需要看或者認為自己又不是做這個的為什麼要看,應該有專門的人來服務指揮,其實這就是被動。不管是什麼行業,行業之間交叉合作雙方都需要對彼此有個基本的瞭解,這樣才能有效地銜接。而不是一方把事情做好了,一方還在乾等著什麼都不動。

合作的內容有兩部分,一個是自己分內的專業內容,還有一個就是與對方交接的介面內容。

就像車駕管業務,有的人就真的不可理喻到認為只需要人去了就行了,其他的所有的事都只需要業務員去做。

所以說,人首先就需要有個主動自覺的學習意識,對一些事情至少有一些基本的瞭解,不然就會做什麼事都很被動。

人第二個主動自覺的意識就是聽訊息的意識,因為文字書面的資訊往往會與實際有偏差,也就是資訊往往會滯後於實際,所以就需要有個主動自覺聽資訊的意識,然後把自己主動了解到的資訊進行調整。

這種例子也經常在生活中出現,有的人看了一些網頁短影片就以為自己去專業的了,跑到醫院找醫生看病,結果來了一句“不對呀,我在網上看到這個病只需要很簡單的就能治了”。這其實就是所謂的理論脫離實際。

第三個主動自覺意識就是主動去填充缺失的資訊,因為不管是聽還是看,所獲得到的資訊都不會百分百地完整,也就需要用自己的見識積累去把一些空白的細節自己進行填充,這樣才能獨當一面的去做。

這種事情的反例往往就出現在槓精身上,槓精經常會用的句式就是“法律上也沒有寫不能怎麼怎麼樣啊”,這類的不可理喻往往就很無語,因為這類人就屬於東西擺在面前都不知道吃的主。

就像以前看到一個事情說“一個老師在學校走廊裡跳舞拍影片”,有些槓精就會說教師職業規範裡又沒寫不能在走廊跳舞,她在那跳又有什麼錯。這就叫不會主動思考,去填充一些細節的空白。

教師職業規範裡寫的是“教師需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這其實就是在說老師不能做一些不合常一的舉動,作為一個老師在走廊上跳舞拍短影片這叫不分場合地點不注意言行舉止,如果一個老師做為成年人還要把所有的事情都寫得清清楚楚,只能說這個老師水平有問題。

往往不可理喻的人就是沒有主動自覺意識去學去聽去想,只是在侷限在自己的認知範圍裡看事情,也就想不到超出認知範圍的事情。

文字上學習瞭解全面的資訊,根據聽到的關鍵資訊區別與紙上的理論有什麼不同從而做出調整,然後思考填充資訊中缺失的空白細節,這才是一個主動自覺的做事過程。

其實這就是以前所說的學習的“聽看練”體系,學習的時候聽到的是資訊框架,然後能過看文字細化一下聽到的資訊,再透過練習去體會透過聽和看沒有講到的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細節。

做事的時候也就需要調整一下順序,平日裡就需要主動的去看一些文字材料的東西做一些基本的資訊儲備,這樣在聽指令的時候也就能發現一些區別和需要額外做出的調整,然後做事的時候就可以有個與時俱進的資訊框架填充提前看過的更為全面的資訊,這樣也能更有底氣的主動自覺的去做事。

總的來說,人需要有個主動自覺的意識,不然就會給人不可理喻的感覺。這也是為什麼現在的扶貧口號是“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其實就是先得有“主動自覺”的意識,這樣才能主動自覺的去學去聽去做從而扶起智。

12
最新評論
  • 意識是人類與動物的最大區別,人類意識是何時產生的?
  • 《武志紅的心理學課》第一週讀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