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理>

有很多家長為了控制孩子玩遊戲,想方設法,比如跟孩子約法三章,讓孩子寫保證書,到點上交手機,對於“乖順聽話”的孩子,也許這些招數是可行的,然而,對於很多青春期孩子,逆反心理強,不願意聽從父母的話,有些父母就會採取極端的方式,比如打罵孩子,斷網斷電,摔手機,摔光貓等等。

結果爭吵之後,家裡一片狼藉。有的父母摔孩子手機,孩子就摔家裡電視,摔桌子椅子,甚至跑到陽臺,作勢要從樓上跳下去,簡直就是破罐破摔、魚死網破。最後,人拉回來了,親子關係徹底破裂了,手機還要賠給孩子,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很多父母走到這一步就慌了,覺得自己再也管不住孩子了,手足無措,絕望至極。事態演變至此,都是人的問題。要說遊戲是個問題,的確也是,但它只是導火索,不是源頭。

一、孩子問題

1.輟學在家,愛玩遊戲。小韓是個13歲的男孩,是個初一的學生,已經輟學半年多,成天在家打遊戲。由於小韓從小是由爺爺奶奶帶大的,父母的陪伴與關照較少,現在孩子與父母生活在一起,但是不太願意與父母有太多溝通。

2. 缺乏自信,獨來獨往。據小韓媽媽介紹,感覺小韓這個孩子沒什麼自信,還有些自卑,很喜歡一個人待在家裡,平時也不怎麼跟朋友一塊玩,老師和同學對他的評價大部分都是安靜、老實、不愛說話。

3. 敵對父母,逆反情緒大。由於小韓愛玩手機,也很喜歡看電視,父母擔心孩子看久了電子產品影響視力和學習,於是經常會批評禁止,孩子聽到父母指責自己,情緒就會很不滿,和父母對著幹。比如,父母關了電視,孩子就玩手機;父母搶了手機,孩子就把門鎖起來,不吃飯,不上學,以此來威脅父母。

武志紅在《為何愛會傷人》一書中寫到:

“我們之所以患上種種心理疾病,多數情況下都是先在家中受了傷。”

因此,想要解決孩子的問題,必須從原生家庭入手。

二、家庭問題

1. 隔代教育,缺乏科學的教養觀念

據小韓媽媽介紹,小韓從小是爺爺奶奶帶大的,老人從小對孩子比較溺愛,孩子想要什麼都會盡量滿足,有時候不滿足孩子,孩子一哭鬧,爺爺奶奶又會心軟。比如有一次爺爺帶孩子去逛超市,孩子看到一款新的玩具,鬧著要買,可是前幾天才買過一款類似的玩具,爺爺就說:“你已經買過了,家裡有,我們回家玩。”孩子不樂意就一直哭,爺爺沒辦法,只能給孩子買新的玩具。

等到孩子上小學,奶奶每天都要催孩子起床、洗漱、吃飯、寫作業和睡覺等,很愛嘮叨孩子,孩子不聽話,奶奶就會拿父母嚇唬孩子,比如說:“你要是不聽話,你爸媽就不要你了......”孩子小的時候會當真,一害怕就會乖乖聽話,等孩子大一點了,奶奶便有些管不住孩子了。

首先,我們需要肯定的是隔代教育的好處,爺爺奶奶能幫忙帶孫子,已經是在減少小家庭的負擔。老人家肯定是愛孩子的,他們對孫子的愛不一定會比父母的少,因此,我們要先肯定爺爺奶奶的功勞。

然而,隔代教育容易出現的問題也不少,比如第一點:老人家對孫子最常出現的補償心理。爺爺奶奶年輕的時候帶娃可能也會存在很多的問題,或是認為自己給孩子的愛不夠多,如今孩子長大了,有了自己的小家,有了新的小生命。老人家在對待孫子的時候就容易將過往沒有給到自己孩子的愛彌補到孫子身上,因此,也容易變成溺愛。

第二點:由於爺爺奶奶輩年長,精力體能有限,更多希望孩子乖巧聽話。正如小韓的奶奶,在帶娃的時候,為了讓孩子能乖乖聽話,經常以父母拋棄他來嚇唬孩子,這讓導致孩子產生極大的不安全感,以為自己隨時會被拋棄。

馬歇爾·盧森堡曾說:

“也許我們並不認為自己的談話方式是‘暴力’的,但我們的語言確實常常引發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2. 父母管教孩子,以批評指責為主

小韓上四年級,父母才將孩子接到自己的身邊。在一起生活之後,小韓爸媽發現孩子身上有很多壞習慣,比如不講衛生,寫作業的時候喜歡看電視,洗澡的時候拖拖拉拉等,為此,小韓媽媽經常忍不住批評孩子。

比如說:“你怎麼那麼不愛乾淨啊”“你能不能快點去洗澡,臭死了”“別老是邊寫作業邊看作業,你這一心二用的,哪能學到腦子裡去”“你這樣下去可怎麼得了”等等。

當問及對孩子是否有打罵行為時,小韓媽媽坦誠道:“有時候他考試不及格,會打他。但也是為了他好啊,這孩子從小就皮,不打他根本就不長記性。”

美國心理學家曾對1990名孩子開展了一項長達6年的跟蹤研究:發現被打得越多的孩子,行為問題比被打得少或不打的孩子要多得多。

經常被體罰的孩子,會失去自信,沒有安全感;同時還會產生攻擊性、失落感和焦慮感;甚至是智力水平、學業水平以及注意力水平的發展上也會有所欠缺;更嚴重的,會誘發孩子的極度消沉,拒絕社交,產生自殺念頭。

講到這裡,我們能發現,孩子的問題在家庭問題上找到了根源。

之前在網上看到一句話:“孩子不聽話,打一頓就好了,如果還是不聽話,那說明打得不夠多,不夠狠。”

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我感到很無奈,所有大人也都是從孩童成長過來的,小時候經歷過父母打罵的應該都知道,被打的時候,一個人的情緒會是多麼的糟糕,捱打之後,不過是被迫順從,被迫聽話,卻不是發自內心地改變。

3.父母藏電視的電線,斷網沒收手機,禁止孩子接觸電子產品

小韓從小愛看電視,也很喜歡玩手機,為了避免孩子養成壞習慣以及將心思放在學習上,小韓父母採取過很多方式:比如,將電視的電線藏起來,斷掉家裡的網路,甚至是沒收孩子的手機,結果孩子的問題反而越來越嚴重,父母藏電線,孩子就玩手機,手機沒了,就跑去網咖,沒錢去網咖,就緊鎖房門,不去上學,小韓父母對此十分無奈,也很疑惑:自己明明管得很嚴,為何孩子會變成這樣?

一個人越是告訴我們,不要想藍色,我們越是忍不住要想藍色,甚至還會擴充套件到什麼是藍色,哪些東西是藍色的,為什麼不能想藍色,最後導致的結果是滿腦子都是藍色,這就是“負強化”管教行為;

同理,父母越是禁止孩子玩手機,孩子做夢都想玩手機,越是禁止孩子玩遊戲,孩子通宵達旦都要玩遊戲,越是禁止孩子看電視,孩子便越是更加想要看電視。越是放大孩子的消極面,孩子的問題就會越來越多,這也是為什麼父母越是強行管教,孩子的問題反而越嚴重的根本原因所在!

三、改變計劃

很多家長學習教養觀念之後,思維和行為都產生了一定的變化。有個長期學習課程的家長在學習了半年之後,感慨道:“跟老師們一塊學習之後,我感覺我整個人都變快樂了很多,同事和朋友也驚歎我的變化,說我像變了個人一樣;對待孩子的問題,我沒有以前那麼焦慮了,選擇相信他,他反而做得比以前更好了!真是又省心又開心,原來,做媽媽不需要那麼勤勞,不要管太多事情,如果能早點接觸到老師們,我就能早點收穫這份快樂了!”

一切的改變都需要從教養觀念的學習開始,父母先要轉變自己的教養觀念,並且在實際生活中加以運用,透過孩子的反饋不斷地調整自己的溝通方式,只有這樣,整個家庭才能朝著正常的方向運轉!

14
最新評論
  • 意識是人類與動物的最大區別,人類意識是何時產生的?
  • 心理諮詢師每日一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