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理>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人的孤獨可以分三種情況:一是崩塌性孤獨;二是客體性孤獨;三是成長性孤獨。不同性質的孤獨,對應的表現形式也有所不同。

從某個角度而言,家庭、婚姻、學業和職場等,都是孤獨產生的“溫床”,因為這些場景是社會關係最密集,也是情緒反應最敏感和激烈的地方。

關於孤獨這個話題,每個漂泊的靈魂都有自己的一部長篇小說。這種情況,在剛畢業或者身在異鄉的人身上尤其明顯。如果工作上或者戀情上再遇到一點波折,頓時就感覺整個世界都黑漆漆的、冷冰冰的。

其實在我們的潛意識裡,誰都不喜歡孤獨。因為人是社會性動物,只要作為人存在,就一定會和某種、某些社會關係連線繫結。

孤獨甚至無助的產生,是因為我們的心理協調機制出了問題,而與我們連線繫結的這些關係不起作用,甚至起反作用。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人的孤獨可以分三種情況:

一是崩塌性孤獨

曾經抱持的某個信念或者長久以來堅信的某個想法失效了、崩潰了;一直以來依賴的某個人或某種關係倒下了、不存在了。比如戀人、情感依賴、生命導師等。

二是客體性孤獨

不合群、不互動,以第三方甚至局外人角度冷靜看待和處理事物,即從心底否認某種人群或某些關係,主動邊緣化自己。

三是成長性孤獨

每個人都有成長的時期,即使有人陪有人幫助,但某些事情還是要自己去做去面對的。但有時候會感覺父母不理解自己,朋友也不理解自己,這群人跟我不一樣,那群人跟我也不一樣。在尋找方向和意義的過程中,覺得孤獨又無趣。

不同性質的孤獨,對應的表現形式也有所不同。從某個角度而言,家庭、婚姻、學業和職場等等,都是孤獨產生的“溫床”,因為這些場景是社會關係最密集,也是情緒反應最敏感和激烈的地方。

與此同時,孤獨常常伴隨迷茫。對年輕人而言,更是如此。

哲學上有一個終極問題:世界到底存不存在?人為什麼而存在?到底何為存在?從這個角度來看的話,我們可能就會明白人之所以迷茫的底層邏輯和根本原因所在:嚴格意義上來說,世界上的每個人都是在尋找這個答案!

不管家庭、戀情、學業還是職場,我們都是在尋找相應存在的意義,併為之付出努力。而當我們找不到方向和動力源的時候,孤獨和迷茫就產生了。

那孤獨迷茫的時候,我們該怎麼辦?作為這個階段的親歷者,並將繼續經歷的人,我分享我的一些經驗。我認為,應對孤獨迷茫,應該分三步:

首先,不要談虎色變

不要認為孤獨迷茫是完全封閉的、冷冰冰的,就是完全不好的;我們要正視孤獨迷茫,要接受它是人作為擁有七情六慾的社會情感動物的一種正常心理狀態。

其次,要自我調整和改變

人在成長髮展的過程中需要大量的情感和資訊持續補充,而孤獨迷茫是一種情感反射較弱和資訊反饋較慢的心理狀態,如果長期在孤獨迷茫的狀態徘徊,我們的情感末梢和資訊處理能力就會遲鈍,久而久之就變成完全封閉,也就是我們所瞭解的自閉甚至抑鬱。

我們要做出改變也很簡單:從小事做起,從身邊人開始,一步步開啟自己的情緒大門,把不認同變成能理解,把今天一定要達成變成今天先達成,然後再達成,讓自己有事可做,有情可依,既抬頭看天,也腳下趕路,終能從量變到質變,走出孤獨迷茫。

最後,要不斷覆盤和反省

我們仔細回頭看的話,會發現孤獨迷茫是一陣一陣的(心理能力和現實狀態不同,每個人的時間長短不同),而且經常原因也差不多。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我們的心性很難發生變化。

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在我們成長髮展的過程中,現實會改變,面臨的問題的種類和難度也在發生變化(一般越來越大也越難),但我們大多數人的情感反應和資訊處理能力還停留在上一次的孤獨迷茫之中,自然難以招架。那該怎麼辦呢?

改變性格很難,但為下一次可能遇到的“孤獨迷茫”打好預防針或者“排雷”是可以做到的。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地覆盤和反省,並時刻關注自己的心理慣性和情緒動態,避免自己陷入同樣的“心理陷阱”。

只要人類還存在,孤獨迷茫就是永遠不會終止的話題。前幾年我也被這種狀態折騰的夠嗆,寫了很多東西(姑且算散文吧),幸好現在改善了很多,不管經濟上還是生活狀態上,都充實了很多。

但我知道只要繼續折騰,還會面臨孤獨迷茫,但不會像之前那樣無助到害怕。希望和我有一樣困擾的朋友,能早日撥開迷霧見青天,開開心心每一天……

8
最新評論
  • 意識是人類與動物的最大區別,人類意識是何時產生的?
  • 心理測試:你會做哪套美甲?測你最近被人“喜歡”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