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理>

一直有一個誤區,覺得心理上如果出現了問題,可以花點錢,只要找到一位好心理師就可以解決了,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其實不然,直到我的一位堂哥因為工作調整,受到了打擊,心理上出現了障礙,整天無精打采的,覺得活著沒意思,控制不住自己的思想,時時有跳樓的念頭。

親人們輪流開導他,勸他想開點,可是,他根本聽不進去。沒辦法,只好帶他去看心理師,進行心理疏導。

起初,心理師進行治療後,症狀略有好轉,堂哥非常開心,也有了信心。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後,症狀沒有緩解,反而有所加重。

於是,堂哥變得焦慮起來,甚至開始懷疑心理師的技術水平,隨後不再去找心理師。

最後,家人們只好又幫他找了一位有經驗的心理師,在有效的引導下,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治療後,終於痊癒而歸。

堂哥為什麼只相信後面這位心理師呢?讀了這本《心理治療如何改變人》後,解開了心中的謎團,原來能夠治療心理疾患的人不是別人,而恰恰是患者本人,心理師只是起到一個引導的作用,幫助患者看清自己的問題所在,然後,去改變它。

人民郵電出版社

作者莫妮卡·布里永是一名心理學博士。近四十年來,她一直為兒童和成人進行心理治療,並致力於對心理諮詢師的培訓和督導。

她自從業以來一直關注的問題是界定心理治療中推動改變程序的各個維度和因素。她不僅以中立的角度介紹了不同的流派和技術,更分析了來訪者的感受及改變,探討了諮詢過程中的難點與解決方案,同時也展示了心理諮詢師的工作性質及對來訪者心理干預措施的目的和效果。

01樹立來訪者的信心,引導他們主動剖析內心的困惑

佚名說,信任是開啟心扉的鑰匙,誠摯是架通心靈的橋樑。

當一位來訪者鼓足勇氣來到心理師面前時,首先,他們會去看心理師的簡介,瞭解心理師的學歷和從業經驗,心理師是否具有專業的知識,這些資訊都會在他們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其次,心理師良好的溝通能力,特有的親和力,都會展現給初次會面的來訪者。心理師的言行舉止,都會成為來訪者是否願意選擇這位心理師來為他治療的決定性因素。

如果來訪者比較滿意,他就會接受心理師的整套治療方案,並且會積極配合,反之,他會果斷拒絕。

因為來訪者只有在信任的心理師面前,他才會願意敞開心扉,跟著心理師的指引,開始審視自己的內心,剖析自己的病因,一步一步地走出困惑。

02 諮詢的過程是一段兩個人的旅程

著名作家王蒙說,人際關係永遠是雙向的。

在諮詢的過程中,無論心理師技術多麼專業,方案多麼完美,但是,如果來訪者不配合,諮詢也進行不下去。

同時,來訪者內心的那種恐懼和焦慮,同時,伴隨的無助感和孤獨感,無法用語言表達出來,而心理師卻能感同身受,有時甚至與來訪者一起流淚,一起面對。

正如斯特恩定義的雙向主體:我知道你知道我知道,我感覺到你感覺到了我的感覺。

讓來訪者感受到在這段痛苦的旅程中,有了心理師的陪伴,從此不再獨自一人去面對恐懼。

03改變的過程,慢就是快

正如龍應臺在《孩子你慢慢來》寫道:我願意用一生的時間,去等這個小男孩把花束束好,用他5歲的手指。花繩繞過來,剛好要繫上的時候,另一端又突然滑走了。孩子,你慢慢來,在淡水街明亮的陽光裡,在石階上,等你把花束好,用你5歲的手指。

如同照顧孩子一樣,心理師對待來訪者也要有十足的耐心,等待來訪者慢慢地改變,尋找介入的契機。

不能因為著急結案,催促來訪者被動改變。殊不知,這種做法適得其反,拔苗助長只能毀壞莊稼。更嚴重的後果是導致來訪者放棄治療,中斷了諮詢。

這種結果會加重來訪者的心理負擔,只會加重病情。這樣的話,會給別的心理師再次諮詢時,增加難度,同時,加重了來訪者對心理師的不信任感,使諮詢工作很難繼續下去。

04 寫在最後

這本由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的《心理治療如何改變人》,看似是一本專業書,適合相關人員學習,其實它適合以下三類人閱讀。

一、適合想學習心理知識的人。莫妮卡·布里永在書中詳細地介紹了各大流派的特點和技術,有利於閱讀者的提高。

二、“來訪者”的家人。可以輔助心理師幫助“來訪者”,給他們創造一個好的環境,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可以起到預防的作用。在心理疾病沒有形成之前,及時干預,把疾病消滅在萌芽狀態。

由此可見,這本書適合每一個想把自己變得更好的人,因為每個人都有可塑的潛質。

與朋友們共勉。

7
最新評論
  • 意識是人類與動物的最大區別,人類意識是何時產生的?
  • 每天一點心理學:生命的開始 胎教真的有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