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幼崽,恐怕是這個星球上,最獨一無二的存在了!
他明明讓我們經歷十月懷胎的煎熬、一朝分娩的疼痛,但當他出生,圓滾滾的出現在我們面前時,我們就好像被治癒一樣的激動、興奮。
他明明讓我們24小時連軸轉,像伺候祖宗一樣的伺候他的吃喝拉撒,但只要一聲“媽媽”,就能讓我們屁顛屁顛地忘乎所以。
他看起來什麼都不會,但偏偏能讓我們心甘情願地付出,無怨無悔的給予。
可能在這個世界上,也只有他們,能夠在我們這裡,擁有如此讓人羨妒的特權了。
但事實上呢,孩子真的什麼都不會嗎?
或許他們比我們想象的要強大、厲害很多。
比如說,他那看起來天性使然的“萌萌噠”體質,或許正是把我們拿捏得死死的“超級武器”。
賣萌刷臉求關注,寶寶為什麼這麼可愛?在照顧寶寶的過程中,我們都會發出一聲感慨,人類幼崽,怎麼這麼可愛!
是啊,不管是哭是鬧,還是吃喝拉撒,寶寶總會給我們上演一幕幕可愛的戲碼。
肉嘟嘟的小臉蛋、戛然而止的“剎車哭”、不明所以地“自言自語”……
每一個瞬間都能讓寶爸、寶媽的腎上腺素飆升,那感覺像是被丘位元箭射中了一樣!
事實上,寶寶之所以可愛,源自於他符合“可愛的全部特徵”!
心理學家洛倫茨曾經這樣總結可愛:小個子、大圓頭、大額頭、大眼睛、胖乎乎、紅彤彤的臉蛋、尖下巴、圓滾滾的身體,還有柔軟富有彈性的面板!
發現沒有,人類心理感官所接收到的可愛特質,在寶寶身上都能夠得到完美的體現。
所以,當寶寶的整體形象,進入到我們的大腦皮層,進入到我們心裡的時候,我們會下意識的認為這就是可愛,從而引發我們內心的變化。
而這種可愛,在心理學上有一個特別好聽的名字,叫做“丘位元娃娃效應”。
透過丘位元娃娃效應,讓你瞭解真實的嬰兒丘位元娃娃效應,其實指的是人類幼崽(嬰兒),具有某種特徵,能夠幫助他們維持與人的接觸,並且可以以此作為“武器”,引發別人的照顧和憐愛。
而所謂的“丘位元外表”,指的就是寶寶的可愛特質,透過這種可愛,可以獲得其他人的關注,從而在這個世界上,能夠更好地生存。
只要能夠擁有丘位元一樣外表的任何東西,都能夠獲得我們的關注和憐愛。
而不管是丘位元外表,還是說丘位元效應,並不是一開始就存在的,它也是進化而來的。
大家都知道,剛出生的寶寶,無法自主和獨立,他們必須依靠強大的成人,才能完成自己的自我需求。
也正是基於這種情況,人類幼崽為了獲取成年人更多的關注,讓自己的需求儘快滿足,從而在進化的征程中,逐漸把自己化身成可愛的丘位元外表。
簡單來說,寶寶的可愛背後,其實是自己為了獲取“生存”、滿足需求,而主動進化出來的一種“外表技能”。
這種“技能”,對於全天下的父母都有效,並且根本沒有抵抗力。
不僅如此,當我們面對寶寶可愛的外表,和一聲聲稚嫩的爸爸媽媽時,我們的大腦會產生一種強烈的獎勵刺激。
這種獎勵刺激,會促使我們把孩子照顧得更好,就像是一種小孩子之間的獎勵機制一樣,牢牢地刻在了我們的內心深處。
這也就可以解釋,為什麼有些人明明有潔癖,但是伺候孩子的屎尿,卻一點也不含糊。
也能解釋,明明連自己老婆、老公剩飯都不吃的人,卻把孩子的剩飯,吃得狼吞虎嚥。
……
這一切的一切,都源自於“丘位元娃娃效應”!
說白了,孩子為了生存,從出生時就給自己的爸爸媽媽挖好了“坑”:嘿,你要照顧我,看我這麼可愛,對吧?
然後作為父母的我們:撲通、撲通、撲通,全部跳進了坑裡!
不僅跳了,還覺得倍兒棒、忒爽,我家娃就是惹人愛,你說氣人不氣人?
除了賣萌求關注,寶寶的這些技能,你可能也不知道除了丘位元娃娃效應之外,寶寶所具備的能力,還有很多很多,接下來忒咪媽媽就帶大家一起,去看一看,這個小傢伙,到底隱瞞了我們多少事情吧。
1)超級大的“手勁兒”
可能不少寶爸、寶媽,都曾經被自己寶寶的超級大的手勁兒震撼過!
有些寶寶,甚至一出生的時候,就會顯示自己的強大和勇猛,抓住寶媽的手指,看起來稚嫩短小的手指,有時候卻能爆發出巨大的能量。
比如說,隨便抓著你的胳膊,就能來個“引體向上”,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事實上,抓握反射,是寶寶從幾億年前祖先猴子身上,所繼承到的本能,他們擁有和猴子一般的握力和攀爬力,可以保障他們在媽媽的身上,不輕易的掉下來。
2)天生就會的游泳
現在市面上,水育館和嬰幼兒游泳館很多。
但事實上,游泳這事兒,人類幼崽天生就會,可不需要任何人來教。
著名的游泳反射告訴我們:把6個月大的寶寶放入水裡,他就會踢胳膊、踢腿,還會翻身仰泳,可能一不小心,還會給你表演個狗刨。
當然,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並不是真正的會游泳,而是下意識的行為。
之所以會存在,是因為在十月懷胎期,胎兒漂浮在羊水環境下,從而出現的一種本能現象。
而當孩子出生後,這種游泳反射能力會跟隨孩子出現。
不過,游泳反射並不會一直存在,一般情況下,寶寶滿6個月的時候,這種反射會逐漸消失,再把孩子放進游泳環境裡的話,會出現活動掙扎。
而當寶寶滿8個月的時候,有意識的游泳狀態,才會慢慢出現,在此之前,孩子的游泳行為和肢體活動,來自於無意識狀態,這種狀態,全部受益於母體的羊水環境。
3)寶寶哭聲為啥讓媽媽心碎?
有沒有寶媽發現,只要寶寶一開腔哭,你不管距離多遠,似乎都能聽見,而且感覺特別心疼和難受?
事實上,並不是說你生了一次孩子,聽力就變得更好了,而是嬰兒的哭聲在400—500赫茲左右。
這個範圍的資料代表著什麼呢?
代表著嬰兒十分具有“對症下藥”的能力,因為人耳最敏感的頻率就是400—500赫茲,所以寶寶透過這個頻率的哭聲,來獲取你的全方位關注。
說實話,是不是覺得太神奇了呢?
當然,神奇的還不止這些,當寶寶意識到他的哭聲,並沒有換來關注,引起你的注意的時候,他會改變哭聲的頻率,或高或低,目的只有一個,試驗你對哭聲頻率的接受能力。
有的寶媽可能對低頻率的哭聲,沒有太大的迴應,那麼寶寶會嘗試提高頻率,總有一個哭聲,是不接受不了的。
是不是對人類幼崽這個詞,有了新認識呢?
忒面媽媽寄語:
事實上,看起來小小的寶寶,比我們想象的要強大很多,在人類基因的進化路上,寶寶延續著優質的基因,或許,這也是生命的意義所在吧。
今日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