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朋友前些天突然問我“不知道為什麼我很討厭我家小孩,有時候真想離婚然後走得遠遠地眼不見為淨,現在我老公經常說我不負責、不懂事,你說我是不是心理有疾病呀”!
都說世上只有媽媽好,而我自己也身為一個母親、對孩子的付出是掏心又掏肺,儘管有的時候孩子淘氣起來也想過“眼不見為淨”,但真正和孩子分開後不出半個小時心裡面就空空地沒有安全感,很難想象一個內心“討厭”孩子的媽媽是有著怎樣的心理。
不過,瞭解到朋友的傷疤和處境後我似乎是明白了什麼!
朋友成長於單親家庭,由於母親早逝的原因,在朋友的眼裡就從來不知道母愛為何物,一直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的她,為了得到更多的情感前置只能比其他孩子表現得更聽話,但有的時候你越想努力做好的事情、卻偏偏不如意,小時候想要幫奶奶曾偷偷拎著衣服去老遠的河溝洗衣服,結果衣服沒洗淨反過來把衣服給洗了幾個大窟窿,在學校想要盡力表現好得到老師的誇獎,結果總是能被某些同學“搶走”功勞……
在想發火不敢、想嘗試又不自信裡,朋友慢慢開始消沉,她上課不認真聽講、放學又不按時完成作業,結果很快就被老師放棄了、朋友的座位還被調到了最後一排,隨著課堂的浮浮沉沉、無精打采,很快的厭學心理就越來越強烈了,於是大概在高二的時候就休學在家,而朋友的父親得知這個訊息之後無疑是給了一頓劈頭蓋臉的痛罵,對於這個原本就沒有多少情感的父親,朋友沉默地聽著但內心卻下定了一個決心-離開。
某一天,朋友背上幾件衣服踏上了外出打工的路程,目的就是為了逃脫那些讓自己快要窒息的生活環境,在陌生的城市裡朋友雖得到了自由、但現實的不易也讓她吃了很多苦頭,所以在朋友結婚之後她對自己女兒的未來培養就比較急切,她不希望女兒走自己的後路,為了讓女兒成長的更好、也頂著很多壓力去做全職媽媽。
結果讓朋友難過的是她如此付出、女兒卻偏偏抱有“敵意”,平時還動不動伸手狠狠敲打媽媽洩氣,儘管朋友的老公時常勸慰“孩子還小”,但在朋友看來“一切的努力都沒有意義,現在都動不動打我、以後不知道還會怎麼樣”,心理那股情緒消化不了、也過去那個門檻。
實際上,朋友對女兒的望女成鳳急切心、幾乎絕大多數媽媽也都有過,其中還包括承受孩子們那不懂事的“索取”,以及被孩子洩氣地捱打,這些通常都被大夥稱之為“孩子被寵壞了”,但很少有像朋友那樣“討厭、甚至想永遠離開孩子”,可能此刻有很多人忍不住詬病、甚至認為朋友心理有病,但透過對朋友的經歷瞭解,我個人認為這是自幼得不到安全感的情緒障礙。
這是因為:
1) 自幼喪母-缺失了最寶貴的那份母愛
2) 留守成長-沒有安全感的情緒敏感
3) 缺愛情感-沒有被愛、往往也不知道怎麼去愛別人
總體來說,一個人的情緒障礙跟自幼成長和情感所得情況有著很大的關係,而情感障礙的人也需要得到更多人的關愛和理解,只要心中被幸福感包圍、相信再難纏的情緒障礙也會有序化解,本著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需求、我本人倒更相信情感帶來的力量,所以如果家裡面有親人的情緒容易失控、敏感,不要急著去給這個人下定義,畢竟有誰願意聽自己“心理有病”呢??
那麼,如果父母對孩子有“討厭”心理的情緒障礙時應該怎麼做能有效緩解呢?
1、自我關懷
在天下父母心的家庭教育裡,能夠做到自我關懷的家長是少之又少,因為大家都不喜歡聽到自家孩子比別家孩子差,也不願意聽到“不負責”之類的詬病,但關懷自己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連自己都不看重、又如何要求或指望被別人看重呢?還有一種情況是對孩子過度關懷、減少了親子互動的頻率,因為父母對孩子那事無鉅細的周到安排,讓孩坐享其成的同時、也失去了寶貴的自由和動手能力實踐的機會。
那些傾盡全力去照顧孩子的父母,往往容易在親子關係裡忽略自己,讓自己丟失了自信的同時也失去了被孩子模仿的榜樣,有的時候即便是身為父母的“父母”也需要關心、更需要情感彌留的安全感,這就是汽車離開汽油跑不動、人們離開水源乾渴而亡一樣,所以一個有情緒障礙的人一定要自我關懷,只有自己光芒四射才能吸引別人、被關注。
2、放下內疚
有情緒障礙的父母往往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容易產生內疚心,比如看到別人家孩子小小年紀就上了很多輔導班的時候,從經濟狀況來看父母就容易產生內疚心,內疚缺乏先天性條件可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種喜歡將過錯往自己身上攬的父母,也往往得不到孩子的尊重和理解,因為父母的內疚是縱容孩子犯錯的最好“藉口”。
最重要的是容易內疚的父母在情緒上往往反應激烈,生活中的情感容易衰竭、精疲力竭,很多時候心中的無力感就會產生“我不行了”、“我要放棄”或者“我想逃脫這裡”,想要讓情緒障礙得到疏解那麼關照自己的前提就是要放下內疚,告訴孩子“為了某某某我們要一起努力加油”,這種“我們一起”的情感對於孩子來說也可能是正中下懷,因為每一個孩子的內心都是渴望和爸爸媽媽們一起探索、發現更多新事物。
3、設定標誌
有情緒障礙的人一般最難控制的就是情緒,受自幼成長的環境這種情緒障礙是直接深入骨髓,自我關懷包括放下內疚都是情緒上的側方位疏解,真正在緊要關頭起到“剎車”影響的還是在於標誌提醒,這就跟我們在馬路上開車要遵循路標一樣,假如我們行徑“小心路滑”的標誌路邊時相信大部分人第一反應就是降低車速,並且注意周邊環境小心駕駛、以保安全透過。
標誌起到提醒和約束作用,如果我們的情緒實在是難以把控最好是給自己設定一個標誌,在手機的透明後殼、或手掌每天畫一個笑臉,每當情緒焦躁不安的時候翻過來看看,相信情緒方面就會隨之輕鬆很多,經歷一個家庭、教育好一個孩子都不簡單,家務瑣事複雜、生活同樣也不容易,希望大家都保持良好的心情、還以有容乃大的包容心態去面對,尤其是和情緒障礙的人相處更要多一些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