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約有2700多萬聽障患者,新生兒聽力障礙的發病率達0.1%。也就是說1000個人裡面就有一個孩子生來就有聽力障礙。而因各種原因後天導致的聾兒患者的數量也是龐大的。
作為家長在為孩子尋求各種治療方法和進行康復訓練的過程中,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也是不容忽視的。 聽力有損失的孩子由於其自身聽力言語的障礙,在學習過程中,在認知事物和與人交流的能力上,都會遇到很多困難,心理依賴性也很強。他們大多比較敏感、內向,缺乏自信心和安全感。他們有很強的自尊心,因為耳朵不好,也會多疑;不愛和正常的孩子玩,只喜歡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一些孩子,因為疾病原因,父母多半會比較寵溺,使得孩子的脾氣會變得很大,動不動就亂髮脾氣,常常不懂得顧及他人的感受,總是以自已為中心。一些進入青春期的孩子,會很叛逆,也有一些會變得內向、沉默。但遇到真心對待的朋友時,他們又會比較執著。他們大多不喜歡家人對他們的生活和朋友圈子干涉太多。 聽障孩子特殊的生理決定了他們心理發展的不平衡,導致了他們在認知、學習、交往等許方面的困難和心理偏差。對他們的身心發展造成了許多負面的影響。因此,作為家長對聽障孩子的心理行為進行正確的疏導是非常重要的。 對於年幼的孩子父母可以和孩子多做遊戲,多帶他們進行一些戶外活動;避免無節制的溺愛、遷就,注重培養孩子的自信心、意志力和耐心。更多的與孩子進行情感的溝通,創造一個和諧的家庭氛圍。青春期的孩子父母應給予更多的理解和鼓勵,讓他們擁有一個陽光的心理。 總之,多方面的關注孩子心理的變化,給予孩子更多理性的、積極的愛護,正確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讓我們的聽障孩子也能擁有一個與正常孩子一樣美好的人生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