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理>

五、心理學是怎樣產生的?

作為一門科學,心理學只有 130 多年的歷史。心理學作為獨立學科出現前,人類一直都試圖從哲學角度解釋自身行為。

心理學出現的標誌性事件是,1879 年,醫生出身的德國心理學家馮特在萊比錫建立了實驗室,以研究人類的意識體驗,馮特也因此被尊為“心理學之父”。

在數年的時間裡,馮特研究了視覺、聽覺、味覺、觸覺、記憶、時間知覺等眾多課題。他始終堅持

進行系統觀察和測量並提出了一些有趣的問題。他運用內省法探查自己對不同刺激的反應。內省法指的

是透過檢驗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感覺,瞭解內心活動的方法。

馮特的研究屬於實驗心理學範疇。

結構主義心理學

建立者英國心理學家鐵欽納,他是馮特的學生,在內省法的基礎上,他提出是否可以像分解化合物 那樣分解體驗,試圖把人的精神生活結構分解為一個個基本要素來加以分析。舉例說明,蘋果的色、形、 重量等要素是可以分解的。

在許多研究中,內省法並不是一個尋找答案的好方法(Benjafield,2010)。原因在於,無論觀察 方法多麼具有系統性,結構主義者得出的結論常常不一致,而且這種分歧無法彌合。儘管有侷限性,但 作為一種獲取知識的方法,內省法在有關催眠、冥想、問題解決、情緒等許多課題的研究中還是有其可 取之處的。

機能主義心理學

建立者為美國學者詹姆士。他拓展了心理學領域,將動物行為、宗教體驗、異常行為及其他一些有 趣的課題納入心理學研究範疇。

機能主義一詞由詹姆士提出,該學派關注的是各種行為和心理機能在人對環境的適應過程中所起的 作用。

機能主義者崇拜達爾文學說,特別是自然選擇的原則,即有助於動植物適應生存環境的生理機能才 能在進化過程中得以保留。機能主義者想搞清楚的問題是思想、知覺、習慣、情緒等行為是怎樣幫助人

類適應環境並生存下來的。

機能主義把動物研究引入了心理學,也促進了教育心理學的發展。因為學習可以使人的適應性得到 提高,所以機能主義者希望找到完善教育的方法。

行為主義心理學

行為主義心理學研究的是可觀察的行為,代表人物有華生和斯金納等。

行為主義心理學分為三個方向。

早期行為主義心理學

首先要提到的是以華生為代表的早期行為主義,他反對研究思想或意識體驗,認為內省不是科學方 法,強調外顯行為的觀察才是客觀的,能證明聯絡的方式。“只要觀察刺激(環境中發生的事件)和動 物反應之間的聯絡就足夠了。”

華生採用的是俄國生理學家巴甫洛夫的條件反射來解釋行為。條件反射指的是對特定刺激的一種習 得性反應。

華生曾經說過,“如果給我 12 個健康併發育正常的嬰兒,允許我按我的方式把他們撫養成人,我 保證可以把隨意挑選出的任何一個孩子培養成我想要的任何一類人,不論是醫生、律師、藝術家、百萬 富翁,還是乞丐或竊賊。”

5行為主義者相信所有的反應都是由刺激決定的,這種觀點被認為言過其實了。

徹底的行為主義心理學

第二方向逐漸發展為徹底的行為主義。代表人物是斯金納。

斯金納為了研究學習,他製作出條件反射箱即人們熟知的“斯金納箱”。透過斯金納箱,可以對實

驗動物進行刺激,並記錄它們的反應。斯金納關於學習的很多觀點都是透過斯金納箱研究形成的。需要

說明的是,斯金納箱實驗中使用的多為動物,如老鼠和鴿子。

斯金納認為,沒有必要用心理內部發生的事,比如思維,來解釋行為。

斯金納確信,積極的強化措施能夠鼓勵良好行為,應該用這種方法設計我們的文化。但他反對單純

使用懲罰手段,因為那不可能帶來正確的反應。他指出,人類常常因懲罰和誤導性獎勵而產生自我毀滅

的行為,並導致了人口過剩、汙染和戰爭等諸多問題。

感謝行為主義者的貢獻,我們得以瞭解有關學習、條件反射、合理使用獎懲手段等知識。

認知行為主義心理學

第三方向是認知行為心理學,在徹底的行為主義心理學被抨擊忽視思維的作用後,心理學家在行為

主義心理學核心思想基礎上加入認知(思維)。認知行為主義是在認知(思維)與條件反射相結合的基

礎上產生的觀點。

格式塔心理學

建立者為德國心理學家韋特海默。格式塔心理學提出應將思維、學習和知覺作為整體加以研究,而

不是分解處理。“整體大於各部分之和”是格式塔心理學家的口號。

精神分析心理學

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弗洛伊德,他認為一切思想、情緒和行為的發生都是可以被確定的,它們不是 無緣無故發生的,只要我們深入探究,就一定能夠發現引發思想和行為的原因。但與行為主義不同的是, 他認為主要是無意識過程,而非外部刺激。所謂無意識指的是意識之外的那部分思想,尤其是無法直接 感知的衝動和慾望。

弗洛伊德的理論認為人類的許多無意識思想都 處於被壓抑狀態或者排除到意識之外,因為它們是 危險的,有時也會在夢、情緒和口誤中流露出來。

弗洛伊德基於精神分析理論建立了精神分析 法,精神分析被認為是人類第一種成熟的心理治療 方法,也被稱為“談話療法”。弗洛伊德的心理療 法對無意識衝突和情緒問題進行了探討。

基於弗洛伊德的思想,他的學生又加以修正, 形成了新弗洛伊德學派。新弗洛伊德學派淡化了對 性和攻擊行為的關注,強調社會動機和社會聯絡。

時至今日,嚴格意義上的精神分析心理學幾乎 已經不存在了,但是心理動力學理論依然會強調內 在動機、衝突和無意識力量的作用,我們仍可感受到精神分析理論對其的影響。

人本主義心理學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感興趣的是研究人的潛能、理想以及各種問題,強調自由意志的作用,認為人是

具有自主選擇能力的。人本主義者對於人們追求愛、自尊、歸屬感、自我表現、創造力及精神境界等的

心理需求很感興趣。

人本主義心理學的代表人物為羅傑斯和馬斯洛。馬斯洛提出的自我實現概念是人本主義的關鍵特徵。

自我實現指的是充分發揮個人潛能並獲得個人最高成就的過程。人本主義者認為每個人生來都具備這種

潛能,而人本主義研究的目的就是要找到幫助人們發揮這種潛能的方法。

表 1.1 心理學早期發展中的重要事件

學說

年 代

重要性

實驗心理學

1875

●詹姆士第一次開設心理學課程

●美國第一次授予心理學博士學位

●馮特在德國建立了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

●美國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成立

●杜威編寫的美國第一本心理學教科書出版

1878

1879

1883

1886

結構主義心理學

1898

●鐵欽納在內省法基礎上發展出結構主義心理學

機能主義心理學

1890

●詹姆士所著《心理學原理》(Principles of Psychology)一書出版

1892

●美國心理學協會成立

心理動力學

1895

●弗洛伊德發表第一批研究成果

1900

●弗洛伊德《夢的解析》(The Interpretation of Dreams)一書出版

行為主義心理學

1906

●巴甫洛夫做關於條件反射的研究報告

1913

●華生提出行為主義觀點

格式塔心理學

1912

●韋特海默等心理學家提出格式塔理論

人本主義心理學

1942

●羅傑斯出版《諮詢與心理治療》(Counseling and Psychotherapy)一書

1943

●馬斯洛發表《人類激勵理論》(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論文

六、當代心理學理論有哪些?

當代心理學理論中的三大互補的主流觀點: 生物學觀點:包括生物心理學和進化心理學; 心理學觀點:包括行為主義、認知心理學、心理動力學理論和人本主義; 社會文化觀點:我們的思想、感覺和行為大多會受到社會和文化環境的影響。

近年來,心理學家已經開始對人類行為的積極方面進行研究,即所謂的積極心理學。

目前,心理學發展的一個趨勢是各種觀點相互融合和滲透。

15
  • 意識是人類與動物的最大區別,人類意識是何時產生的?
  • 別小看給自己加油打氣,它是你面對害怕恐懼時的良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