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理>

送禮

送禮從來都是個技術活兒,送多了自己心疼,送少了拿不出手。

每個人的喜好和心理都是不同的,再加上地域文化的差異更是如此。

哥哥工作那會兒,上司是廣東人。

心想該送什麼禮比較好?身上可沒什麼銀子可以揮霍。

任何時候差異永遠都是吸引。

許多時候人們要的只是心理的感受,實際利益往往都會選擇性忽略。

城裡的人為什麼總是喜歡農村的新鮮水果蔬菜和土雞蛋?

以雞蛋為例:

數量上的提升,通常都意味著質量上的下降。

在城市,要想在市場上獲得生存,商家必然要快速的提升雞蛋的產出比。

工業化的操作無法避免,吃的都是飼料,甚至人造雞蛋。

而在農村,土雞吃的五穀雜糧。

生下雞蛋後,農家自己可以吃也可以拿去小市場賣,並沒有任何生存的壓力。

任意而自由。

從事實層面來講,在超市買的雞蛋和農村的雞蛋開啟放在兩個碗裡。

對色澤蛋清一對比,差距是非常明顯。

而且不管是煮煎,口感上都是不一樣。

稀缺才形成了人們的趨之若鶩。

哥哥後來想,送個禮品吧。

能不能送到心理去,不知道。

但在禮品的外觀上,我選擇了這樣的一種。

如果你們仔細看,你們會發現是外觀像什麼?

沒錯,像棺材。

寓意升官發財。

後來,上司告訴我他喜歡(關係很好之後),因為他是廣東人,很喜歡這樣的好意頭。

身份/情景決定心理,而心理決定了你的行為

我記得跟一位前會員講過,後來我嫌她太笨...

舉個例子:

一個男生在商場的服裝店認識一位年輕的銷售女生。

非常喜歡,想去追求。

所以,幾乎每天都去店裡。

而服裝店裡的女生不同於我們平時每天8小時,一週五天,週末休息。

她們是有倒班制。

理論情況下,這個男生追到女生的可能性非常小。

在商場服裝店裡的銷售女生是在上班狀態,目的是賣出更多的衣服。

她的心理是把所有人都會當作潛在銷售物件,而不是可能的生活伴侶。

她是銷售人員,男生是客戶,是有這種身份關係的存在。

而這種身份的存在會阻礙她內心的想法,所以談戀愛的可能性非常小,她的內心會處於一種自我矛盾中...

再舉個例子:

《大江大河2》宋運輝和梁思申,前期是師生關係,且宋運輝結婚生女。

梁思申對宋運輝產生崇拜是有可能的,因為之前都是不斷的去鼓勵她。

但如果互相產生感情還差了一些。

怎麼辦?

改變身份,創造情景即可

從師生的關係變成了談判對手。

在這個過程中慢慢從師生關係的枷鎖中各自解脫出來。

也許他們自己都意識不到這一點。

同時,在生活中的接觸,創造一個環境去改變他的心理。

(理解了人始終是社會環境的產物,就能理解上面一句話)

把他們還原成了一個男人,一個女人。

21
最新評論
  • 意識是人類與動物的最大區別,人類意識是何時產生的?
  • 過年焦慮症,你到了第幾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