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理>

家長1

我的兒子是個非常調皮、不懂事兒的“熊孩子”,每天幼兒園裡大大小小的各種衝突事件,基本上都是他主導的。在別的家長眼裡,這是一個“破壞大環境”的另類。

兒子的行為舉動有時候很過激,要麼很安靜,要麼破壞性十足,總是會嚇到別人,比如想跟小朋友玩,不會用語言表達,總是突然加入遊戲,或者打斷別人,被拒絕後,會朝其他小朋友喊叫,摳小朋友的嘴巴。因為語言發育遲緩,有衝突說不過小朋友,有時候抱小朋友的胳膊,強行拉小朋友的手,急得哇哇叫,公立幼兒園孩子多,老師管不過來,對我孩子還是不錯的,但是時間長了,難免有怨言。

還有一些其他的異常行為,沒看過的玩具不會玩,不認識的陌生人見了就躲,一件事告訴幾遍也記不住,對新環境的適應性很差,當初上幼兒園時,適應了半個月,離開媽媽就焦躁不安,鬧個不停。

家長2

寶寶小時候說話就很費力,眼神交流不多,很少看人,停留最多三五秒。不懂規則,不聽幼兒園老師話,不會交朋友。但是老師領著他和小朋友玩,告訴他該怎麼做,引導他和小朋友們玩的時候,還是能聽懂指令的,但是能說的話很少,溝通交流僅限於2-3個詞的簡單短語,其他小朋友說快了,他的思維和反映能力就跟不上了。

其實很早就聽別人說,孩子可能是自閉症,還可能是發育遲緩。我們家裡人也用心觀察,看看孩子是不是像資料上說的,有異常的刻板行為。

平時覺得孩子感興趣的東西不多,不想其他孩子那麼活潑好動,同齡孩子喜歡的玩具和動畫片,他喜歡的不多,但也不是沒有。還有去遊樂場時,玩什麼都害怕,抱著他坐摩天輪都不敢看外面。其他特別激烈遊樂專案更是不敢參加,去動植物園時,到是喜歡看各種小動物。

很早就想著去檢查一下,但是很多專業性的檢查都要預約,有的專案約到了一個月以後了,現在因為疫情,又不知道耽擱多久。

我想問問老師他是自閉症麼?孩子快6歲了,如果今後還這樣,上不了小學,我們全家人的心態可能會崩,但是我也想好了,只要孩子腦子不笨,進行干預,最壞的結果就是我不工作了,陪著孩子去做訓練課。現在孩子比較聽我的話,很多指令都能聽,也能簡單的表達,雖然和同齡人有差距,但還是不想放棄。

家長3

孩子六歲了,但各方面反應和能力都小於實際年齡1-2歲,是不是應該推遲上學,專門去做干預訓練呢?

目前還在上中班,和很多4歲的孩子在一起。小時候1歲半的時候,因為不說話被建議去做自閉症評估,但是專家評估後,說疑似、不確定,因為孩子年齡太小了診斷不了,建議持續觀察,定期複查。在3歲後開始能夠簡單的說話了,就再也沒去做過複查。

今年在網上找了個線上評估,初步測試是語言發育遲緩。現在主要的問題就是語言和社交能力不足。和同齡人差距很大。

老師測試的時候,一張圖片,他看不懂,但是按同齡人水平,應該能夠繪聲繪色描述一大段話。

對於顏色分類,他經常出現錯誤,對於其他測試時,手動能力也比較弱,精細動作能力不足。短時記憶不夠,詞彙量儲備不夠,語用能力也差,叫他名字能夠及時迴應,但是長段的話,理解就慢一些,檢測發現聽覺反饋延遲可能性比較大。

在一些遊戲環節裡,表現還比較好,能夠理解一些簡單的規則,也能聽懂指令,這都是平時家裡人付出的結果,平時親子互動遊戲做的比較多,經常引導孩子做一些文字類、數字類的遊戲。

我們對孩子的期望值也不高,只要有進步就行,將來有一定的自理能力,為他攢下點家底,也不至於太辛苦,不管怎樣,親生的不能放棄。

結語

無論是語言發育遲緩或自閉症,還是在幼兒時期預防和篩查為主,關注幼兒身高、體重等方面的發育同時,更要注重語言、行為、精神狀態等方面的發展,而且這些觀察要根據不同年齡適當調整,決不能放過任何一個可疑點。

動作、語言、心理、認知、專注力等方面一旦出現落後,可能正在預警寶寶的某些發育異常,早發現,早干預,尋找對策,不要放過任何一個寶貴的康復時機。

17
最新評論
  • 意識是人類與動物的最大區別,人類意識是何時產生的?
  • 聰明而情緒化的5數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