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愛情氾濫的時代,不知道自己將會遇見一個怎樣的人,怎樣的愛情,很多人都不敢碰觸愛情,因為並不知道這份愛是真是假,有人說要想成為一個完全的人,並享受有意義的人生,就要既關愛他人,又能得到他人的愛,那麼你現在還會輕易愛上一個人嗎,你能分清自己是愛還是寂寞嗎?心理測試:你還會愛上一個人嗎?
心理測試:你還會愛上一個人嗎?
請做一個自我評估
請用這個評分標準來測評你對每個說法的回答∶
4=我完全贊同這一說法
3=我贊同這一說法
2=我不贊同這一說法
1=我完全不贊同這一說法
1、我的父母表現出健康的戀愛方式。
2、我害怕失去別人的愛和被拒絕。
3、在愛中受到傷害或挫折後,我發現我很難再相信或愛別人了。
4、我會鄭重其事地向我愛的人表達自己的心意,我對親密關係也感到很舒服。
5、我能夠向同性表達愛的情感。
6、我能夠接受那些在我生命中處於重要地位的人向我示愛的方式。
7、我覺得戀愛既有風險也有快樂。
8、在戀愛中,我感受到的是信任,沒有恐懼。
9、我接受那些我愛的人本身,並不要求他們為我而改變。
10、我需要與我愛的那些人保持持續的親近和親密關係。
愛是很重要的
要想成為一個完全的人並享受有意義的人生,就要既關愛他人,又能得到他人的愛。
羅賓斯認為愛是生命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他說,"我們生命的意義以及我們對世界和彼此的影響是由我們心中愛和開放的程度決定的。"
對愛的需求包括需要知道我們的存在對別人是有意義的。愛和親密關係對我們的整體健康有直接影響。
沒有愛的生活是孤立和疏離的。我們常常讓自己顯得很強硬,為的是表現出我們可以不需要愛。我們遠離他人,從不與別人交流,也不相信別人,不願意讓自己看上去比較脆弱;我們甚至可能會一直固守年輕時的認知,覺得自己不值得愛。無論是哪種情況,我們都會為此付上代價。 因為,拒絕與他人身體和情感的親近,實際上是對自己進行身體和情感的剝奪。
愛別人值得嗎
我們常聽到人們說∶"我當然需要愛和被愛,可那真的值得嗎?" 這個問題下面還隱藏著一系列其他問題∶"我們值得去冒被拒絕和失去愛的風險嗎?" "我們敞開心扉後得到的收穫會和風險一樣大嗎?"
你值不值得去愛呢?這沒有一個固定的答案,事實是我們每個人都必須親自決定是否值得去愛,在回答是否值得去愛的這一問題時,你可以這樣問自己幾個問題:被拒絕比過一種沒有愛的生活更糟糕嗎? 雖然被拒絕不是什麼愉快的經歷,但是還是希望這種可能性不會阻止你允許自己去愛別人。
自愛是愛他人的先決條件
有些人從小到大一直以為自愛是一種自我中心的表現,但事實上,除非我們學會愛自己,否則我們就無法愛別人,也無法接受別人的愛,因為我們不可能給予被人我們自己不具備的東西。自愛是指我們要尊重自己,儘管我們並不完美,它能使我們關注自己的生活,並努力成為自己所希望成為的人。
如果能欣賞自己的價值,我們就可以更好地接受來自別人的愛。所以,自愛是愛他人的先決條件,“如果你不能愛自己,那你就不能愛你的敵人。而當你能夠愛自己時,你就會愛任何人。”(Thich Nhat Hanh,1997)
莫爾(1994)寫道∶那些竭力想得到別人的愛的人之所以不能成功,是因為他們沒有意識到他們必須首先學會像愛別人一樣愛自己,然後才能夠得到別人的愛。
隨著我們學會越來越尊重自己,我們全面接受他人想要給予我們愛的能力也增強了;與此同時,我們也具備了去真正愛別人的基礎。關心自己和關心他人是密切相關的。
我們都有愛和被愛的需要,但是在滿足這些需要時會遇到很多障礙,認為自己沒有價值是阻礙我們愛別人和接受別人的愛的最大障礙。學會給予別人愛和從別人那裡得到愛需要具備一種安全的依戀關係,並且首先要學會愛和欣賞自己,因為如果連自己都不愛,怎麼可能去愛別人呢?我們怎麼可能給予別人自己都不具備的東西呢?
對愛的恐懼是阻止我們去愛的另一主要障礙。雖然大多數人願意承諾他們對某人的愛會持續終生,但事實上這是不可能的。我們需要認識到愛和對不確定性的焦慮是同時存在的,因此即使有恐懼也要學著去愛,這對成長是非常有益的。
最後希望大家都能學會去愛自己,接受別人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