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新的研究涵蓋了戰後數十年來英國人的生活,其中有多達20%的人經歷了中年以來最高的心理困擾。
在這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分析了三個不同佇列的心理健康,研究了在1946年,1958年和1970年出生的參與者的縱向研究中收集的資料。
研究人員說,結果-從嬰兒潮一代到X代人的英國人的心理健康狀況的快照-表明心理健康障礙在中年達到頂峰,這重新詮釋了人們對中年危機的認識,這一觀念並未得到充分認識。
倫敦大學學院(UCL)的公共衛生研究員戴維德·岡德克(Dawid Gondek)解釋說: “儘管成年人在現階段的生命中特別容易受到精神疾病的困擾,但青少年和中年人的心理健康往往比中年的心理困擾更受關注。” )。
“我們的研究表明,應該更加重視中年精神健康的檢測和管理。”
在這項新的研究中,岡德克(Gondek)和他的團隊分析了從國家健康與發展調查(NSHD,研究1946年出生的兒童的健康和發育)以及國家兒童發展研究(NCDS,從出生的兒童中獲得的資料)收集的資料1958年)和英國佇列研究(BCS70,針對1970年出生的孩子)。
研究物件來自三個佇列中的28,000多人,其中僅包括在23至69歲之間經歷過某種形式的心理困擾的參與者,研究人員希望得出心理困擾的年齡分佈。
為了本研究的目的,對心理困擾的定義是籠統的,涵蓋了抑鬱和焦慮的廣泛測量,但並未診斷或區分特定的精神障礙。
結果顯示,在所有三個佇列中,心理困擾病例的橫斷面比例在中年年齡組中最高,NSHD在53歲時達到19.1%,NCDS在50歲時達到15.2%,在BCS70中46歲時達到19.9%。從成年初期到中年,心理困擾持續增加。
“總體而言,在控制了人群的差異後,心理困擾的年齡分佈遵循成年倒U形,症狀從早發提高到成年中期,隨後不斷下降,”作者在論文中解釋,並指出, X世代,出生於1970年,似乎在成年期間經歷了最高的持續精神疾病健康率。
UCL人口健康研究員喬治·普洛比迪斯(George Ploubidis)說: “ X世代比嬰兒潮一代更容易遭受心理困擾。”
“他們在經濟衰退和高失業率時期進入1980年代末和1990年代初的就業市場,並且發現比上一代人更難進入住房階梯。結果,這些特殊情況可能會持續存在。在整個成年期對這一代人心理健康的影響。”
至於為什麼精神健康問題通常會在中年比在晚年或晚年更多地出現,研究人員並不確定。
他們說,但在這個特定時刻,人們生活中可能有許多因素同時發生,給他們帶來更大的壓力和壓力。
該團隊寫道: “中年人往往會在職業中佔據頂峰,中年人作為社會中的“決策者”承擔的責任越來越大,同時閒暇時間也減少了。”
“發現中年人的閒暇時間,與朋友和家人在一起的時間在質量和數量上都在下降,這可能會導致心理健康狀況惡化。”
研究人員說,此外,中年通常與家庭結構的重大變化有關,要麼是離婚,持續的父母責任,要麼是必須照顧年邁的父母。
研究人員承認,他們的研究存在許多侷限性,這取決於原始研究中對心理困擾的不同衡量標準。
因此,分析中指出了抑鬱症和焦慮症隨後的普遍性,研究小組說這些發現並未反映出人群中特定的心理健康問題,例如精神病或躁鬱症。
鑑於所有資料都來自歷史上特定時間在英國的同齡人,這也意味著我們不一定可以假設來自其他地方和時間的人會出現同樣的心理困擾趨勢。
儘管如此,這項研究似乎確實揭示了一種心理健康現象,該現象似乎比中年其他時候更可能影響中年人–如果我們希望獲得這一希望,我們需要更多地瞭解這一點。幫助經歷中年激增的人們。
“有必要進一步研究,以瞭解過程的每一個生命階段心理壓力升高底層(初期和中期,20年代以及40年代為50歲)和跨世代的差異,”作者解釋。
“英國的出生佇列,包括年輕參與者之後的佇列,非常適合研究這些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