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現在的生活是你想要的嗎?
你是否常常覺得自己老了,不再像小時候那樣充滿好奇和活力?
你是否常常在父母的期待、工作的壓力和真正喜歡的生活之間猶豫掙扎?
你是否常常感到焦慮,壓力很大,甚至懷疑生活的意義?
如果你陷入以上狀態,那麼,你很可能是喪失了" 內在動機 "。
這是著名心理學家愛德華 · L · 德西提出的概念,基於 40 多年的研究,德西告訴我們:很多人奮鬥的動力,都來自於獎賞或懲罰,但這是有害的。
世上只有一種成功,那就是感覺自己在自主掌控人生。
如何找到內在動力?
在《內在動機》一書中,德西介紹了以下方法:
從他人角度,促進自主
從探索動機開始,促進健康
擺脫束縛,接納自我:在控制中做到自主
……
祝我們都能有勇氣,過上自己真正想要的一生。
電子書下載連結:https://t.zsxq.com/FMfqbyb本書試讀
第二章
我只是為了錢
關於獎賞和疏離的早期實驗
參觀任何一個城市動物園,甚至是十分先進的動物園,你都可能目睹熟悉的海豹行為。
例如,在布魯克林的展望公園動物園,年輕的飼養員會在指定時間進入海豹保護區,拎著裝滿魚的袋子,著手創造一種 " 奇觀 ",使得擠在圍欄旁邊觀看的年幼孩子及其父母感到極其興奮。
這些飼養員並非為了供人娛樂而在那裡工作,但他們的工作自然而然使得海豹出色地表演,從而產生額外的收益。
當他們把魚一條一條地放進飢餓的海豹嘴裡時,海豹為了能夠吃到下一條魚,幾乎會做任何事情。它們拍打身體左右兩邊的鰭,向人群揮舞雙鰭,或者像噴泉中的美人魚一樣拱起身體。所有這些表演,觀眾都很喜歡。
海豹飼養員極其高效地利用獎賞來激發海豹的行為,這種場景似乎證明了獎賞作為一種卓越的激勵技巧的威力。
人們可能會想:" 如果這種方法在海豹身上效果很好,那麼也應該適用於我的孩子、學生和員工。" 這裡傳達出的資訊似乎很簡單:對你想要的行為給予獎賞,行為被重複的可能性就會增大。
但事實證明,事情並沒有這麼簡單。你甚至可以親眼看到海豹行為的變化。飼養員剛一消失,娛樂行為也隨之消失,海豹再也沒有興趣拍打或向人群揮舞自己的雙鰭。獎賞可能會增加行為的可能性,但只有在不停地獎賞的情況下才會如此。
對於我們的孩子、學生和員工,我們通常希望理想的行為能夠持續下去,即使我們並不會給他們扔去一條魚。
我們希望他們繼續學習、繼續生產、繼續做他們該做的事務,但我們面臨的問題是怎樣促進這種持續的自我引導,而不至於產生當今世界普遍存在的不負責任或疏離。
這的確是個大問題,而要明確闡述這個問題的答案,首先要從哈里 · 哈洛(Harry Harlow)提出的一個有趣的概念入手。哈洛是一位開創性的心理學家,他職業生涯的大部分時間都在研究獼猴。
猴子是一群精力充沛的動物,經常做出各種有趣的滑稽動作。它們跑來跑去,互相戳來戳去,扔東西、做鬼臉,看起來十分開心,但它們並不是把所有的精力和注意力都放在那些懶散的遊戲上。
在實驗中,哈洛把猴子一隻一隻地放在一個裝有拼接玩具的籠子裡,那些玩具包括很多的搭扣、鉤子和鉸鏈。
猴子們對這個機械拼接玩具很感興趣。它們會想辦法拆開它,然後再次裝起來。它們會多次重複自己的行為,這種行為不存在任何實際的獎賞,然而,這些天生好奇的猴子卻專注而堅定。更重要的是,它們似乎玩得很開心。
哈洛用 " 內在動機 " 這個術語來解釋為什麼猴子花很多時間來玩這些拼接遊戲,而唯一可能的 " 獎賞 " 似乎就是活動本身。
雖然不應拿動物和人類做過多的比較,但是,這些猴子自發的而且明顯是建設性的行為,會激發人們去思考幼兒的類似行為。
孩子的旺盛精力往往來自他們強烈到令人吃驚的好奇心:
他們探索、操縱和提問;
他們拿起東西,晃來晃去,品嚐一番,接著又扔出去,然後問道:" 這是什麼?";
他們對紙板箱的興趣,絲毫不亞於對閃閃發光的新型塑膠玩具的興趣;
他們嘗試著做事情,把東西折彎,將一種東西改裝成另一種東西。
他們尋求新穎,渴望學習。很明顯,他們身上的某些東西是鮮活的、有生命的,他們想要掌控生活中的挑戰。" 內在動機 " 這個詞似乎既適用於這些孩子,也適用於哈洛實驗中的猴子。
對年幼的孩子來說,學習是一項主要的工作。當他們不再一心想著滿足自己的溫飽或者服從父母的要求時,就會自然而然地、滿懷激情地學習。
但是,我們在這種文化中面臨的最令人不安的問題之一是,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的學習動機大為減弱。
例如,在學校裡,他們似乎很少表現出在三四歲時就曾明顯表現出來的那種對學習天生的好奇心和興奮感。到底發生了什麼?為什麼這麼多學生雖然天生就有著再明顯不過的對學習的渴望,如今卻沒有學習動力?
正是這個令人不安的問題,促使我著手研究動機,試圖更多地理解真實的天性與社會的相互作用。
畢竟,還有什麼能比一個正常的三歲孩子的好奇心和活力更真實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