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瓦倫達效應
2012全國卷1 丟掉多餘的顧慮 2013全國卷1 切割鑽石
一顆價值連城的鑽石,竟讓技藝嫻熟、經驗豐富的老匠人望而卻步,反而是初生牛犢的年輕工匠完美地完成了切割,這其中起關鍵作用的就是“瓦倫達效應”。在無關利益得失的情況下,很多人都可以遊刃有餘地完成的任務,附屬很多利害關係之後,反而讓人臨陣踧踖【cuji恭敬而侷促不安的樣子】,發揮失常,一敗塗地。這種現象啟示我們,經驗很重要,技藝的爐火純青是成功的必要前提;在此基礎上,擁有丟掉顧慮的勇氣和心境,保持一顆平常心,才能保證我們從容不迫,舉重若輕,更好地展現自己。
古井無波,不起微瀾,見喜不喜,臨危不懼,處變不驚,曠達瀟灑,深藏不露,神色自若,應付自若,都是君子有雅量的生動體現,“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遇事鎮定自若,不受外界影響;形容沉著鎮靜,遇事不慌,是優秀的領導者必備的氣度。
瓦倫達效應來自於美國走鋼索的雜技演員瓦倫達的故事。瓦倫達是美國著名高空鋼索行走表演者,一般鋼索懸在離地幾十米的高空,沒有任何人身安全保護措施,還有來自自然風雨、太陽光等不利因素的干擾,人在上面行走,其險象可見一斑。
但是,瓦倫達每次走鋼索,都不會被成功後的鮮花和掌聲所向往或期待,而是排除一切與走鋼索有關的雜念,認真地走好每一步,最後的結果自然贏得了熱烈的掌聲和令人羨慕的眼光。
而在瓦倫達73歲那年,他為了給自己人生旅途中留下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紀念,決定在兩座20層樓高的大廈之間表演走鋼絲。他要在波多黎各的聖胡安為重要的客人表演時。瓦倫達知道這一次上場的重要性,全場都是美國知名的人物,這一次成功不僅僅將奠定自己在演技界的地位,還會給演技團帶來前所未有的支援和利益。瓦倫達從前一天開始就一直仔細琢磨,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細節都想了無數次。但就在這樣一個具有重要意義的場合,華倫達發揮失常,表演失敗,不幸失足身亡。
他的妻子在事後說,這次表演肯定會出事,因為瓦倫達在上場前總是不停地對自己說,這次演出太重要了,只能成功,不能失敗。而以前每次成功的表演前,他只想著走鋼索的表演過程,而絕少考慮表演的結果。
心理學上把這種不專心致志做事本身,而是一再考慮做這件事可能帶來的後果, 從而患得患失的心理現象命名為“瓦倫達心態”。在社會心理學中,人們把只想做好當前事從不考慮此外的一切其他事而所取得成功的現象,稱之為“瓦倫達效應”。不為當前活動以外的雜念影響而使當前活動順利完成的現象就是典型的瓦倫達效應。瓦倫達效應告訴我們,做事情要專心於事情過程的本身而不在意事情的目的、結果或意義的心態。
5庫裡肖夫效應
蘇聯電影導演列夫·庫裡肖夫為了弄清楚蒙太奇的並列作用,給俄國著名演員莫茲尤辛拍了一個無表情的特寫鏡頭,並且這個鏡頭分別和一盆湯、一口安放死者的棺材、一個小女孩的鏡頭並列剪輯在一起,觀眾在觀看過程中認為莫茲尤辛演技非常好,分別表現出了飢餓,悲傷及愉悅的感情。因此庫裡肖夫認識到造成觀眾情緒反應的並不是單個鏡頭的內容,而是幾個畫面的並列:單個鏡頭只是電影的素材,蒙太奇的創作才是電影藝術!
著名的“庫裡肖夫效應”是愛森斯坦蒙太奇理論的有力證據。普多夫金曾對這個試驗作了如下描述:
“我們從某一部影片中選了蘇聯著名演員莫茲尤辛的幾個特寫鏡頭,我們選的都是靜止的沒有任何表情的特寫。我們把這些完全相同的特寫與其它影片的小片斷連線成三個組合。
第一個組合是莫茲尤辛的特寫後面緊接著一張桌上擺了一盤湯的鏡頭。
第二個組合是莫茲尤辛的鏡頭與一個棺材裡面躺著一個女屍的鏡頭緊緊相連。
第三個組合是這個特寫後面緊接著一個小女孩在玩著一個滑稽的玩具狗熊。
當我們把這三種不同的組合放映給一些不知道此中秘密的觀眾看的時候,效果是非常驚人的。觀眾對藝術家的表演大為讚賞。他們指出:“莫茲尤辛看著那盤在桌上沒喝的湯時,表現出沉思的心情;他們因為莫茲尤辛看著女屍那幅沉重悲傷的面孔而異常激動;他們還讚賞莫茲尤辛在觀察女孩玩耍時的那種輕鬆愉快的微笑。但我們知道,在所有這三個組合中,特寫鏡頭中的臉都是完全一樣的。”
6、墨菲定律
【2014江蘇卷 關於不朽 2012北京卷 鐵路巡視員老紀】
儘量減少生活、工作中可能出現的“墨菲效應”事件,我們需要更多像老紀一樣在平凡崗位上兢兢業業、一絲不苟的勞動者。
有人說,青春不朽,青春歲月永遠不會老去。那何為“不朽”?如果憑恃青春歲月,恣意妄為,美名其曰青春就要勇於嘗試,只會留下無數傷痛,讓青春之花過早凋零。不朽的青春需要不斷成熟的思維,青春有時好大喜功,隨意許下諾言,立下夢想,殊不知“墨菲定律”從未離開過人的成長曆程,它告訴我們,任何事都沒有錶面看起來那麼簡單,會出錯的事總會出錯,實現夢想的路上不都是鮮花芳草,雜草荊棘,斷壁懸崖也遍佈路旁,要充分考量,全面瞭解,才能在遭遇失敗時有充分的心理準備,不至於半途而廢,沮喪失望。青春非常寶貴的當然是一往無前的勇氣,但那更需要周到縝密的思維護翼,否則只會是暴虎馮河,逞匹夫之勇,耗盡青春的勇力。
青春也要學會爬坡邁檻。彼得原理告訴我們,上升的階梯總會出現一個不能如今能力不能勝任的“臨界點”,要邁過這道坎,就會柳暗花明,更上層樓,否則則會止步不前,逡巡退縮。如何實現順利升級?一是依靠裙帶關係和熟人等從上面拉,但這種方式德不配位,終陷帕金森定律的低效怪圈,君子不齒,法理不容;第二則是自我的“推動”,即自我訓練和進步。所以,當青春遭遇上升的瓶頸,需知那正是質變的關鍵點,要抓住時間,不懈努力,讓青春在不斷昇華中“不朽”
“墨菲定律”(Murphy's Law)亦稱莫非定律、莫非定理、或摩菲定理,是西方世界常用的俚語。
“墨菲定律”:事情往往會向你所想到的不好的方向發展,只要有這個可能性。比如你衣袋裡有兩把鑰匙,一把是你房間的,一把是汽車的;如果你現在想拿出車鑰匙,會發生什麼?是的,你往往是拿錯了房間鑰匙。這就是著名的“墨菲定律”。
墨菲是美國愛德華茲空軍基地的上尉工程師。1949年,他和他的上司斯塔普少校,在一次火箭減速超重試驗中,因儀器失靈發生了事故。墨菲發現,測量儀錶被一個技術人員裝反了。由此,他得出的教訓是:如果做某項工作有多種方法,而其中有一種方法將導致事故,那麼一定有人會按這種方法去做。
換種說法:假定你把一片乾麵包掉在地毯上,這片麵包的兩面均可能著地。但假定你把一片一面塗有一層果醬的麵包掉在地毯上,常常是帶有果醬的一面落在地毯上。在事後的一次記者招待會上,斯塔普將其稱為“墨菲法則”,並以極為簡潔的方式作了重新表述:凡事可能出岔子,就一定會出岔子。墨菲法則在技術界不脛而走,因為它道出了一個鐵的事實:技術風險能夠由可能性變為突發性的事實。
墨菲定律的適用範圍非常廣泛,它揭示了一種獨特的社會及自然現象。它的極端表述是:如果壞事有可能發生,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小,它總會發生,並造成最大可能的破壞。
“墨菲定律”、“帕金森定律”和“彼德原理”並稱為二十世紀西方文化三大發現。
西方的“墨菲定律”(Murphy's Law)是這樣說的:Anything that can go wrong will go wrong. :“凡事只要有可能出錯,那就一定會出錯。”
“墨菲定律”的原話是這樣說的:If there are two or more ways to do something, and one of those ways can result in a catastrophe, then someone will do it.(如果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而其中一種選擇方式將導致災難,則必定有人會作出這種選擇。)
7、醞釀效應
【2011浙江卷 我的時間】
我的時間我做主,要有自己的節奏感,不要被別人帶著“跑偏”,畢竟成功不能輕易複製,輝煌的頂峰也只能依靠自己步步攀登。當遇到難題的時候,不要猛灌雞湯,不撞南牆不回頭,不到黃河心不死。要學會用“醞釀效應”為自己贏得柳暗花明,曲徑通幽的迴轉空間。阿基米德 女巫
美國漫畫家羅素·邁爾斯系列漫畫《女巫希爾邁》中有這樣一個故事:兩座懸崖,中間隔著
一條又深又寬的峽谷。女巫站在這邊,禿鷲站在那邊。禿鷲不斷召喚女巫跳到它那邊來。女巫說,峽谷太寬,她跳不過去。禿鷲對女巫說,不要用消極的思想打敗自己,只要她有熱情和積極的態度,就能做成任何事情。女巫在禿鷲煽動下,熱血沸騰起來,她真的開始感到世界上沒有她做不到的事,於是,一挺胸,一弓腰,向對面的懸崖猛衝過去。結果,女巫並沒有跳過峽谷。
禿鷲看著掉入峽谷的女巫,自言自語道:看來,光鼓動她的熱情是不夠的,還得教她如何鍛鍊腿部肌肉。
在古希臘,國王讓人做了一頂純金的王冠,但他又懷疑工匠在王冠中摻了銀子。可問題是這頂王冠與當初交給金匠的一樣重,誰也不知道金匠到底有沒有搗鬼。國王把這個難題交給了阿基米德。阿基米德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冥思苦想,他起初嘗試了很多想法,但都失敗了。有一天,他去澡堂洗澡,他一邊坐進澡盆裡,一邊看到水往外溢,同時感覺身體被輕輕地托起,他突然恍然大悟,運用浮力原理解決了問題。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對一個難題束手無策,不知從何入手,這時思維就進入了“醞釀階段”。直到有一天,當我們拋開面前的問題去做其他的事情時,百思不得其解的答案卻突然出現在我們面前,令我們忍不住發出類似阿基米德的驚歎,這時,“醞釀效應”就綻開了“思維之花”,結出了“答案之果”。古代詩詞說“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是這一心理的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