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理>

心理學家說:欺騙,有時是維護自身利益的有效手段

在博弈活動中,如果參與者對自己和對方的優勢及弱點都瞭如指掌,就會想方設法地加以利用,把弱點作為突破對方防線的重點。因此,作為應對的一方,為了不讓對方看透自己,最好的方法就是採用欺騙的手段,讓對方無法摸清自己的底細,這樣自己才能在博弈中取勝。同樣的道理,博弈的另一方也會採用欺騙的策略,儘可能多地隱瞞一些於己不利的資訊。

也許有人會說,說謊是一種不道德的行為,只有誠實的人才是道德的,事實果真如此嗎?關於道德與欺騙的辯證關係,古希臘大哲學家蘇格拉底曾有過精彩的論述:

一天,蘇格拉底像往常一樣,赤腳敞衫,來到市場上。突然,他一把拉住一個過路人問道:“我有一個問題不明白,向您請教,人人都說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但究竟什麼是道德?”

“忠誠老實,不說謊話,這就是公認的道德。”那人回答道。

蘇格拉底問:“您說道德是不能說謊話的,但在和敵人交戰的時候,我軍將士千方百計地去欺騙敵人,這能說不道德嗎?”

那人答:“撒謊欺騙敵人是符合道德的,但欺騙自己人就不道德了。”

蘇格拉底問:“那如果和敵人作戰時,我軍被包圍了,處境險惡,為了鼓舞士氣,將領欺騙士兵說:‘我們的援軍就要到了,大家奮力突圍。’結果成功了。這種謊言能說不道德嗎?”

那人答:“那是出於無奈,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就不能這樣。”

蘇格拉底又問:“我們常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兒子生病了,又不肯吃藥,父親騙兒子說:‘這不是藥,是一種十分好吃的東西。’難道這也是不道德嗎?”

那人只好承認:“這種善意的欺騙行為是道德的。”

蘇格拉底又問:“不騙人是道德的,騙人也可以是道德的,也就是說,道德不能用騙不騙人來說明。究竟用什麼來說明呢,你告訴我吧?”

那人只好說:“不知道道德就不能做到道德,知道了道德就是道德。”

透過這個故事我們也明白了另外一個道理:欺騙作為一種策略,本來就與道德無關。當然,我們這裡所說的欺騙是以適度為原則的,只有適度的欺騙才會讓你更易獲得成功。任何欺騙,不論是善意的還是惡意的,一旦超過一定的“度”,都會適得其反。

為了更好地說明博弈中的欺騙策略無關乎道德,我們將運用現實生活中的一個案例來進行分析。

在偌大的深圳人才市場,老張是一名曾經有過人生汙點的求職者。他曾於1988年5月24日,因聚眾鬥毆獲刑13年。後因在獄中表現良好獲減刑4年5個月,於1996年12月出獄。

在出事前,老張還在讀初中,“僅初一就唸了3年”。出獄後,只有小學文憑的他,在哥哥和女友的資助下,回家鄉考取了A類駕照。但9年來,他都在不停地換工作,從來都沒有一個比較固定的工作崗位。就是找到工作也基本上都與開車有關,要麼做印刷廠的貨車司機,要麼在洗車場洗車兼為客人泊車。老張說:“我還能幹什麼呢?又沒文化。在深圳,大學生都找不到工作。”

因此,老張坦言,自己在求職過程中也一直都在簡歷中造假,8年多的牢獄生涯,他將它變成了“3年中專,5年個體戶”。就連在女兒面前,他也小心翼翼地迴避“失足者”、“刑滿釋放”這些字眼,始終不願讓女兒知道他的過去。

老張在求職路上製造謊言,是為了自保;在女兒面前隱瞞自己的過去,也是因為他希望自己在女兒心中,“最起碼不應該是個失足者。”像老張一樣在求職中造假的行為非常之多,比如,一名下崗女工為了應聘文秘工作謊稱她曾受過專門訓練,而實際上她僅僅在培訓班聽過幾次課;一個高中生為了謀取較高的職位偽造學位證書或購買假文憑。

有人說,如實反映自己真實的情況是誠信的表現,弄虛作假、欺騙他人是一種不道德的行為。但是對於像上面講到的那些人,難道我們應嚴厲指責他們的這種行為是不道德的嗎?顯然,在博弈的過程中,欺騙作為一種策略,根本就與道德無關,它只是人們為了維護自身利益的一種手段。

18
  • 意識是人類與動物的最大區別,人類意識是何時產生的?
  • 用提問法,消減自我對話消極彈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