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理>

隨著現代生活的發展和進步,在各種各樣的壓力面前,有一部分成年人拒絕長大,總想裝嫩。其實,他們是患上了"成人幼稚病"。

這名來自江蘇淮安的陳姓女子,雖然已經是個三歲孩子的媽媽,但她仍覺得自己還是個孩子,不僅房間佈滿卡通貼畫,而且穿衣風格也很幼稚,更誇張的是,自己的衣服還要媽媽幫著洗,飯也不會做。

概念解釋

成人幼稚病是一種心理障礙。從心理學角度講,它屬於"彼得·潘綜合徵"的一種。

具有這種"病"的人,通常是害怕承擔責任,到了結婚年齡卻不想結婚,或者成了家後拒絕要孩子,還有的人已經為人父母了,大事小情還得請教父母…

具體而言,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表現:

一、在生活方面,自理能力比較差,對他人有很強的依賴性;

二、對於工作和家庭等成人責任,他們往往採取逃避的態度,如頻繁更換工作,遲遲不願結婚,不願成為父母,缺乏擔當;

三、以自我為中心,不會主動關心他人,卻把他人對自己的關心視為理所當然;

四、有著成年人的身體,卻還是處在孩童時代的思維模式,心理年齡往往遠趕不上實際年齡,行為怪誕,為所欲為。

那它是怎麼形成的呢?

一、錯誤的家庭教育理念

經濟的快速發展使我們的家庭生活水平上了一個新臺階。

然而,很多父母還沒有完全從過去相對艱難的生活境遇中抽離出來。

為了彌補和預防未來可能的遺憾,他們便不計成本地滿足孩子的一切,對於其中某些過分的要求也不做區分。

這樣做的後果是,這份愛大多隻停留在單純物質層面,卻忽視了應有的責任教育。

二、畸形的家庭關係

這種家庭關係因婚姻關係的不和諧而起。

父母中的一方在婚姻關係中不能得到滿足和慰藉,如父親長期在外,母親感到孤獨和空虛,與孩子結成過度緊密的關係。

在這種情況下,母親需要一個永遠長不大、不會離開她的孩子,孩子無意識地就接受了這種角色。

最後,因為錯過了與父母分離、成長為獨立個體的關鍵時期,即使父母發現問題,想將孩子推出家門推向社會,往往已經為時晚矣。

三、認知和心理不能隨家庭結構的變化而變化

不少年輕人,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從小在家裡備受呵護。結婚後,心理上總是沒有斷奶,柔弱的翅膀也就不會飛翔。

由於他們拒絕成長,因此就出現了許多婚姻問題,他們的責任感差,依賴性強,心理脆弱,優柔寡斷,以自我為中心,小家子氣,不僅難以承擔家庭責任,還不會處理婚姻矛盾。

被稱為"男版楊麗萍"的郭冷,就是一位"成人幼稚病"的受害者。儘管在芭蕾舞領域有很高的造詣,天資聰穎又勤奮好學的郭冷,在一個還算富裕的家庭度過了以舞為伴的童年。如今他不會煮稀飯,沒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即便年入百萬,卻無人敢嫁,未來堪憂

與之相反,前段時間爆火的《三十而已》中,顧佳就是一個"幼稚成人"的對立面的典型。

13歲的時候,母親患病去世,她也從此開始了變強變獨立的逆襲之路。

她很懂事,母親去世後,父親沒有再娶,她心疼父親的選擇,所以每次有任何困難都不願意告訴父親,不希望父親擔心,而是自己承擔;

她有嚴格的自律能力,練最高難度的瑜伽,吃著健身餐,上護膚課;

對兒子,她拼盡全力讓他上最好的幼兒園,作為闊太太的她,不惜放低身價給另一位太太提鞋;

發現兒子被家委會的兩位家長故意欺負,第一次動手打人;

對丈夫,明明有能力,卻心甘情願地處處輔佐丈夫打江山,還時時照顧丈夫的面子和尊嚴;

肚子裡裝滿了委屈,她獨自坐在陽臺安慰自己,還溫柔地跟對方說"我沒事";

被丈夫出軌,痛快掌摑了第三者,但更重要的是自我反省;

被騙接手茶廠,考慮到會影響工人的生活,她沒有關閉茶場,及時止損,而是親自讓廠子恢復生機;

丈夫落難,不袖手旁觀,幫他處理剩下的爛攤子……

無論是對於小家,還是大家,顧佳真的做到了"顧家"。

自始至終,她的堅強、獨立、有擔當打動了很多人。

但是,與此同時,我們也看到了她身上過重的壓力,以致於壓得她會喘不過氣來。

突然相信了網上流行的一個段子:我從小夢想自己長大以後做大哥的女人,可等真正長大以後,卻發現我早已活成了大哥自己。

雖然略帶調侃,但是這確實也是現實生活當中很大一部分人處境的真實寫照。

在我看來,以上是兩個極端。

真正想要達到家庭有愛、社會和諧的狀態,我們必須在這二者之間尋求一個平衡。

身為父母,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一、加強自身素質的修煉

俗話說,育兒先修己。這強調的是父母修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父母首先要樹立對家庭和社會的責任感,培養堅強樂觀的品質,謹言慎行,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也就從源頭上做到預防。

二、把對孩子的教育重點轉移到精神層面上來

在物質逐漸富足的情況下,要加強對孩子精神品質的培養和鍛鍊,培養吃苦耐勞的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意志,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教育孩子要敢於擔當,形成並保持自己的一套思維模式。

三、自我調節,必要時進行心理干預治療

不管是患上"成人幼稚病"還是個人承受著過多的壓力,都會不同程度地對我們的人際關係產生影響。

所以,一旦出現相關的"症狀",首先要進行自我調節,必要時就要進行心理治療,透過專業的機構和人員干預來幫助我們擺脫困境。

生活是一趟旅行,前面的路我們無法預知是平坦還是崎嶇。

每個人的生命長度是有限的,我們無法陪孩子永遠走下去,那就教會他最健康的應對姿勢,迎接它,擁抱它,等待春暖花開。

11
最新評論
  • 意識是人類與動物的最大區別,人類意識是何時產生的?
  • 拖延症晚期如何自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