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感冒了,肯定會第一時間採取治療手段,吃藥或者尋求醫生的幫助。
但當我們的心理受到傷害了,卻很少有人去有目的地治療。不是不想,更多的是因為缺少治療的方法和工具。
這套情緒急救治療課程,就是針對日常常見的情緒傷害,為我們提供情緒急救方法,幫助緩解情緒上的痛苦和防止問題變得更糟。
我們先從【拒絕】開始。
拒絕是我們生活中最常遭遇的場景,從小到大,每一天基本都在經歷。
如申請班長沒有透過,被同學排斥,競聘失敗,被同事孤立,升職願望落空,告白被髮“好人卡”,被踢出群聊等等。
科學家們曾設計和跟蹤過4個型別的拒絕案例:
案例一:ABC三個陌生人,在機場候機時玩起了遊戲。一開始,三個互不相識的人玩得很開心。在沒有任何矛盾的基礎上,AB突然就不跟C玩了,兩人去了一邊單獨玩。C被拒絕,被排斥了。
雖然AB是陌生人,但C依然感受到了情緒上尖銳的痛苦。
案例二:D是在公司工作了二十年的老員工,6個月前被公司辭退,覺得自己被公司拋棄被昔日同事背叛,因為一直無法從低落的情緒中恢復,一直未找到新工作。
D雖然意識到痛苦消耗了他所有的精神,也一直試圖用理性去說服自己忘記傷害,“挺過去”,但毫無效果。
案例三:當案例一中的C被告知,陌生人AB是他所輕視的群體時,C反而更加憤怒了,他因被拒絕所感受到的痛苦並沒有減少。
案例四:G為了追求喜歡的姑娘,花了很多心思,然而姑娘也一次次地直白表示G不是她心儀的物件。G不死心,再一次策劃了非常浪漫的舉動,並有把握認為自己這一次的付出一定會感動姑娘,然而事與願違,姑娘依然拒絕了他。
G的自尊瞬間跌入谷底,陷入巨大絕望的痛苦和怨恨中,想實施報復的願望特別強烈。
這四個案例讓我們對於【拒絕】帶來的情緒傷害,有了更清醒的認知。
當我們的心裡充滿期待或有把握自己不會或不應該被拒絕時,拒絕會導致的4種心理創傷。
01 帶來情緒上的痛苦;
即使是很瑣碎的小事,即使是被陌生人簡單的溫和的拒絕,也能引起尖銳的情緒痛苦,使情緒低落甚至自尊下降。
因為我們心理在乎的程度遠超過我們的想象。
02 引起憤怒和攻擊性;
拒絕往往引發憤怒,讓我們有攻擊性的衝動。
即使是最無關緊要的拒絕,也會導致最具攻擊性的舉動。
如果反覆遭到嚴重的拒絕,產生的心理創傷又得不到及時治療,就會迅速“感染”,對一個人的精神健康構成嚴重的威脅和損害。
比如,自殺或報復拒絕自己的人等自我傷害和攻擊性的行為。
2001年,美國外科醫生聯盟發表的一份報告指出,社會排斥更容易引起青少年的暴力行為。
被拒絕,受到排斥的感覺也是情侶間暴力行為的極大誘因。
美國的科學家們曾對551個殺妻案例進行研究分析發現,幾乎有一半是因為伴侶感受到被拒絕和排斥導致的。
同時對比較嚴重的校園案件進行分析時也發現,大部分受害者都是曾經欺悔,嘲笑或拒絕過施害者的。
正是因為排斥和攻擊行為之間有著如此強有力的聯絡,所以我們必須認識到拒絕可能導致的痛苦。
這不僅有助於我們糾正和規範自身的行為,還能讓我們警惕,被拒絕的物件可能會對我們使用暴力。
03 進一步削弱我們的自信和自尊;
經歷深刻或反覆的拒絕,對我們的自尊極其有害,猶如在傷口上撒鹽。
哪怕只是回憶起過去曾遭受的拒絕,也足以讓你的自我價值感暫時下降,自尊也會隨之降低。
04 讓我們的歸屬感受到威脅。
我們的自尊心之所以如此脆弱,其中一個原因是,人類的基本需要之一:被他人接受。
如果我們的歸屬感在較長時間內沒有得到滿足,要麼是我們遭到了拒絕。
要麼因為我們缺少建立支援性關係的機會,就會對我們的身心健康造成巨大而有害的影響。
為什麼拒絕導致的傷害比其他情感創傷更為劇烈?
一,人類生存的本能。
人類是社會性動物,在原始時代,被部落或社群拒絕,幾乎就意味著死亡,很難獨自生存下去。
以至於人類的大腦發展出一種預警,當存在“被踢出群體”的風險時,該系統就會觸發尖銳的痛感,告訴我們,自己被社會群體排斥了。
曾有人這樣形容被拒絕的痛苦,就好像胸口被捅了一刀,癌症化療或是分娩的痛。
事實上科學家也經過掃描大腦發現,當我們經歷拒絕和身體感受痛苦時,二者被啟用的大腦區域是完全相同的。
而如果提前服用止痛藥的話,被拒絕的人他們的疼痛感會大為減輕。
這也就說,被拒絕帶來的心理上的痛苦並不低於身體實質受到傷害的痛苦。
唯一的區別只是,身體上的傷口看得見,心理上的傷口不容易被發現,更容易被忽略。
二,被拒絕的痛苦,會讓理性,邏輯和常識統統失效。
如果你經歷過拒絕,就能體會到,我們很難說服自己忘記被拒絕的傷害。
並且在試圖減輕我們所感覺到的痛苦時,我們的理性,邏輯和常識通常都是無效的。
哪怕拒絕我們的人是被我們瞧不起或不如我們的人,痛苦也並不會有所減輕。
如何處理拒絕造成的心理創傷?
有四種急救治療方法:
第一種,療法A:與自我批判爭辯
第二種,療法B:恢復你的自我價值
第三種,療法C:修補社交感受,恢復受到威脅的歸屬感
第四種,療法D : 自我脫敏,降低敏感度
前三種療法,每一種都有利於減少憤怒和攻擊性衝動。
療法D的脫敏法則是備選項,因為它可能帶來更多的令人不適的情緒副作用。
下面我們具體來看每一種急救療法。
療法A:與自我批判爭辯
當被人拒絕時,雖然我們有必要站在客觀的角度去考慮,是否是自己的錯誤,但這樣做需要非常精細的技巧。
最後的結果可能更多的是我們為了搞清楚“什麼地方出了錯”而過分誇大自身的責任,或是因此變得過於喜歡自我批判。
其實沒必要。
從我們的性格,外貌或舉止方面去挑毛病,只能加劇我們當下的痛苦,加深情緒的傷口,推遲傷勢的痊癒。
就好比已經感冒頭痛了,不去止痛治感冒,反而第一時間自責後悔為什麼不穿得保暖些。對病情並不會有好處。
所以,在評估受到拒絕時自己在當中所起的作用時,還是應該中肯些,持憐憫之心善待自己,不要執著於任何錯誤或缺點。
如果自我批判的衝動仍然十分強大,為避免在傷口上撒鹽,能夠與自我批判的聲音“爭辯”,從更為寬容友善的視角看待問題,我們需要做與自我批判爭辯的練習:
1. 列出你對於被拒絕一事產生的各種消極或自我批判的想法。
2. 針對不同的拒絕情境,使用一下“反駁”自我批判的方法,結合各種可能的方式,駁倒你列出的所有自我批判的想法。
3. 每當遇到拒絕併產生自我批判的想法時,一定要立即全面和清楚地在心中闡明你的反駁。
這個與自我批判爭辯的練習可以幫助舒緩被傷害的感情,撫慰情緒上的痛苦,減少自尊傷害,減少憤怒和攻擊性衝動。
事實上,假如你剛練習完思姐的自信課程,這個練習對你來說是駕輕就熟,因為在自信的課程中,我們也進行過同樣的練習。
在實際的戀愛,職場和社交場景中,當遭遇拒絕時,該如何與內心的自我批判做反駁?
01 對戀愛型拒絕的反駁
人們拒絕追求者的原因很多,大部分都跟自己或對方的缺點無關,最常見的原因是:沒感覺,不來電。
所以,如果你被追求者或相親物件拒絕了,沒必要抓住自己的缺點不放,這真不一定是你的原因。
也許你不是對方喜歡的型別,也許是對方對前任念念不忘,也許是對方配不上你,也許是你們的三觀不同,也許是遇上的時間不對。
總之,問題可以是別人的,不一定非得是你的。
被拒絕並不是因為你做錯了什麼,被拒絕的原因也跟你沒有半點關係。
底線是,如果對方說“不是你的錯,是我的原因”,請一定相信他說的是真的,哪怕他沒說,你也要在心裡當他說了。
因為無論如何,拒絕是傷人的,所以,還是不要用自責往已經血淋淋的傷口上撒鹽了。
02 對職場型拒絕的反駁
與戀愛相似,如果你求職被拒,那麼原因一般與你無關。
並不是你的能力不行,只是你不適合哪家公司或職位。
比如有些職位雖然對外公開招聘,但也只是走過場,暗地裡其實早已定了公司內部的員工;或者只是HR為了完成KPI拉你來湊數。
近年來,科學家也越來越關注到,在職場中,被團隊,上司或者兩者同時排斥孤立。在大多數情況下,是與組織的動態及企業文化有關的,而與你的性格和工作績效無關。
所以,如果你在職場中遇到排斥,應該考慮的是,它是否與企業的負面風氣或欺凌文化有關,是否出於野心和競爭,或是為了迎合上級而做出的。
這樣做將有助於我們避免針對自己的能力和性格做出的毫無根據的假設,避免加劇我們已經體驗到的情緒痛苦的破壞性。
03 對社交拒絕的反駁
比如,明明是閨蜜四人群,某天你突然發現她們三個揹著你還有另一個群。
此時,你沒必要將原因歸結為針對你個人的,因為事情常常是出於其他原因。
當然,現在更普遍的原因是,你個人能力的升級,原來的圈子已經不適合你了,你不再需要他們了。
記住,是你不再需要,而不是你被排斥。
療法B:恢復你的自我價值
減輕拒絕的傷害,修補自信和恢復自我價值的最佳途徑之一,就是提醒自己,我們性格中那些別人認為有價值或讓人滿意的方面(即使那些拒絕我們的人並不認可)。
比如,我有一個朋友,她每次相親被男性拒絕時,就會對著鏡子大聲說:“不,這不怨你,你優秀著呢”
恢復自我價值可以參考自信群課中的鏡子練習,也可以按照以下方法來練習:
1. 列一張清單,寫出你認為自己最有價值的五個性格,特點或品性。儘量涉及一些和你被拒絕有關的方面。一定要花時間仔細思考你的重要品質。
假如你是被追求物件拒絕,那麼,你可以列出自己的相關優點:比如有愛心,忠誠,善於傾聽,體貼可靠等等。
2. 按照各種品性的重要性為其排序。
3. 選擇前三項中的兩項,針對每一項寫一篇短文(一兩段即可),涵蓋以下幾點:
(1)為什麼這種品行對你來說具有重要性?
(2)這種品行是如何影響你的人生的?
(3)它為什麼是你的自我形象的重要組成部分?
當你遭到拒絕時,反覆使用這個練習,它能幫助你舒緩情緒傷害,重建受損的自尊。
療法C:修補社交感受
雖然拒絕的刺痛讓我們在接觸人群時猶豫不前,但我們要努力克服這些恐懼,向我們的社交網路尋求支援,找到其他方式來重新建立社交歸屬感。
社交支援能夠緩解各種壓力,尤其是在你在遭受拒絕之後,它顯得特別有價值。
它能夠立刻提醒我們自己的重要性,從而幫助我們恢復受傷的歸屬感。
如何尋找社交支援?
第一種,尋找更適合我們的歸屬關係。
我們對歸屬感的需求是可以置換的。
當新的關係更適合我們的個性和興趣的時候,它能夠在心理層面取代已經結束的舊有關係的位置。
比如,大學畢業後,曾經無話不談的室友,漸漸地都非常默契地不再聯絡,雖然一開始你可能會覺得被排斥和拒絕,但後來就不會因為結束了這些關係而感到那麼的痛苦。
因為你在當下的環境裡已經找到了更合得來的人,建立了新的社會關係。
所以,當遭到排斥或拒絕時,一方面,我們不妨多多考慮自己的追求物件,社交圈子,朋友或公司是否真的適合我們當下的個性,興趣,生活方式或職業規劃。
另一方面,在尋求一對一的社交支援時,應該仔細考慮自己的選擇。
有時候,受到拒絕之後,從親密的朋友或伴侶那裡獲取社交支援可能不是那麼容易,因為他們很可能低估了拒絕給我們造成的痛苦。
哪怕他們非常關心我們,但如果他們表達同情和支援的能力有限,那他們可能並不是最佳的選擇。
其實我們大多數人,都不擅長估計自己或別人經歷的身心痛苦的程度,除非我們也在當時碰巧遇到一模一樣的痛苦。
而有研究表明,與不熟悉的同齡人線上聊天能夠提升遭到拒絕的人的自信。
第二種,用信物提供心理支援。
受到拒絕時,如果與那些能提供社交支援和歸屬感的人聯絡,固然很好。
然而,我們未必總能找到他們。總有某個時刻,我們無人可聯絡。
當我們處在“社交飢餓”,沒有可以提供支援的朋友時,那些對我們而言,很重要的信物或溫暖的回憶,也能為我們提供心理支援。
有研究表明,在辦公桌上放置親人或愛人的照片,可以幫助緩解被拒絕帶來的痛苦。
除了照片,還有那些積極的關係或溫馨的互動,重要的親人或愛人的影片,有意義的紀念品或信物,正向有激勵作用的雞湯文等一切有生命或無生命的物體,都可以帶給我們溫暖,尤其是在感到既被排斥又孤獨的情況下。
所以,當下次去告白或求職面試時,不妨試試在口袋裡裝一個對你而言重要有意義,可以安撫你情緒的信物。
比如一張照片,一個戒指。
療法D:自我脫敏
我們越是接觸那些令人不舒服或不愉快的情況,越會感到習慣,結果就會覺得不那麼困擾,這種由不習慣到習慣或無感的心理過程叫作“脫敏”。
當然,這也並非適用於所有情況,例如我們遭受重大拒絕的時候,由於那些經歷是深切而痛苦的,無論當事人多麼習慣都不會無動於衷,仍然會對其造成情感傷害。
什麼情況下適合對拒絕用“脫敏”呢?
比如,試著約心儀的物件,主動打求職電話,主動申請實習或教育機會,試著交新朋友等。
曾有一位20多歲的男性向我求助,他說自己非常害怕被拒絕,因此不敢隨便接觸女性,更不敢約自己心儀的女生。
我給他佈置了個任務,每週約9位女生,參加三個不同的社交活動。
他跟我說,從來沒有也沒想過要約那麼多的女生,所以在行動之前,就在心裡做好了被拒絕的準備。
奇怪的是,當他接受了自己會被拒絕的事實時,反而更加自信了,甚至覺得被拒絕也沒什麼大不了。
不過,要提醒的是,就減少拒絕對情緒的影響而言,脫敏的確是一種有效的技巧。
但它有一個使用前提:只有在你覺得你的自尊可以忍受多次“輕微”的拒絕時才能使用。
並且在短期內多次實踐,效果才越好。
時間越長,頻率越低,效果也會被沖淡。
就像電話營銷崗位,當他在一天之內被拒絕十次以上,他可能才會無所謂地繼續打下去,並認為被拒絕並不是針對他個人,拒絕帶給他的痛苦也會大大的減弱甚至沒有影響。
而假如,他每天都在被拒絕一兩次後就放棄了,可能一個月以後,他仍然會因為被拒絕而痛苦。
使用自我脫敏療法的好處是:形成一個自我保護層,抵禦未來的拒絕,從而降低感情傷害和情緒痛苦,捍衛自尊。
何時該諮詢專業的心理諮詢師?
遭受拒絕後,運用情緒急救療法能夠治療四類傷害,減少長期心理併發症的風險。
當然,處理舊的拒絕體驗也可能是有益的,因為它可以幫助我們走上癒合和恢復的道路。
然而,有些拒絕是如此令人痛苦,比如被出軌,被背叛,它們導致的傷口是如此之深,以至於情緒急救也不足以糾正這些拒絕造成的心理傷害。
如果拒絕給你造成了很深的傷害,亦或是你在長時間內屢遭拒絕,就可能需要諮詢專業人士的意見。
如果採取了本文提到的四種療法後,你的情緒痛苦並沒有消退,自尊依然處於損傷狀態,並且害怕與人接觸的話,你應該諮詢專業人士。
如果你的憤怒和攻擊性衝動變得過於強大,已經失去控制,或者說你出現了傷害自己或他人的任何想法時,也請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