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理>

一直想寫一篇深度介紹情緒的文章,因為諮詢情緒管理的人太多。

於是,我搜集整理了一個多月的資料,我發現會管理好情緒的人,都是擁有很高情緒智力的人。

今天給大家做一個詳細的分享,如果帶著腦子、領著身體認真看完這篇文章,你一定會對情緒有一個“專業”的認識,從而學會使用自己的情緒智力。

一、情緒智力

如果你去學習情緒管理,無論跟著誰學,你要學的第一步絕對是覺察情緒

因為情緒是一個非常精細的存在,一不留神就改變了,而且大部分人在“氣頭”上時,只會加倍受到情緒的驅使,做出更多不理智的事情。

昨天和朋友聊天,朋友一直在抱怨老公脾氣不好,問我該怎麼辦。問她具體情況,她卻答非所問,繼續吐苦水,吐著吐著,又問我該怎麼辦,我剛說了一句話,她又開始滔滔不絕……

我就有點煩躁了,但同時,我意識到她情緒那麼激烈,是聽不進去任何話的。

於是,我開始說一些“廢話”,例如,“嗯”,“是的”、“讓確實讓人受不了”、“他是怎麼想的?”,當我感覺到朋友情緒差不多平靜下來時,我問“那你打算怎麼辦?”

她開始思考,我們才開始正常交流。

吵架,表面上爭的是道理,實際上吵的是情緒。

只有及時覺察到這些情緒,才能因勢利導,完成一段流暢的溝通。

而要真正做到這些,就需要使用好我們的情緒智力。

社會心理學家約翰·邁耶和彼德·薩洛韋把情緒智力概括為四種能力:

1、精準地覺察自己和他人的情緒;

2、理解情緒和情緒所傳遞的訊號;

3、使用情緒來提高思考能力;

4、管理情緒以達到目標。

二、自察式覺知力

覺察情緒仍然是第一步。

作為高等智慧的獨立人類,其獨特之處可能就是擁有自察式覺知力吧。

很多人的覺察能力特別弱,越弱的人,潛意識就越容易成為他的命運。如果把覺知力從低到高做個排列,大概是這樣子的:

覺知力很低的人:把個人觀念當成客觀事實,這樣的人會認為他的觀念就是真理,拒絕一切和他認知不一樣的存在。就像坐井觀天的青蛙相信天空就是井口那麼大,就像不可語冰的夏蟲相信一年只有三個季節。

覺知力中等的人:知道人和人的想法不一樣,每個人的觀念也不一樣,但是認為這些觀念是註定無法改變的。

覺知力很高的人:把人的思想當成一種思維假設,知道不同的思維會看到不同的問題,並且會讓自己根據不同的情況選擇不同的思維方式去做事情。例如和詩人、文學家一起時,就用發散性等非理性思維去交談,和理科生一起時,就用推理類邏輯性思維去交流。這類人很擅長在不同的思念觀念中跳來跳去,把觀念當成一種生活工具。

當我們開始反思自己在受著什麼樣的思維方式控制著,覺察自己在受什麼情緒驅動著,我們就在真正意義上做到了第一步。

今天,我們重點分享情緒,我們先來做一個小測試,看看你對情緒的覺察能力如何。

傍晚時分,路過一個混亂的街口,突然一隻很醜的惡犬狂叫著向你衝過來,此時,我的問題是,你有什麼感受?

A、沒有什麼感受。

B、它敢咬我!

C、早晚有一天,把它給燉了。

D、害怕。

E、準備跑。

F、我就不該走這條路。

G、其它答案。

先考慮下你的答案,文末再給出答案。

三、理解情緒和情緒所傳遞的訊號(情緒的核心)

問大家一個問題:你們知道多少形容情緒的詞彙,十個?一百個?五百個?又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形容情緒的詞彙?

一個人的情緒分化能力越強,他所掌握的情緒詞彙就越多,表達內容也越豐富,共情能力也就越強了。(文末給大家附上常用的情緒詞彙)

情緒詞彙太多了,我們不可能一下全部分掌握,當然掌握情緒還是可以。我們只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情緒、部分複合情緒,及其背氣所傳遞的訊號,日常生活也就夠用了。

基本情緒也叫原發情緒,是生活場景中會自動浮現出來。

複合情緒也就繼發情緒,是對原發情緒迴應而體驗到的情緒,也就是對感受的再感受。

例如,當你處在一個感到有危險的環境時,你會感到害怕。恐懼是原發情緒,繼而,你可能會對這個情緒進行審視,產生某種評判,比如“膽小的人才會害怕”,於是就導致了繼發情緒的產生:更加恐懼,同時還有羞愧和自我厭惡。也就是說,你本來只是害怕而已,但是之後有了想法:“感到害怕是不對的,真可恥”。結果,你就在最初的害怕上又加上了羞恥,即:

恐懼+接納=恐懼

恐懼+不接納(各種評價)=恐懼、羞愧、自我厭惡以及更多恐懼

這就是接納的重要性,如果接納自己的恐懼,直面它,就只是恐懼而已;不接納,可能就帶來了更大的心理壓力,尤其是否認和壓抑這些情緒,後果更是嚴重。

許多腸胃病患者因焦慮和壓力而使身體狀況惡化,長期承受的精神壓力和持續性的應激反應導致海馬體受損,記憶力下降,易患感冒、皰疹等。研究表明,壓力小的人群暴露在病毒環境中,只有27%的人患上感冒,在相同的環境下,壓力較大的人群中有47%的人群輕易患上感冒。

我們只要深刻理解了基本情緒,就掌握情緒訊號的核心,再掌握其它的就容易多了。

美國心理學家Plutchik基於進化規則的綜合理論,把人的情緒分成了8種基本雙向情緒,分別為狂喜和悲痛、警惕和驚異、憤怒和恐怖以及厭惡和欽佩,具體如下圖。

每一種情緒都可以進一步分成3個程度,例如憤怒從強烈程度上可以分為憤怒、氣憤和煩惱。相鄰的兩種情緒很容易組成相互複合情緒。

例如

憤怒+接納=憤怒

憤怒+不接納(他真噁心)=蔑視

四、基本情緒的內含

每種原發情緒都有其獨特的傳遞訊號,背後是不同的需要。這個部分有點難理解,我們把情緒逐個稍做講解。

1、狂喜

愉悅的強烈體驗,按照強烈程度可分為:狂喜(極樂)、痛快、舒爽、快樂、喜悅、寧靜等。表現為願意靠近,當兩個人在一起經常體驗到開心時,就很容易在一起,而甜味是最容易讓人產生愉悅感的。

2、悲痛

悲傷和痛苦,痛苦中有抗議,悲傷中有聽天由命的無助,悲痛往往產生在發生了不幸時。痛苦通常會使人主動面對造成這種損失的原因,悲傷則較為被動。一般情況下,假如失去的東西再也無法挽回,痛苦就不會表現出任何明確的目的性。不幸會引發悲痛,但是隻有當我們向別人傾訴並且看到了他們做出相應的反應時,悲痛才被賦予了更深刻的意義。

應對方面,如果你學會傾聽對方的悲痛,不隨便打斷,不隨便要求(就好像我們悲痛時希望對方不要非議和否認,而只是認真聽著一樣),在對方完全表達完悲痛之後,再建議或一起去做些好玩的事情,你們兩個人的經歷就有深刻的意義了。

3、警惕

警惕是一種準備狀態,有內容和目的,警惕的內容可能是想要的,也可能是討厭的,從程度上,可以分為警惕、預期、興趣等。迎合了對方正向的預期,或避免了對方負向的警惕,就容易增加對方的好感,說得惡俗一點,例如拍馬屁。對別人正向的期待也有利於促進對方的成長,猶如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正向的期待,如興趣等,可以增加我們的行為。負向的警覺,又能減少我們的行為。

4、驚異

驚異是一種突如其來的體驗,沒有任何內容和目的吃驚。驚訝是一種情緒,受驚則不是,出現在轉瞬之間,一般是控制不住的,但很快就會轉為恐懼、喜悅、解脫、憤怒和厭惡等。從程度上,可以分為震驚、驚異、驚奇、消遣等。

驚異算得上是一種適應類的情緒,可以提升人際關係。例如,對方告訴了你一件悲痛的事情,你表現的驚異和隨後的憤怒,會讓對方感到被關注到;再例如,對方告訴你一件很開心的事情,你表現的驚異和隨後的喜悅,會讓對方感到你在為他開心等。因為驚異很難控制和掩飾,所以對方就會感到你的真誠。

5、憤怒

強烈的緊張且不愉快的情緒體驗,很容易引發攻擊行為。其程度可以分為暴怒、憤怒、冷憤怒、氣忿、慍怒、煩惱等。

憤怒的產生意味著,1、我們想要做的事情受到了阻礙,如挫敗等;2、感受別人在試圖或正在傷害我們;3、(對親人或自己)強烈的預期轉化為失望;4、憤怒會導致進一步的憤怒、並且這種迴圈會升級;5、緊跟著恐懼出來,害怕那些激怒我們的有可能會傷害我們。

恰當地表達憤怒才會讓對方知道你的底線,如果你從來沒有在某些人面前表現過憤怒,對方就會覺得你好欺負,並享受這種低成本的入侵。

6、恐怖

恐怖的核心是有可能產生疼痛,無論是身體上還是心理上。恐懼的情緒體驗往往帶有很明顯的軀體表現,其從程度上,可分為恐怖、恐懼、害怕和憂慮等。恐懼情緒本意是幫助我們意識到可能的傷害,做好應對。如果恐懼性地迴避,恐懼感就會不斷增加,併產生消極的自我評價。

很多研究者認為,由恐怖產生的羞怯分為兩類,一類是自知性的羞怯,會對是否迴避陌生人和陌生環境左思右想,這類人會間隙性的遊離在社交中;另一類是恐懼性羞怯,對陌生人和陌生環境一律迴避。

7、厭惡

一系列研究都證實,4-8歲之間,厭惡才獨立出來成為人的一種情緒。厭惡最早很有可能來自於口腔厭惡,孩子會因為覺得食物不好吃而厭惡不吃。研究表明,兒童和青少年對噁心的東西有偏好的好奇心,例如人會對自己的臭腳專門放在鼻子處聞一聞。

關係方面:成年人的厭惡主題比較多,羅金提到了四種人際厭惡,分別是對疾病、怪異、不幸的遭遇和精神變態等。持續的厭惡會變成厭倦,例如高特曼等人認為丈夫退縮,不願意理解妻子的情緒時,妻子就會表現出厭惡,一般來說就是她受夠了,氣飽了。但是吧,親密關係很容易降低我們的厭惡門檻,例如愛人把舌頭伸入你嘴裡。你再想一想,如果是一個陌生人把舌頭伸你嘴裡,你會……

換句話來講,如果你們的親密關係足夠好,你們就容易一起做更多陌生人所無法忍受的噁心的事情。

行為方面,厭惡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讓我們遠離噁心的東西,因此,厭惡是我們本能劃分關係親密程度的有效感觀指標。

8、欽佩

欽佩也算是一種愉悅的情緒,讓人獲得一種溫暖而振奮的體驗。從程度上可以分為:信仰、崇拜、崇敬、欽佩、信任和接受等。

欽佩會讓人產生模仿行為,學生對教師的欽佩會使學生學好一門功課,如果教師的影響是全面的,學生的變化也就是多方面的。這樣的情況也會發生在孩子對父母的表現上,在一定年齡段,孩子對父母都會有這種感覺,只是,有父母過分的控制和要求,欽佩演變成了厭惡。

總而言之,覺察到快樂時,這是在告訴你要親近,悲痛時是停下來思考,警惕時是社會性期待產生了,驚異時是要適應了,憤怒時是被阻止了,恐怖時是可能要被傷害了,厭惡時是給我走開,欽佩時是要向對方學習了。

憤怒往往會導致煩躁不安、敵對人格和病態的暴力行為,而悲痛往往會導致憂鬱心境、憂鬱人格和抑鬱,恐怖則往往導致焦慮的心境、害羞和膽怯的人格。

因此,不想讓你家孩子變成這樣,就要學會疏導他們的憤怒、悲痛和恐懼情緒。

五、使用情緒來提高思考能力

最近特別流行一個詞叫做情緒價值,在親密關係中,讓對方感受到自己提供的情緒價值就會增加自身的吸引力。說白了,就是讓對方產生某些情緒體驗,產生了這些體驗,對方就會做出上述情緒驅動的行為。

PUA是讓對方產生內疚和害怕,對方就願意為我們做事情;想讓對方主動靠近你,就讓對方產生快樂和欽佩;想讓對方不欺負你,就要讓對方產生恐懼和欽佩(敬畏)。

以情緒體驗為基礎的思考才能帶來質的提升,否則就只是過過腦子,回頭就忘了。阿諾德·班尼特認為,如果沒有情緒,知識無法存在。這是因為,我們或許能夠認識到真理,但是卻無法感受到真理的力量,大腦的認知必須加上心靈的體驗,我們才能夠確信真理。這也許就是“讀萬卷書,再行萬里書,再加上名師指路”的真諦吧。

情緒聚焦療法認為,僅僅談論他們的情緒,來訪者不會改變他們的情緒,而是應透過理解情緒的起因,或者改變信念,被接受和體驗的情緒才能夠被改變,才能夠實現相互矛盾情緒的轉換,併成為創造新敘事意義的基點。

所以,千萬不要因為體驗到了無法解決的痛苦,就去麻痺自己,因為過分的壓制,雖然使對負面情緒的感知能力下降了,同時對其它型別情緒的感知能力也會下降,同時會損傷大腦中的海馬體,導致記憶力下降。

情緒誘因的確會形成特定的細胞聯結,但是細胞聯結與情緒化行為之間的聯絡,至少可以被暫時切斷。我們會感到恐懼,但是可以不表現恐懼。

我們還可以學會切斷情緒誘因和細胞聯結之間的聯絡,從而不讓情緒誘因刺激我們的情緒。神經系統不允許我們輕易改變情緒誘因,或者切斷情緒誘因和細胞聯結之間的聯絡。生理結構決定我們能輕易介入這些過程。

六、案例分享,案例中的主角用“他”代替。

他和朋友一起創業,開了一個公司,剛開始起步風生水起,做的很不錯。過了差不多二年,在公司的發展上和朋友發生了很大的分歧,於是開始爭吵不斷,但是朋友佔了51%,在公司的發展上佔有決策權,他只能服從。

有一天,他們在辦公室吵架,他說,“你再逼我,我就從這裡跳下去,你也不會好過!”

他朋友說,“你還別拿這個威脅我,我還想跳下去呢!”

然後,他就慫了,並且陷入了極度的痛苦中。

順著痛苦的體驗,他意識到他之所以痛苦,心裡有火,卻不敢發,好不容易發了一次,卻又被頂了回去,就像霜打的茄子——蔫了。

然後就陷入了自我瘋狂的折磨中。

在分析中,用了很多方法,他終於意識到他的痛苦裡包含著好幾種情緒:

第一種是憤怒,憤怒於朋友不體諒自己,以前說得那麼好聽的話都沒有兌現。

第二種是悲傷,有強烈的無助感(如果他不無助,知道該怎麼辦就不會痛苦了)。

第三種是害怕,害怕萬一他們的關係鬧翻了,自己血本無歸,該怎麼生活呀!

第四種是厭惡,厭惡朋友的蠻不講和自己的懦弱不敢爭取。

他看分析出來的結果,痴痴地說,“感覺自己的衣服被扒過了,內心不好的東西全暴露出來了”。

我說,“有效的情緒管理,本就需要巨大的勇氣,你還要繼續嘛,後面可能更痛!”

隨後,我們分析了他的憤怒,他得出一個結論:憤怒是因為自己無能,沒有辦法處理好和朋友的這些事情,才會生氣,既生自己的氣傷了自己,也生別人的氣傷了別人。

在談到他的悲傷時,他講到了小時候,他大概四五歲,看著爸爸和媽媽打架,爸爸把媽媽打得頭破血流,然後媽媽哭著走出家門。他就跟著媽媽走,那時天已經黑了,走在鄉村黑漆漆的小路上,聽著媽媽的哭聲,他也哭。

媽媽發現了他在後面跟著,就兇他,“你不要跟著,給我回去!”

他依然邊哭邊跟著……

心情平靜一些之後,他說,“經常覺得自己就像個小孩子,被扔在曠野中,孤獨而無助,沒有人會幫自己,就像個棄兒。”

提到害怕的情緒時,他認為自己一直是一個很堅強的人,用堅強的面具來驅散內心的害怕,害怕別人看不起自己,害怕自己不成功等。

有時候,他能隱約感自己的弱小,所以當自己真的無法招架時,才會那麼厭惡自己,這種厭惡的極致就是毀滅,自毀或者毀滅他人。

但是,他現在已經長大,不再是那個弱小的孩子了。

最後,他意識到自己面對朋友時的痛苦,只有一部分是來自於公司和朋友,還有一大部分是以前經歷中累積起來的負面情緒,這件事只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我們重新梳理了一下他的現狀,他意識到自己的業務能力很強,在同行很容易找到工作,遠遠還未到活不下去的地步。

然後,他自信地離開了。

分析:

小孩天生對爸媽有期待,即被好好的照料。當爸媽吵架時,小孩子會本能地產生害怕,發現自己無法阻止,就會自發地歸因“是我不好,惹媽媽生氣了”等,再加上很多父母會說“要不是為了你,我早就……”

這時小孩就會更加堅信父母吵架都因為我,然後就會認為自己不夠好,開始自我貶低。如果父母沒能及時發現孩子的情緒狀態,繼續吵。小孩就會感覺自己透明,嚴重時會覺得自己的多餘的,開始產生被拋棄感。

但是,孩子太弱小,離開大人後就無法生存,所以本能就開始討好大人,變得敏感等。

如果小孩做了能做的一切,都還於事無補,就會在悲傷中學會憤怒,搞破壞等。

從案例中,應該能夠看來自我突破的成長軌跡:

需要把他的複合的痛苦中包含的基本情緒分化出來,先找出表層歸因(歸因1),再找出深層歸因(歸因2)。如下圖:

我們的經驗和情緒都混在一起的,遇到應激事件時,會一下子爆發出來。要想真正從重複性糟糕情緒體驗中走出來,就必須把原發情緒和繼發情緒及產生繼發情緒歸因細分出來,然後才可以重新評估那些不適當的歸因,並重構自己經驗。

七、管理情緒達成目標

通俗來講,就是我知曉情緒對我們的指導作用,覺察和識別自己與他人的情緒,透過溝通達到相應的目標。

前面把各種情緒都已經分享得很仔細了,最後舉兩諮詢室以外的例子,讓大家體驗一下實際用途。

1、委屈

當你感到委屈時,說明你悲傷和憤怒、悲傷來自付出沒有被看到,憤怒來自被冤枉。那麼,當你女朋友感到委屈時,你該怎麼辦呢?

標準共情公式:你做了那麼多事情,我竟然眼瞎,沒有意識到你的付出(針對悲傷)+你打我幾下,或者罰我吧,一定要出出氣(針對憤怒)。

至於你會做出多少變式,就看你的自己的造化了。

2、順從

當別人想讓你順從時會想辦法讓你產生這種感覺,這裡面要讓你體驗到欽佩,還有害怕。

那麼,當你七大姑八大姨過年對你無禮催婚時,你該怎麼辦呢?

分析:對方會讓你先產生害怕,再欽佩對方,就完成了讓你順從,然後可以獲得優越感。相應的語言公式為:你這麼大了,還沒物件呀(增加害怕),要像我女兒學習,早點找才能找到好的物件(看我多厲害,增加欽佩)。

應對分析:跳出害怕情緒,拉平心理位差(過分的話會讓對方產生妒嫉)。

對應的語言公式為:我剛踹了一個物件,TA每天給我對我噓寒問暖太煩了(跳出對方的語言陷阱),我還以為你要讓我向你學習呢!(對方沒有什麼好讓我欽佩的)

情緒智力主要體現在對情緒的認識、覺察、應用上。因為情緒本身的特性使其難以被覺知,很多人又會覺得即使我知道了這些知道又怎樣,殊不知,正是因為這樣的認知,才讓你無法深入掌握情緒。

情緒智力和其它智力一樣,不是天才就有的,都是需要經過訓練才會具備,天才如果不學習,最後的結果也是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希望你看過文章後有所收穫,如果你仍然想對號入座知道自己在哪個情緒管理的層級,那我再給你一個參考:

第一層:情緒混亂。只知道自己不爽,卻無法分清具體是哪些情緒。

第二層:辨識情緒。能感知到自己正在體驗著哪種具體的情緒。

第三層:自我覺察。能夠意識到某種具體情緒背後的需要和衝突。

第四層:合理調整。能勇敢用行動去解決衝突,滿足自己的需要。

第五層:使用情緒。在能調整自己情緒的基礎上,使用自己的情緒為自己謀福利。

第六層:駕馭情緒。能調整、調動他人的情緒,為彼此營造合適的相處氛圍。

如果你還是不知道該如何做,那我給你一個最實用的建議,把下面這些情緒詞彙好好背背。

當你的女朋友給你送了禮物問你感覺怎麼樣?

你不要只會說喜歡,希望你還會說,甜蜜、喜出望外、心花怒放、感動、等更多的情緒詞彙。

附錄常用情緒詞彙(分類只是為了方便整齊)

基本情緒詞

1、快樂

高興:愉快而興奮。

好受:感到身心愉快、舒服。

開心:心情快樂、舒暢。

快活:快樂。

快樂:感到幸福或滿意。

慶幸:為事情意外地得到好的結局而感到高興。

舒暢:開朗愉快、舒服痛快。

爽快:舒適痛快。

甜美:愉快、舒服。

甜蜜:形容感到幸福、愉快和舒適。

痛快:舒暢、高興、盡興。

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別高興。

暢快:舒暢、快樂。

喜悅:愉快、高興。

喜滋滋:內心很歡喜。

心花怒放:高興極了。

心曠神怡:心情舒暢,精神愉快。

幸災樂禍:在別遭到災禍時,自己心裡高興。

愉快:快意、舒暢。

歡暢:高興、痛快。

歡快:歡樂、輕快。

歡喜:快樂、高興。

豁朗:心情開朗。

可喜:令人高興,值得欣喜。

快意:心情爽快舒適。

寬暢:心理舒暢。

狂喜:極度高興。

舒心:心情舒展、適意。

怡然:形容喜悅。

感動:思想感情受外界事物的影響而激動,引起同情或愛慕。

2、憤怒

憤慨:氣憤不平。

憤怒:生氣(激動到極點)

惱火:生氣。

氣不過:看到不平的事,心中不服氣。

氣憤:生氣、憤恨。

憤激:憤怒而激動。

惱怒:生氣、發怒。

激憤:激動而憤怒。

盛怒:大怒。

氣惱:生氣、惱怒。

震怒:異常(意外)憤怒,大怒。

暴怒:異常憤怒,大怒。

3、悲傷(悲痛)

悲哀:傷心。

悲傷:傷心難過。

沉痛:深深的悲痛。

傷感:因感觸而悲傷。

傷心:由於遭遇到不幸或不如意的事而心裡痛苦。

痛苦:身體或精神上感到非常難受。

慘然:心裡感覺悲慘。

痛心:極端悲痛。

悲苦:悲哀痛苦。

悲酸、悲辛:悲痛辛酸。

哀傷、哀慼:哀愁、悲傷。

哀痛:悲傷、悲痛。

悲愴:傷心難過。

慘苦:悽慘痛苦。

苦澀:內心痛苦。

悽慘:淒涼悲慘,令人難過。

傷神:傷心費神。

酸楚:辛酸苦楚。

痛心疾首:痛恨到極點,令人頭痛。

辛酸:辣、酸,比喻痛苦悲傷。

4、恐懼

膽怯:膽小、畏縮。

膽戰心驚:非常害怕,嚇得都不行了。

發怵:膽怯、畏縮。

害怕:遇到困難、危險等心中不安或發慌。

驚嚇:因意外的刺激而害怕。

恐怖:由於生命受到威脅而引起的恐懼。

恐懼:受驚的同時感懼怕。

受驚:受到突然的刺激或威脅而害怕。

心有餘悸:危險的事情雖然過去了,但回想起來還是感害怕。

誠惶誠恐:驚恐不安。

惶惶:恐懼不安。

惶惑:因不瞭解情況而害怕。

驚恐:驚慌恐懼。

畏懼:退縮、害怕。

畏怯:膽小害怕。

心驚膽戰:非常害怕。

心驚肉跳:擔心禍患臨頭,非常害怕不安。

複合情緒

1、喜愛(對人或事物有好感、感興趣)

入迷、著迷、入神、喜歡、心酸、傾慕

2、怨恨(對人或事物強烈的不滿或仇恨)

仇恨、敵視、敵意、妒忌、反感、可惡、厭惡、憎恨、抱恨、可憎、痛恨、痛惡、嫌怨、嫌惡、嫌隙、嫌憎、悻悻(怨恨)、憎惡。

3、煩惱(煩悶苦惱)

彆扭、難受、討厭、窩火、窩囊、心煩、厭煩、懊惱、憋悶、憋氣、涔涔(形容煩悶)、煩擾、糟心。

4、憂愁(因遭遇困難或不如意的事情而苦悶)

擔心、擔憂、發愁、犯愁、憂慮、憂鬱、愁悶、窮愁、殷憂(深深的憂慮)。

5、抑鬱(心中憤恨,不能訴說而煩悶)

壓抑、鬱悶、沉鬱、陰鬱。

6、自卑(輕視自己)

無能感、自慚形穢、自餒(失去自信而畏縮)

7、驕傲(感覺了不起,自豪)

得意、高傲、狂妄、體面、優越感、自大、自豪、怏然自足(當時非常高興,得意忘形的樣子)、自得、自滿、自恃。

8、委屈(受到不應該有的指責或待遇,心裡難過)

抱屈(因受到委屈而心中不舒暢)、冤枉。

9、著急(急躁不安)

浮躁、急切、急躁、焦急、焦慮、心急、心急火燎、心切(心情迫切)、焦躁、情急、心焦。

10、心慌(心裡驚慌)

發慌、恐慌、心慌意亂、煩亂、紛擾、如坐針氈、忐忑不安。

11、羞愧(感到羞恥或慚愧)

害羞、慚愧、丟臉、丟人、可恥、虧心、愧疚、靦腆、難堪、難看、怕羞、羞恥、羞辱、抱愧、愧恨、無地自容、羞人、羞澀。

12、懊悔(做錯了事或說錯了話,心裡自責不該這樣)

悔悟、懺悔、後悔、悔恨、痛悔、追悔、自怨自艾。

13、抱歉(心中不安,覺得對不住別人)

過意不去、內疚、歉疚。

14、驚奇(覺得吃驚且好奇)

吃驚、好奇、驚訝、震驚、詫異、愕然、駭怪。

15、警覺(對危險或情況變化的敏銳感覺)

警惕。

16、疑惑(心裡不明白,有疑慮和困惑)

懷疑、可疑、困惑、茫然、迷茫、為難、無所適從、迷惑、迷惘、彷徨。

17、敬佩(敬重且佩服)

敬仰、敬重、佩服、仰慕、尊敬、心悅誠服、悅服、讚佩。

18、尊重(尊敬或重視)

讚賞、讚美、崇敬、景仰、敬慕、尊崇。

19、同情(對於別人的遭遇在感情上發生共鳴)

感動、可憐、可惜、惋惜、心疼、哀憐、憐憫、憐惜、痛惜。

20、思念(深入的想念)

懷念、牽掛、想念、掛念、牽腸掛肚、眷戀、渴慕、貪戀(十分留戀)。

21、輕蔑(輕視,不放在眼裡)

藐視、蔑視、輕視、鄙視、侮蔑。

22、滿意(滿足自己的意願,符合自己的心意)

如意、如願、順心、隨心、隨意、幸福、可人、愜意、遂心、遂願、宜人。

23、期望(對未來的事物或人的前途有所希望和等待)

期待、嚮往、期求、望穿秋水、殷切。

24、失望(感到沒有希望,失去信心而感到傷心)

悲觀、沮喪、茫然、失落、無望、心寒、失意、懊喪、抱憾、落魄、惘然。

25、孤獨(單身無靠,感到寂寞)

孤單、孤立、寂寞、孤寂、落寞。

三、疊加情緒

1煩躁(心中煩悶不安,急躁易怒)

苦悶、悲憤、悲鬱、悵惘、愁苦、仇怨、驚疑、悶倦、惱恨、危懼、銜恨、欣幸、羞憤、疑懼、疑慮、憂煩、憂憤、憂懼、憂悶、怨憤、厭棄。

四、未定性情緒

1、平靜(心情沒有不安或動盪)

安寧、安然、安詳、安心、安慰、淡漠、淡然、放心、冷靜、漠然、漠視、寧靜、輕鬆、踏實、坦然、心安理得、心靜、心平氣和、鎮定、鎮靜、寬慰、索然無味、泰然、閒適、自在。

2、高昂

衝動、昂揚、鼓舞、激動、緊張、興奮、振奮、振作、激昂、激奮、激越、亢奮、忘情(不能節制自己的感情)。

3、低落

消沉、心灰意懶。

4、頹廢(意志消沉,精神萎靡)

頹靡、頹喪、頹唐、萎靡。

5、沉重

6、無聊(由於清閒而煩悶,因為沒有意義而使人討厭)

百無聊賴,思想感情沒有依託,非常無聊。

參考資料:

1.美·珍妮弗·泰茲著 徐卓、張婍譯,《駕馭情緒的力量》

2.許蘇,《“社會—情緒能力” 演變路徑與發生機制》

3.李然、林政等,《文字情緒分析綜述》

4.曾旻 編著,《情緒的重建》

5.夏然 編著,《情緒空間》

6.萊斯利·S.格林伯格著,孫俊才、郭本禹譯,《情緒聚焦療法》

7.美·保羅·艾克曼著,楊旭譯,《情緒的解析》

8.卡爾·R·羅傑斯著,楊廣學、尤娜、潘福勤譯,《個人形成論》。

第二部分的測試的答案:

選D,情緒覺察力最強;

選BCEF,情緒覺察力較弱,因為這些是“觀念”,而非感受,感受是指情緒;

選A,情緒覺察力最弱。

8
  • 意識是人類與動物的最大區別,人類意識是何時產生的?
  • 你真的想徹底改變自己嗎?那你需要讀這本書,認知覺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