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大腦每天平均有五萬個想法出現又消失,在醒著的大部分時間,我們都在內心和自己對話。而大多數人的內心對話,都是對自己的評價。
在這眾多的評價中,消極的彈幕佔據了大多數。消極的彈幕帶給我們的當然就是負面的情緒,恐懼、憤怒、厭惡、悲傷、羞愧。
莎士比亞說:“事情沒有好壞之分,全看自己怎麼去想它。”
改變“自我消極對話”的技巧,分三步:覺察、安撫、提問。
覺察,就是接納自己。當我們注意到自己內心有負面的消極彈幕出現,有消極的情緒升起的時候,可以使用思維暫停技術。
思維暫停技術,就是及時中斷反覆出現的思維,防止過度反省。
我們關注的是在事件發生時的感受,而不是想法,比如:我們可以說“我在這個時刻感到很痛苦。”,“我受到了傷害”,“我胸口憋悶,不舒服”。
透過覺察,我們與事件共鳴,而不是對立。
安撫,做自己的好友,進行陪伴和鼓勵。
我們要像對待自己的朋友那樣,對自己進行鼓勵和安慰。比如:我們的朋友參加比賽,失敗了,我們會鼓勵ta,而不會說否定和嘲笑的話。那為什麼我們不能對失敗的自己也這麼做呢?
我們更應該對自己進行激勵和支援。
分別對自己說“我為什麼要緊張呢?”和“你為什麼要緊張呢?”,以此來緩解自己的緊張,得到的結果時截然不同的。用“你”或名字來進行自我對話,感受的遺憾更少,表現得更自信、更有說服力,也更不緊張。
心理學家伊桑·羅克斯說,當人們講自己當成好朋友開看待時,會給自己一些客觀、有用得反饋。
所以,下次可以試試,與自己對話得時候,用“你已經做得很好了”、“你還是先冷靜下來更好。”這樣的對話。
提問,用第三人稱的對話方式來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
當我們把事情弄砸了的時候,也是我們消極對話最猛烈的時候。
當事情進展不如意時,我們的腦海中通常會有這樣的對話:“我做錯了什麼?”
“太混亂了。”
“誰造成的?”
“那個誰誰誰,都怪ta.。”
“我為什麼沒有做到呀?”
“都是因為我不行,我水平不夠,我太笨了,我學不會,我太懶了。”
“為什麼我學不會?”
“我從小就笨。”
“那這會有什麼後果呀?”
“後果當然嚴重了!明天要怎麼辦?”
你看,在這個自我對話中,我們關注的是,我做錯了什麼,我的確定是什麼;誰來負責,推卸責任;回溯童年,甩鍋;後果嚴重化。把事情進行災難化的處理。
我們需要透過四個激勵性的對話,找回自信,建立自我的正向能量:
“在這個事件中,你經歷了什麼?”
“你從中學到了什麼?”
“你有那些地方做的不錯?”
“你如何讓這個經歷成為轉機?”
對這四個問題進行回答,讓自己關閉自我消極的對話,進入正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