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理>

我們都曾是少年,卻不是每一個少年都在被陽光照耀。

前幾天看到一則令人震怒的新聞。1月17日,遼寧瀋陽,鄭女士爆料稱,她的兒子在學校上廁所的時候,被高年級看管廁所的同學罰跪磕頭。之後兒子出現了尿褲子、見人驚恐等症狀,鄭女士便帶兒子去醫院檢查。檢查後,醫院確診兒子為重度抑鬱。在媽媽的追問下,兒子才說出來真相。鄭女士找到了兒子同學的家長,沒想到對方卻表示:她的孩子也曾被罰跪,小孩子鬧著玩而已

看到這裡,我真的覺得非常氣憤。我們都在告訴孩子要成為一個善良的人,卻忽略了孩子與“惡”的距離,遠遠比我們想象中更近,甚至“惡”的背後,有著無底線的縱容。他們所帶來的傷害,是孩子在成長道路上難以癒合的痛。這件事情裡,有一些值得深思的地方。

一般來說是有某些精神病症,或者人格障礙的人群,才能進入重度抑鬱狀態,而根據鄭女士的兒子的診斷結果,很有可能不止一次遭受到霸凌,可他為什麼不告訴爸媽呢?對霸凌鄭女士兒子的同學家長而言,自己孩子沒事就好,就算孩子是始作俑者,也要輕描淡寫地一筆帶過,全然不提自己孩子的惡行,她真的覺得孩子們是“鬧著玩”嗎

有調查表明,在面對校園暴力時,有近半數的受害者選擇對父母隱瞞

很多父母在孩子面前都表現得十分強勢,而這就導致了孩子的性格偏弱

所以弱勢有可能在被欺負後也不敢說什麼。而父母很多時候對孩子表現出的種種心理和行為上的異常,並沒有發覺其嚴重性,或許覺得孩子是在鬧彆扭,甚至會責備孩子,並不會太在乎孩子的心情。

有位網友說自己小時候被同學欺負,滿身傷痕回到家,可父母的第一反應竟不是詢問和安慰,而是責備:“怎麼都不知道還手,白白讓人打!”“怎麼那麼沒用,被欺負了也不吭聲?”“一個巴掌拍不響,是不是你招惹人家了!”父母是孩子的後盾,但是在很多孩子眼中,父母卻不是內心的依靠。

當父母不曾正視孩子從小到大,越來越豐富的內心,孩子對父母的心靈之窗就會逐漸關閉

校園暴力所帶來的不僅僅是身體上的傷,還有心靈上的痛。網友分享他的童年,有一次他正蹲下來繫鞋帶,同學一腳踩到了他頭上。然後兩個人打了起來。體型的差距導致他被同學掐住脖子提起來按在牆上打。幸好老師及時趕到並制止了那個同學。

“我被掐得眼淚鼻涕都流出來了,好像尿褲子了,我已經不記得了。”

”但他的長相,他的名字,我記得清清楚楚。“

午夜時分,噩夢侵襲時,甚至還是會感受到被拖離地面在空中的那份恐懼與無助。“直到長大後,他還是被這份噩夢般的記憶所影響。

幸福的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童年用一生治癒。或許霸凌者長大後就忘了小時候所做的惡,而被霸凌者所承受的痛,很可能一輩子都擺脫不了。而這其中,許多霸凌者父母在教育中的不作為,可以說是直接影響了孩子們的世界。就像文前的那篇新聞,霸凌者的家長說她兒子也曾被罰跪,小孩子鬧著玩而已。這說明什麼?說明她兒子曾被人欺凌,而她並沒重視。

當個體遭受挫折,又不能對引起挫折的物件直接攻擊時,可能會對另一個目標發起攻擊行為。很多霸凌別人的孩子,自己可能也曾是霸凌的受害者。而體會過自己的弱小和對霸凌的恐懼後,為了保護自己不受欺負,就有可能對別人施加暴力。

而從那位母親的態度看來,她的兒子受到傷害後,大機率她是沒有及時給到孩子正確的疏導和幫助的。久而久之,孩子就武裝起了自己。只不過,這是對自己惡性的保護,也是對他人的不負責。

霸凌跟被霸凌,不僅僅是孩子之間的衝突,同樣也可能是兩個家庭之間錯誤教育的碰撞面對校園暴力,我們不僅要教孩子如何保護自己,同時也不要讓孩子變成施加暴力的人。同時也要與孩子建立起開放的溝通習慣,這樣孩子在遇到侵害時才會用信任的態度向家長尋求幫助

1、告訴孩子,不要去理會一些“學校小霸王”的挑釁,要儘快到老師或其他同學面前,很多霸凌者都是在人較少的地方動手的。

2、在發現孩子的情緒跟表現上有不對勁的地方時,父母一定要重視,並耐心地詢問孩子是否發生了什麼不愉快的事情。如果孩子表示被霸凌了,父母一定要及時安慰孩子,給予他們心理上的支援,告訴他不要害怕,爸爸媽媽會陪伴他,保護他。因為此時大多數孩子正處於心靈最脆弱的階段,父母的一句話,會給孩子極大的安全感。同時要及時告知老師和學校,並按照相關法律和措施對霸凌者進行處理。

3、孩子生下來都是一張白紙,往後的各種顏色,都是成長過程中的教育所勾畫的。所以我們一定不能讓自己的孩子變成施暴者,教導孩子善待他人,是每一位父母需要做的事情。

最後,願每個孩子抬頭就見到陽光,被這個世界溫柔以待。

9
最新評論
  • 意識是人類與動物的最大區別,人類意識是何時產生的?
  • 老年人應重視“養心”(下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