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理>

各位友友大家好,

今天我們繼續來分享這本書,

鄉下人的悲歌。

上次我們說到了,

作者去看心理醫生,

瞭解了一個詞叫做ACE,

童年創傷,父母責罵,

家庭不和,都會在裡面有統計,

他把ACE的測試帶回家裡,發

現他的姨媽童年創傷最嚴重,

得到了7分,而他和姐姐,

得到了6分,

至於烏莎,竟然得分是0,

完全沒受到過童年創傷,

這在他看來,簡直不可思議。

有過多次ACE經歷的孩子,

會更容易焦慮,抑鬱,

成績比別人差,

成年後情感也不穩定,

容易濫發脾氣。

對他這樣的人來說,

處理壓力和衝突那部分大腦區域,

一直處於啟用的狀態,

開關永遠開著,

所以他會動不動就去戰鬥要麼就逃跑。

在他的心裡總有一種,

遭遇猛獸攻擊的不安全感,

就是說童年的經歷,

對一個人的一生太重要了,

如果家庭和睦,

這個人就會很有安全感,

他會更加包容,大度,理性,

如果童年不幸,

那麼就會時刻處於攻擊狀態,

會用這種攻擊性,

來掩蓋自己內心缺乏安全感的現實。

比如特別愛惡語中傷他人的人,

往往都是那些不自信的人,

自信的人,

被罵的時候往往能一笑了之,

甚至還動不動嘴就自嘲一番。

而不自信的人,

才會害怕被別人嘲笑,

所以你觀察一個人,

他如果懂得自嘲,

那麼就說明這個人極度自信,

一個人嘴上從不吃虧,

那麼說明他極度缺乏安全感,

一定是個失敗者。

網上有個段子,

說南方人為什麼比北方人富,

就是南方人愛喝茶,

喝茶的時候,都覺得窮,

聊怎麼做生意,

而北方人愛喝酒,

喝酒之前我是東北的,

喝多了之後,東北就是我的了。

一般喝完酒就吹牛的,

說自己無所不能的,

基本就沒什麼太多實力,

相反在談合作的時候,

敢於承認自己不足的,

這種人比較可信。

除了衝突之外,

混亂的家庭關係,

也是造成孩子心理問題的一個原因,

這種頻繁更換伴侶的現象,

在美國的工人階層中非常普遍,

遠高於其他國家。

而且普遍存在早婚早育,

多子,反覆離婚的特徵,

如果兩個童年不幸的人結合,

那麼就會一直處於這種防衛當中,

而他的姨媽還有姐姐,

之所以後來過得很幸福,

是因為他們找到了一個,

沒有這種經歷的人,

他們也吵架,

但是對方從不應戰,

所以慢慢的他們,

緊張的神經就放鬆了下來,

婚姻關係得以延續。

當你周圍的人,

都把語言當成武器的時候,

你也會很自然地這麼做,

所以爭吵就不可避免,

但是當你周圍的人,

都放下武器的時候,

你的每一次攻擊都打在了棉花上,

也就慢慢覺得這一切索然無味,

反而對傷害別人充滿自責,

這就是階層的重要意義。

作者此時才意識到,

他儘管上了全世界最好的法學院,

但還是心魔難除,

而他的母親更是這一切的受害者,

有家庭的因素,

也有自身的因素,

最後讓他成為了社會的拋棄者,

但他其實並不是個壞人,

只是他始終沒能擺脫那種環境而已。

隨後他在耶魯成功畢業,

也跟烏莎結了婚,

他有著體面的工作,

溫馨的家,住房無憂,愛情甜蜜。

他實現了向上的流動,

但是總有一隻手在拖他的後腿,

要把他重新拖回到原來的環境當中去,

不久後他知道自己的母親又開始吸毒了,

還從第五任丈夫家裡偷東西換毒品,

結果被逐出了家門,

又要面臨離婚。

雖然他曾經發誓,

再也不想管他母親的破事,

但是這個很難,

他先在米德爾頓找了家旅館,

把母親安頓下來,

然後再去想辦法。

按照他的設想,

先幫母親找個地方住下,

以後由他來完全負擔母親的生活,

或者更準確地說是母親的獨立生活。

後來他很少跟母親聯絡,

更不願意一起生活,

他說這並不是因為對母親漠不關心,

而是為了生存,在這個社會,

他不得不選擇自保,

保住了自己的家庭和工作,

才能負擔母親的生活,

如果把自己也拉回去了,

那麼一切就都完了。

所以他現在是很糾結,

一方面他對母親有同情和不捨,

另一方面他又希望,

跟這樣的生活分道揚鑣。

在他周邊,

有很多人有著他一樣的經歷,

比如一個親戚,算是表妹,

也是鄉下人家庭長大,

早早的結婚生子,

而且還生了個黑人小孩,

家裡因為種族問題鬧翻了,

結果他無依無靠,

自己要照顧女兒,

變成了單親母親,

但是他有自己的原則,

不吸毒,不酗酒,

努力往上活,

後來他在電話公司,

找到了一份職業,

並一路向上,

甚至回去讀了大學,

之後認識他現在的丈夫,

然後過上了美滿的生活。

最後他發現了一個共識,

那就是這些脫離鄉下人悲劇的人們,

都會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

誤打誤撞,進入另一個群體,

從而告別過去。

能改變他們的,

往往都是周圍的環境和人,

反過來說,

如果你不試圖改變,

你周圍的環境和日常交流的人,

那麼你可能永遠也跳不出這個圈子。

最後是他對社會的一個反思,

他認為政府對窮人提供租房補貼,

讓窮人都住在了一起,

這就會形成一個巨大的問題,

會讓他們的無助加倍。

他們聚在一起,

只能強化這種窮人思維,

所以在美國,窮人區,

平民窟總是問題最多的地方,

這裡越是混亂,

混得好的人就越是要離開,

範圍逐漸的擴大,

於是最後就是窮人區不斷的擴大,

這些居民也就會越來越窮,

沒人能夠幫助他們,改變他們。

作者提到了一個細節,

以展示自己的改變,

平常他駕車的時候,

是有路怒症的,

但有一次他帶著烏莎,

在路上,被一輛汽車給別到了,

對方還向他豎起了中指,

這要是在過去,

他就會下車去,

要求對方向自己道歉,

實在不行就抽對方一頓。

從小就有幹掉惡霸的傳統,

之後又是海軍陸戰隊成員,

他有這個自信可以教訓那個混蛋,

但是理智最後戰勝了他,

他沒有這麼做,

烏莎為他的剋制感到自豪,

這件事表明,

他開始用理性來處理事情,

而不僅僅是感性,

或者選擇逃避。

他現在不光能想到,

教訓那個混蛋,

也能想到,

教訓那個混蛋的後果,

也許是進監獄。

最後作者談到了聖誕節,

現在他們經濟條件寬裕,

但是聖誕節,

並不會做特別多的花銷,

這跟他小時候不一樣。

他記得姐姐才2歲的時候,

當時流行一種泰迪熊玩偶,

巨貴無比,而且斷貨,

他母親跑遍了城市,

花了一整天都沒找到,

最後從一個陌生人手裡,

用高價買下來一個,

送給了他姐姐,

實現她的聖誕夢。

但是他姐姐後來回憶說,

其實他們根本沒必要這麼做,

畢竟那時候她才兩歲,

哄一鬨就過去了,

每年大手大腳地過完聖誕之後,

他們家總是生活得十分拮据,

他們那時候覺得,

富人過聖誕也是如此,

肯定能得到更多的更時髦,

也更貴的禮物。

但後來才看到,

姨媽家條件很好,

但他們給孩子的玩具很樸實,

而烏莎他們家,

小時候聖誕節經常收到的禮物是書。

這可能就是咱們最近這裡常提到的,

窮人的孩子得上了富二代的病,

越是普通家庭的孩子,

越是顯得嬌貴,

所以這讓作者感覺到了差距,

他認為兩個群體的差距,

絕不是貧富這麼簡單,

而是全方位的。

這就是本書的全部內容了,

鄉下人的悲慘生活,

一直都是作者的噩夢,

即便他日後脫離了這個群體,

他也依然在夢裡,

不斷重複著小時候的悲慘遭遇,

他透過自己的經歷,

告訴了我們一個殘酷的現實,

社會正在走向兩極分化,

貧富兩端的差距越拉越大,

但是慶幸的是,

兩個階層之間又是相通的,

而通往富裕階層的路,

需要努力,更需要機遇。

努力是你自己能做到的,

而機遇則需要環境來造就,

這個社會問題,

從宏觀上來說是無解的,

永遠不可能實現共同富裕,

科技越發達,

生產力越高,

貧富分化就會越發的嚴重,

但是在微觀層面,

也就是個人身上,

這個事是有解的,

我們常聽到一句話,

再窮也也要窮到富人堆裡去,

這就是一個透過環境,

和外力打破你現在生活方式慣性的,

最簡單的辦法。

所以我們講適者生存,

我們改變不了環境,

我們只能改變自己,

當你充滿絕望和恐懼的時候,

你就應該選擇逃離,

逃離令你焦慮的環境,

才能贏得新生。

現如今中國也已經開始了,

這種社會變革,

大城市已經敞開了懷抱,

2019年之後的10到20年,

將是全國人口快速流動的時間段,

小地方的人,

只有走出地域,

才能開啟自己的上限。

一開始你是可走可不走,

但到最後別人都走了,

自己所在的地方越來越窮的時候,

你就會意識到不得不走,

但是此時恐怕也為時已晚。

1是大城市很難再有機會,

2你的房子也賣不掉了,

出走的機會成本將變得十分巨大,

分享完這本書,

您對現實有哪些思考呢?

11
最新評論
  • 意識是人類與動物的最大區別,人類意識是何時產生的?
  • 「汪教授分享」如何走出抑鬱或者抑鬱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