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理>

  小時候我最瞧不上哲學家,更不知道心理學是什麼?後來在生活中提到心理學,總覺得有些神秘。所謂“畫龍畫虎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而你搞心理研究的知道了我的心,這還了得!好奇害死貓,曾經在網上進行過一個有趣的測試,編題者居然猜到了我後續的反應,真是太神奇了!

  我想要研究一下這裡面的門道,她一定有什麼奧秘訣竅。

  研究之前,我先了解了人們對心理學常見的六大誤解:

誤解一:心理學家知道我在想什麼

  現代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類心理活動的科學,但一般人對它卻常有很大的誤解:認為心理學家知道我在想什麼?

  實際上,這怎麼可能,人每一剎那的想法都千頭萬緒,很多時候連我們自己都不清楚自己究竟在想什麼,試問心理學家又怎麼可能知道?

  心理活動並不僅僅指人當下的所思所想,它包含更豐富的內容。所以心理學家只能透過測試、問答、交流、觀察從某些方面瞭解我們的一些想法,而不可能一眼看穿我們的心!

  大多數人都對心理學存有這樣的誤解,認為心理學家以看透人的心,知道我們的內心活動,和算命先生差不多,認為“研究心理”就是揣摩別人的所思所想。

  對心理學家的正確理解應該是:

  心理活動並不只是人在某種情境下的所思所想,它具有廣泛的含義,包括人的感覺、知覺、記憶、思維、情緒和意志等。心理學家的工作就是要探索這些心理活動的規律,即它們如何產生、發展、受哪些因素影響以及相互間有什麼關聯等。心理學家通常是根據人的外顯行為和情緒表現來研究人的心理,可能根據我們的外在特徵或測驗結果來推測我們的內心世界,但再高明的心理學家也不可能具有所謂的“知心術”——一眼看穿我們的內心。

誤解二:心理學家會催眠

  很多人對催眠術有深厚的興趣,因為它很玄妙。提起催眠術,我們又往往想起心理學家。原因之一可能是弗洛伊德的誤導。弗洛伊德是著名的心理學家,既然他使用催眠術,那麼心理學家應該都會催眠術。另外,這種誤解可能是緣於幾部頗有名氣的心理電影的誤導,例如日本恐怖片《催眠》。國內的電影《雙雄》中的黎明,他能在不知不覺中將人催眠,並替他辦事。因而人們認為心理學家能催眠。其實影片描述的都是虛構和誇大的。

  正確理解應該是:

  催眠術只是心理治療的一種方法。催眠術並非所有心理學家必然會的招牌本領。

誤解三:心理學家研究的都是變態的人

  很多人都說走進心理諮詢室是需要勇氣的,可能還有過思想鬥爭。我們很多人的看法:去心理諮詢的人都是心理有問題的人。心理有問題就是變態,心理學家只研究變態的人,所以與心理學有干係的非專業人士都不正常。

  之所以會有這種看法,一方面和我們的文化傳統有關,中國人比較內斂,有了心理困擾傾向於自己調節,如果放在臺面上,就會被認為是很嚴重的精神問題;另一方面,為了滿足人們的獵奇心理,媒體在表現與心理學有關的題材時喜歡選擇變態心理,認為這樣更有炒作價值。那麼虛構的電影要對此要負很大責任。

  正確的理解應該是:

  大多數心理學研究都是針對正常人的。有些人把心理學家和精神病學家混淆了。

誤解四:心理學=心理諮詢

  心理諮詢只是心理學的一個分支,所以心理學包含了心理諮詢,只不過因為心理諮詢的蓬勃發展,讓人們誤解,以為心理學就是心理諮詢。

誤解五:心理學知識=一般常識

  有不少人對心理學家所做的事情不屑一顧,認為他們花很時間而得到的研究結果只不過是一些人盡皆知的常識。實際這樣的評價是不公平的。心理學知識不是一般常識,它所研究的範圍遠遠超過一般常識所能回答的問題。(後面專門發文專門交流一下這點,很有意思)

誤解六:心理學就是解夢

  這種誤解的產生又和弗洛伊德分不開。對於多數了解心理學的人來說,解夢是弗洛伊德的理論中最吸引人的部分。這是因為人們總是喜歡挖掘自己和別人內心深處的秘密,而夢被當作是透視內心的一扇天窗。由於弗洛伊德的心理學家的代表性,許多人把弗洛伊德的理論等同於夢的分析,進而使解夢成為心理學的代名詞。

  糾正解夢只是精神分析心理學家所使用的心理治療技術之一,僅僅是心理學熱帶雨林中的一株樹木,怎麼能等同於整個雨林呢?

  瞭解了這六種對心理學的誤解,我們消除誤解,才能讓心理學更好地為我們的生活服務。關於心理問題、現象和測試有很多有趣的東西,以後慢慢分享。

  關於夢的問題,是個好話題,很有探討的必要,以後發文交流。

12
最新評論
  • 意識是人類與動物的最大區別,人類意識是何時產生的?
  • 幾乎所有的心理疾病都可以用“你想多了”來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