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理>

1.指導者在進行指導時,需對孤獨症兒童過去的情形有較多的瞭解,並取得他們的信任。

孤獨症兒童對任何新的人和事都很難適應,尤其是剛開始階段。任何的接觸、教具、遊戲方面都不可急著讓孩子去嘗試,更不能強迫,以免因壓力而造成排斥。讓孩子慢慢熟悉其環境,才是正確的指導方法。例如:有的孩子對跳蹦床很拒絕,在強迫下大哭大鬧,以至於更加遠離蹦床。我們可以採用以下步驟:先讓其站在一旁看別人跳蹦床。抱著他坐在.蹦床上_自己坐在蹦床上-站在蹦床上。大人抱著他跳蹦床一獨立跳蹦床一將跳蹦床作為樂趣。

2.要注意配合孤獨症兒童現有的情況,設計指導內容及適當的方法。

指導前,應對孤獨症兒童做較詳細的感覺統合核對檢查及臨床觀察,對他目前的情形有較詳細的掌握,以便在指導過程中,能確實觀察反應的情形,尋找設計出最有效的活動方式。在檢查時,有的兒童因恐懼而不配合或不敢做,因此產生異常現象或笨拙反應,這並不是能力統合問題,要能去偽存真。

指導者在進行指導時,應同時顧及運動、語言、社會性及認知面的發展,設計上不宜太僵化,要隨時看孤獨症兒童的反應做調整。一個活動以20 - 30分鐘為佳,太短了,效果有限,太長了,孤獨症兒童可能無法適應。

3.對於有多動現象的孤獨症兒童,與其以較小的空間來限制他的活動,不如讓他能活動個夠來得有效。

有些指導者害怕孩子危險,常在活動空間上刻意縮小,這是不對的。對孤獨症兒童來說,最差的便是運動企劃能力,也就是多種運動的連線和組合能力,如果能找到孤獨症兒童喜歡的多種遊戲設施,讓他自由選擇及活動,對運動企劃能力的養成幫助很大。例如:我們可以設計一些遊戲,如送信,先是過橋(走平衡木),然後跳過障礙,最後鑽山洞(鑽爬),將這些運動組合起來加以練習。

在允許的範圍內,更可以將戶外和室內的活動連線起來,讓孤獨症兒童自行體會情境的改變,將有助於能力的重大改善。例女口:我們可以安排孩子先在室內做滑板,然後到戶外盪鞦韆、拍球等。

4.提高他的運動調控能力,最好能在一個活動中有多樣的感覺刺激。

單樣的刺激固然可以加強身體和大腦的直接反射,但對孤獨症兒童最需要的運動調控能力的養成,最好有多種刺激同時處理來練習,例如滑板對前庭體系的刺激,可結合墊上或拍球運動(對觸覺體系及視覺體系刺激),以達成感覺統合的功效。

5.數種遊戲活動組合成一個訓練計劃時,並沒有必要做完這個才可以做那個,只要孤獨症兒童對這些遊戲已全然熟悉時,不妨讓他自動連續地去操作,較有益於培養運動調控能力。

感覺統合裝置不必要求孩子玩完一種再玩下一種,而應教會他每種的操作遊戲方法後,便設計一段自由活動時間,完全讓他們自己選擇,一人或多人玩均可,指導者只要在旁邊觀察,避免不必要的危險,以及有爭執時或發生困難時給予協助即可。

觀察時,對孤獨症兒童各種活動的掌握、平衡反應、雙側協調、本體感和身體形象的發展情形,每次做成記錄,作為下、次訓練的參考。

6.注重協助語言發展的基礎行動訓練,進行感覺統合活動時,可以嘗試加強和語言能力、養成有關的感覺活動,特別是與生活相關的經驗的參與,對孤獨症兒童能力的改善最有幫助。

具體策略如下:

(1)強化孤獨症兒童聽指令拿東西的活動,這樣不但可以多認識詞彙,並能讓孩子練習用自己的意念表達“想做什麼事”的能力,這對運動企劃的形成最有直接的幫助。

(2)利用感覺運動訓練孩子注視東西,有利於前庭體系的覺醒。

(3)以口頭指示孤獨症兒童進行活動,練習聽從他人的指揮。

(4)模仿行動:指導者可以制定簡單的遊戲規則,要求孤獨症兒童在做某種遊戲設施時,必須向指導者請示,或講出什麼樣的話,做出什麼樣的手勢或手指動作。指導者也可以先示範讓孩子模仿,動作從最簡單的開始。

(5)進行象徵性的遊戲活動,以強化孤獨症兒童的抽象思維能力。語言能力最重要的是抽象思考力的培養,象徵性的遊戲對此幫助很大。例如模仿飛機在空中飛行的動作,模仿火車的聲音或洗澡的動作都可以,並且要孩子說出他們在做什麼。

孤獨症兒童對固定的刺激常有固執的現象,所以同樣的感覺刺激在質量上最後要能有點變化,在進行某些活動時,用他最喜歡的遊戲來引導。

經常固執於自己慣常的活動中,是孤獨症兒童無法接受其他資訊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改變這一資訊選擇的習慣,對孤獨症兒童行為改善有很大幫助,應多設計幾種遊戲來吸引他的注意力,養成他隨時接受不同新刺激的習慣。

指導者應積極引導孤獨症兒童改變注意重點,讓他能在短期內接受各種不同資訊刺激,改變他固執的習性。

7.指導孤獨症兒童的時間問題。

根據愛爾絲博士和日本孤獨症專家中根晃及山田孝在1983年的研究報告指出,孤獨症兒童感覺統合運動的指導時間,可以設定一星期1、2回,每回40 - 60分鐘,指導時期大約需要2 -4年。

8.通常觸覺體系和前庭體系反應過強的孤獨症兒童,在做感覺統合治療後,成效比觸覺體系和前庭體系反應遲鈍的幼兒好些。

愛爾絲博士生前曾對10位3歲半到13歲的孤獨症兒童進行14項感覺反應檢查,並依檢查結果進行一年的感覺運動治療,內容包括語言、身體意識、目的活動、社會性、情緒及行動的安定性進行訓練,其中有6名有明顯改善,4名則改善不大。經分析檢討結果,感覺體系較敏感的孩子的效果比遲鈍的孩子更明顯。

9.感覺體系的改善過程和運動、語言、社會性等行動性的改善過程似乎沒有直接的相關。

這是依照日本感覺運動指導專家原藤齋在1 985年發表的研究報告作出的,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10.改善行動過程中,除了感覺統合、反射調整、運動協調外,對感情表達、要求的表現方法和對人關係上也要做行為指導,才能使孤獨症兒童的行為有全面的發展。

孤獨症兒童對新環境最難以適應,一味的壓抑反而會使他的感覺資訊無法有效發展,所以人際關係、感情表達、要求表現技巧的指導也可反過來協助他生理感覺的調整。

總之,這種方法的機理雖未被神經生理學實驗證實,但實踐中已被普遍使用,對於改善兒童的運動能力有一定幫助,但要視孤獨症兒童的情緒狀態來進行方案設計。

9
最新評論
  • 意識是人類與動物的最大區別,人類意識是何時產生的?
  • 哪些人容易患抑鬱症?這3類人要多注意